老舍的《駱駝祥子》主要通過一個北平人力車夫祥子的生活為線索來講述故事發展的。小說背景是上個世紀中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主要講述的是車夫祥子悲慘的個人生活以及坎坷的遭遇,幫助今天的北漂一族更清楚地認識當代生活,這部作品是對舊社會的黑暗的揭露,反映了統治階段對平凡的勞動人民不斷的剝削與壓迫,表達了老舍先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一、祥子與北漂一族的剖析1、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作為出身貧寒的普通百姓,祥子隻是一個來自于農村的小車夫。在小時候,祥子的父母離他而去,但這并沒有打擊到祥子,他仍然相信社會是光明的,他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這種樂觀也是許多其他來自農村的人的淳樸個性,是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祥子的思想中,他還年輕,還有許多精神與力氣可用。
就拿拉車這份工作來講,祥子認為與那些沒有生活激情的老車夫相比,他是有優勢的。他拼命地工作,和善地對待自己的每一位顧客,嚴格要求自己,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生活,向着自己的希望前進。這樣的祥子讓人們感受到一股積極健康的氣息,這也是祥子身上十分可貴卻又平凡的品質之一,與部分北漂人有着相似的味道,盡現出人為了樸素的生存理想而嚴格約束自我的意志美。
這也正是因為祥子的個性與品質,讓老舍先生的這部作品更加貼近生活,讓祥子的個人遭遇更具有普遍性與時代意義。
2、北漂一族形成的原因
人口遷移一般是由不發達的落後地區向先進的發達地區遷移,當然也有反向遷移,主要表現為生産力的布局需要而引發的勞動力的合理移動。北漂一族的遷移正是由較為落後的省市地區向相對發達的直轄市首都北京地區進行遷移。
且改革開放以後随着人口政策的不斷放寬,人口的流動越來越大,許多地區的人因本地區經濟水平較為落後而向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京地區進行遷移,希望在京有好的發展機會,更好實現價值。其次,越來越多的人出省打工,農村地區大多隻剩下老弱病殘,缺乏活力和生機,促使更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而進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農村等經濟較低地區與北京地區的經濟水平相差較大,他們習慣了大城市的快節奏和自由,令在京生活時間較長的人适應不了家鄉的生活,所以不得不回到北京。
3、不同于以往的北漂一族背景
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要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也就決定了當下社會裡,北漂不會再遇到像祥子那種被亂兵搶劫和被偵探敲詐的事情。正因為在這樣一個人人都擁有自由而能夠充分展現自我的社會中,北漂中的女性就算生活條件再差也不至于同小福子一樣,她們完全能夠通過個人的努力決定自己的命運。
二、現實生活打壓下不可抗拒的命運1、半殖民地社會下的病态人生
作品不僅是一個曲折而又簡單的故事,更是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沒有牽挂與顧慮的人是十分強大、十分自信的,他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自由。然而社會這樣一個大染缸,讓那些有自我追求的人不得不與社會中的其他人産生各種各樣的聯系,而這些聯系又構成了一張無法逃脫的大網。
在資本主義思想融人社會以後,人們的生活觀念在改變,但祥子或者說車夫們,并不認為這份工作可恥。他們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他們不想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但是那樣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困境下,這可能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當時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國家沒有主宰自己命運的自由,這個國家的人民同樣也沒有自由。
作者通過小人物與大命運的抗争情節設計,将現實的無情與人性的渺小娓娓道來。病态社會下,注定會産生病态的人物,盡管内心強大的祥子,最終還是被社會的殘惡與兇險所折服。
2、處境尴尬的民間映射
城鄉之間最大的不同是政治上的,是地主與農民的對立,而不是在經濟文化的對立。故農民進城能夠看做是同一文明層面的橫向流動。近代城市的發展導緻了社會文明層次的斷層,由鄉村進入城市就并不隻是生存空間的轉換,更是文明層次與文化空間的轉換。
對于城市來說,進入城市的鄉村人具有了“外來者”的意義與内涵。無論是在過去的封建社會還是在現在的開放年代,國家會把它的權力意志在民衆不明白的情況下強加到他們的身上,增加了知識分子反映真實民間生活的難度。
