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醫聊超能團##超能健康團##我們在乎#
2020年新年伊始,國内外暴發了新冠肺炎,在此影響下,有很多民衆出現了焦慮、失眠的症狀。
中國睡眠研究會近期做了一項調查,并于2020年3月14日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
根據“白皮書”的調查,在宅家期間,出現睡眠紊亂的人群非常之多。
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睡眠障礙科,自疫情發生以來,也接診到很多類似的案例。
張先生是互聯網新媒體的一名從業人員,最近三個月以來,幾乎沒有正常睡過覺,他的入睡時間非常紊亂。
亂到入睡時間在一天24小時中随機分布,有時一天可以睡三四個覺,每次長短不一,有時整晚沒法入睡要次日才能補覺。
并且開始出現明顯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變得差,情緒也很不穩定,看到媒體上的一些新聞報道很容易就出現情緒波動。
這些導緻他無法按照正常水平去處理日常工作。
但是,越是如此他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就越多,經常深更半夜起來寫稿,甚至通宵不睡,靠咖啡和煙熬着,第二天又因為想睡卻無法入睡而痛苦不堪。
但有時又因為白天睡了一天而錯過重要的工作。
最後,他感到身體抵抗力越來越虛弱,經常天氣一變化就感冒。
近日,張先生無法忍受這樣的狀況,到湖南省腦科醫院睡眠障礙科求助。
經過臨床分析,認為張先生是因為睡眠-覺醒周期的晝夜節律紊亂而出現的睡眠障礙。
該病主要表現為夜間失眠,白天思睡、疲乏,其特征是晝夜睡眠-覺醒周期通常較傳統的延遲或者提前或者極度沒有規律。
但是總的睡眠時間相對個人的年齡來說一般是正常的,這種因為“生物鐘紊亂”導緻的睡眠障礙在臨床上卻非常之多。
根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的調查顯示:“全民宅家期間,睡眠是“保量不保質”,人們睡得更多反而睡眠質量下降。”
宅家前,90%的人集中在20-24點就寝;全民宅家期間淩晨後就寝人數超過50%。
人們深夜閱讀興趣加強,用睡眠時間刷資訊的人越來越多,深夜1-2點用戶活躍度提升超過63%。
也就是說,在宅家期間,很多人“生物鐘全亂了”!
那麼,“生物鐘”和我們的睡眠、健康之間有着什麼關系呢?
在我們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處,有一個生物節律的“起搏器”,人的中樞生物鐘恰是位于此處。
它就像一個總司令,根據自然界光-暗周期調控生理和活動節律,并能通過激素和神經信号調節外周生物鐘。
在中樞生物鐘和外周“生物鐘”的共同作用下,以及進食、溫度等因素的影響下,人的睡眠呈現出不同的狀态。
如果“生物鐘”被打亂,人的活動規律将完全被打亂,甚至會導緻各種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腫瘤,免疫系統紊亂等嚴重後果。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這個時候要強調“生物鐘”?規律的睡眠和免疫功能有關系嗎?這個問題醫學界早就達成了共識。
首先,對于已經發生病毒感染的人群來說,在生病期間有更好的睡眠,對于恢複健康有極大的幫助。
通過夜間多導睡眠監測我們發現,病毒感染發生後,人類的睡眠結構會有明顯的變化,由病毒引起的睡眠改變可能是機體免疫應答急性期中的一部分。
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讓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後,發現它的NREM睡眠(非快速眼動睡眠期)的時長明顯增長至3天或更長,但是REM睡眠(快速眼動期睡眠)則受到抑制明顯縮短。
該研究還發現,被病毒感染後的小鼠,其NREM睡眠期(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增加越明顯的有着更高的存活率。
其次,對于健康人群來說,規律的睡眠和“生物鐘”能幫我們在病毒的“威脅”下獲得更好的免疫力,可能起到減少感染病毒的幾率的作用,甚至可能在接種疫苗後更容易産生較多的抗體(如果疫苗研制成功)。
科學家曾在一項給自願感染流感病毒後再接種疫苗的人群研究中發現,如果對這部分受試者進行睡眠剝奪(也就是強制性的讓受試者20-36小時持續不睡覺)會明顯影響他們的免疫功能,甚至會導緻注射疫苗後的免疫反應及産生的抗體數量明顯減少。
這充分說明了睡眠的重要性。
目前,WHO已經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雖然我國的抗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鑒于國際形勢,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做好長期抗疫的準備。
國内很多傳染病學家都認為,這場戰争在夏天前結束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呼籲大家,既然抗疫持久戰不可避免,那麼,對廣大群衆來說,促進睡眠,尤其是符合“生物鐘”的規律睡眠,保持身體良好的免疫力,這是刻不容緩的。
(編輯Rainbow。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睡眠障礙科 主治醫師 左靜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點擊“了解更多”,速挂【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專家号!,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