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砂鍋傳統手藝

砂鍋傳統手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30 00:44:47

砂鍋傳統手藝(被叙永這個家族傳承了四百餘年)1

砂鍋是中國傳統廚房器具之一,傳統的砂鍋是陶器的一種。陶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标志,也是人類發展最偉大的發明。傳說是堯帝發明了砂鍋,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

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夾砂陶(類似于現在的砂鍋)。夾砂陶是新石器時代制作普遍的一種陶器,以紅陶和灰陶為主。經過曆代改良,夾砂陶演變成了現在我們使用的砂鍋。

由于砂鍋特殊的材質,炖食品别有風味,砂鍋煎藥不改變原味,特别對中藥來說,講究不用鐵器,所以非常适用。雖然藥罐子并不招人喜愛,但是熬制中藥非它莫屬。當然除了這個令人感覺晦氣的事情,并不妨礙人們對砂鍋的使用,畢竟還可以用來煮盛食物等等。

砂鍋傳統手藝(被叙永這個家族傳承了四百餘年)2

明朝末年,湖北孝感有一戶龔姓人家,他們在當地謀生的手段是制作手工砂鍋,康熙初年,大批移民湧入四川,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事件,這一次也讓這個家族的人遷徙到了永甯的兩河,也就是今天的叙永兩河鎮。

龔家人似乎注定要吃這碗飯,雖然從千裡之外遷徙到邊州之地,祖傳的手藝沒有丢掉。砂鍋用此地煤層粘土為原材料,更讓其得心應手。

實際上砂鍋作為陶容器出現大約有八九千年的曆史,但是它的起源要更早,原始人類發明了取火和烤熟食物開始,就一直在研究容器的發明,最初估計是先用樹枝編制成器皿然後把粘土塗抹上去經過火燒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開始不斷探索出現了最初的陶罐,也就是原始陶器。

我國最早的陶器是什麼樣子到現在還不太清楚,不過根據近年來發現的舊窯址的發掘,有的專家根據不同的性質分别為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也有專家認為屬于同一文化的兩種類型)。

這些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制陶的一個情況,較仰韶文化要早。這個時期的陶器以紅陶為主,有泥質和夾砂兩種

砂鍋燒制溫度一直是900-960°C。其制作一般經過淘洗,根據需求制成不同的器型,做工較為細膩,也有一些不經過淘洗的制作方法。

砂鍋傳統手藝(被叙永這個家族傳承了四百餘年)3

夾砂陶的出現估計是先人在使用泥質陶的過程中出現的,泥質陶較為細膩,氣孔小,密度比夾砂陶大,泥質陶的一些因素決定了它在火上的不耐燒,這個時候先人在泥質陶裡加了一定的砂粒或其它料。

這裡要說的砂粒和我們說的沙粒是有區别的,叫做砂矸, 主要含鐵,矽,鋁。不僅僅耐研磨且耐燒。而且很多具備專門的秘方和工藝在裡面,但是這些年市場對砂鍋需求的萎縮,以及新的器具的替代,這麼工藝基本很少有人堅守了。

不過在叙永縣兩河鎮,吊洞“龔砂鍋”的第七代傳承人龔開貴依然堅守傳統技藝,目前為川南地區手工制作砂鍋的唯一人。目前,兩河吊洞砂鍋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龔砂鍋制作工藝十分繁瑣,從備料、配料、踩泥、制坯、上釉、風幹、燒制等諸多環節。近年來,龔開貴潛心鑽研,逐步研發出砂鍋烙烤鍋、蒸飯鍋等10個品種,還将粗糙的原材料磨細,使燒制出來的砂鍋産品更加精緻,符合大衆的審美觀與實用性。

砂鍋傳統手藝(被叙永這個家族傳承了四百餘年)4

50多歲的龔開貴是吊洞砂鍋的第七代傳人,當地人都稱他“龔砂鍋”。8歲時,龔開貴便開始和父親學習制作砂鍋,幾十年的制作經驗,使得他早已經爐火純青。

龔開貴并沒有食古不化,通過自己的悟性和磨砺,這些泥巴在他手裡,不僅僅燒制傳統砂鍋,一個個精緻美觀的工藝品,茶罐、酒杯、花瓶、人像、動物等也制作的非常生動有趣。

吊洞砂鍋完整地保留了傳統的土窯燒制技藝,是以煤層粘土為原料,經煤火高溫燒制上釉而成,制作起來非常不容易。從選材到制坯,從鍛燒到出窯,前前後後共有75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馬虎不得,需要體力,更需要技巧。

傳統手工制作的土砂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把握幹濕度,直到燒之前,必須保證每個砂鍋工序完整、整體幹透,由此制作出來的砂鍋不僅耐酸堿,保溫能力強,且透氣性能好,适用于炖、煮、煨、煲湯等。砂鍋具有“燒飯不變色,炖肉不變味,盛物不變質,煎藥不變性”的特點,烹制的食品味道醇厚,鮮美異常,色香味俱全。

如今傳統手工制作的砂器産品不斷被鐵、鋁等金屬制品所替代,并不是說傳統的東西就必須淘汰,其實如果匠心獨具,相信仍然有屬于自己的市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