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面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對于孩子的粗心,是不是都比較頭疼。
有的家長認為,我家孩子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就是太粗心。在做算術題的時候,總看錯數字。寫字的時候也總是出錯,對于知識都理解,都會,就是粗心,孩子要是不粗心,肯定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對于孩子的這種“粗心”的毛病,家長們都比較着急,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分析導緻孩子粗心的内外因素
孩子的成長受内在條件的制約也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一個人,是粗心還是嚴謹與他的生理條件相關,但更重要的是來自于他受到了什麼樣的教育。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根在1966年做過一個偉大的實驗,是對兒童的分類分格進行研究,他讓孩子們從一組圖片中找出與預先設置的圖片相同的圖片。
結果發現,一些兒童反應很快,而另一些兒童并不急于反應,而是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觀察。從這個時候起,人們給孩子們的認知風格進行了分類。
一種是沖動型,這類學生一直有一種迅速确認相同圖案的欲望,他們急于做出選擇而考慮不周到,犯的錯誤比較多。
另一種學生是沉思型,謹慎小心地做出選擇,速度會比較慢,但是錯誤少,結果比較準确。
“粗心”的孩子,他們的問題的根源在于認知風格,但并不是說沖動型認知風格的孩子一定就是粗心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果家長較早的認識到他的問題,能夠及時的矯正。
一個孩子生來就是急脾氣,那麼做事情魯莽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其次,環境對孩子人格的影響也很大,比如父母脾氣比較急躁,容易煩燥,比較粗心,平時丢三落四。孩子長期在這樣無序的環境中生活,會養成做事粗心、沒有章法的習慣,在學習上也難以細心。
對症下藥治粗心
家長要想自己的孩子做事認真仔細,首先先要從自身做起。
一個人的脾氣、秉性跟先天的氣質有關,這個來自遺傳。如果我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發現孩子有比較“急”的表現,那麼就要有意的去控制。
比如:“寶寶,慢點喝水更好”“慢慢走路不摔跤”“慢點吃飯會更香”,先把話說在前頭,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的表揚他。
孩子上學後發現是沖動型的,寫作業比别的孩子寫得快,但是錯誤多,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提前設定寫作業的時間,不許提前寫完,幫助孩子養成寫作業就檢查的習慣。檢查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孩子檢查作業,其實是鍛煉他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讓孩子感受到認真仔細,及時地提出表揚
如果我們一邊喊着讓孩子仔細,自己卻做事情丢三落四的,這樣對于孩子的教育是很無力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所以我們自己要養成認真、仔細,不粗心的習慣,東西放置有序。
當孩子在某件事情上表現很好,做事很仔細、用心的時候就及時的表揚他做事情細心,還節省了很多時間,适當的給予一些鼓勵。
面對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不要給他壓力
特别是在學習上,如果孩子的成績比較差,我們要接納孩子當下的現狀,不要流露出不滿的情緒,也不要指責。更不要對成績好的孩子大肆的表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不以成績喜也不以成績悲的觀念,掌握到紮實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