但老舍獨特的貧民生活經曆讓他多了很多民間生活的感悟,在他筆下活躍着的人物無論在哪裡活動亦或是以哪種身份方式活動,無一例外地都能從人物的身上找到背景市民文化的影子。
3、共同的人物悲劇來源
小說中人物命運與北漂人的悲劇來源于三方面。一是人物本身的缺陷導緻的命運悲劇;二是由于偶然因素導緻的悲劇;三是通過現實的摧殘、人物的抗争最終形成的悲劇。很顯然,在《駱駝祥子》中,作者将三種人物刻畫描寫手法全部用于主人公命運轉折和悲劇色彩描畫中。
從祥子與小福子之間的情感以及與虎妞之間的婚姻等變化過程就可以窺見一斑。這種變化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社會環境的影響與個人心理性格特點雙雙作用下出現的結果。當主人公與命運、與現實與社會抗争的越激烈,其所受到的現實摧殘與打擊就越重。最終無奈,祥子不得不認清社會的真實本質,向命運投降,向社會示弱。
由此小說産生一個結論,在舊社會,任何一種品格,任何一種付出,不論強者還是弱者,都不能阻止一個人走向自我毀滅。而祥子與現實生活猶如一場遊戲,無論主人公如何掙紮,如何抗争,其依然擺脫不了失望,痛苦與絕望。由此表明,黑暗社會的病源在于制度,在于環境,人性的悲情也由此而生。
三、駱駝祥子具有的現實意義1、平緩的人情社會批判
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這部作品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系,在那個時代,人們雖然是積極面對生活,樂天知命的,但社會的大環境卻讓他們不禁感到悲哀他以一個社會平民的角度去塑造人物,無論是來自哪裡的人,都被濃濃的北京味道所籠罩,字裡行間少不了北京文化。
小說雖然具有明顯的批判意味,但批判得十分平緩。老舍先生在表達自己的厭惡之情時,又夾雜着一絲同情之心,幽默的話語中往往有着極大的同情情感。
2、接納機制和保險保障機制的需求
長期受農耕文化熏陶的群體由于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影響進入城市文化中,自然會遇到許多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特征上的沖突,這正是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普遍問題。
由于對城市生活方式和經濟結構的不了解,再加上缺少一定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的保障,因此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裡,當災難降臨時,首當其沖的自然是那些沒有抵禦能力的進城農民,而經驗告訴我們,每一場災難過後,受到傷害最大的往往是那些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民。因為他們社會地位低下,沒有足以保障生活的穩定的經濟來源。所以不幸降臨的時候,他們自然首當其沖。
3、惡劣環境下初心的迷失與守望
北漂族都心想着,北京會給自己更好的舞台,他們堅信隻要肯努力和拼搏世界會提供應有的回報。但現實的殘酷和不公往往令人失望。每個時代的社會環境都不一樣,但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依然是有共同性的。
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中,人性容易被扭曲,正确導向的人生觀也容易偏向錯誤的人生觀。身邊的人和事刺激着他們,現實的殘酷和不公不斷讓他們丢失信任和對自己的信心,于是他們開始堕落,用一種看似回報快的手法賺取金錢,逐漸迷失了自己。
四、小結老舍先生所描繪的祥子這一人物形象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小人物,是一種經典的存在,在此人物形象中飽含了個性以及共性。但是理想的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就算經曆了拼搏、努力、掙紮和痛苦,仍然逃不了時代和社會的摧殘。
小說描述了在病态的社會下不斷衍生出了病态人生,是對主人公身體和心理的毀滅,也是對生活和未來的毀滅,反映了社會的現實,揭露了當時的病态,更加突出了社會的悲劇。
而面對越來越浩大的北漂軍隊,社會和政府一定要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建立最起碼的接納機制和保險保障機制,切實起到保護保障作用,使那些從農村來到城市的人能夠在城市裡也能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獲得精神上的歸屬感,使他們在城市中能夠安居樂業。
不僅能夠獲得物質上的滿足,還能獲得精神上慰藉,進而成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這也正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目标。
參考文獻:
1、 說不盡的《駱駝祥子》
2、 駱駝祥子悲情命運的現實啟示
3、 《文學初步》
4、 《祥子結局初探》
5、 《駱駝祥子形象的塑造及其典型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