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麼樣的好事對自己和他人最有幫助?
在您年輕的時候,拿一年的時間,把自己的才智奉獻給最需要的人和地方,去幫那裡的孩子學文化、幫那裡的農民學農業科技、幫他們醫治疾病。哪怕是把城市的文明和新思想帶去,那個貧困的地方就有可能因為您的到來而改變了、脫貧了。而您也因在這個地方工作一年而變得成熟,人生更有價值。十年、二十年過後,回憶起年輕的時候無私奉獻過的地方文明了、富裕了,您會感到您如此生活是多麼有價值!
這樣的好事到哪裡去做?——趕快報名參加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
中國青年志願者标志
這是二十年前團中央在《中國青年報》上刊登的一則招募啟事,我第一次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槐花正香,月色正明,淡淡的風輕輕掠過發梢。
春天,是個生機盎然的季節,一切都在生長着,包括夢想。
正是這段充滿着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精神的招募詞,讓我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一支煙,一杯茶,一張報紙看半天”的機關工作,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背起行囊,踏上北去的列車,來到西部一所偏遠的山區學校,成為了一名支教志願者。
我在參加支教志願工作之前的辦公照
如今,離開講台十多年了,每到槐花飄香的時節,我總會看到校園那個塵土飛揚的泥操場,一群學生在奔跑玩耍;還有校門口那一塊塊梯田,田裡有剛剛出土的豌豆苗;校園的天空藍藍的,白雲朵朵,一隻又一隻燕子風一般掠過,啾啾啾啾地叫着,好像在唱歌。
“西部計劃”青年志願者出征儀式
我還看見那塊坑坑窪窪的水泥黑闆,黑闆旁邊站着一個年輕的鄉村教師,雪白的襯衣,頭發幹爽,手裡拿着一本書和一支粉筆,笑意盈盈。
記得第一次走上講台,天很高,也很藍,太陽初上,晨風吹着,吹得人心裡暖暖的。
講台塌了一個角,找一張比較像樣的學生課桌放在講台上,就成了老師的講桌。
我在遼甯省建昌縣王寶營子鄉中學支教
講桌雖然破舊,但擦得很幹淨,中間擺放着一隻玻璃瓶,瓶裡插滿了或黃或紫或白的各色山花,靜靜地盛開在淡淡的晨光裡。
花叢中安卧着一隻紙鶴,拆開來,一行工工整整的大字映入眼簾:“52朵山花52顆心,感謝老師把最深的愛給了我們山裡娃!”
就是因為這一朵朵爛漫的山花,這一顆顆純真的童心,讓我在鄉村學校一待就是5年。
我在遼甯省開原市蓮花中學支教
鄉村生活,其實是非常單調清貧的,尤其是鄉村學校夜晚那怎麼也排不盡的寂寞,寂寞中有一種别樣的痛。
但這種痛,對于我來說,卻是一種心靈的甯靜和簡單的快樂。
鄉村教師的日子一如古樸的陋室,平凡而又簡單,甯靜而又從容。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起床,跑步,灑水,掃地,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但這樣平靜、超然、和諧、寬容的日子,恰恰是我心慕已久的那種幸福。
我在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中學支教
我選擇做一名鄉村教師,這隻是我選擇的生活方式,并沒有多少崇高,我隻是喜歡。雖然我的選擇不為某些價值觀所包容,可對我本人來說,這不是标新立異,更非高尚無私,我隻是圖孩子們叫我一聲“老師”,這是一句含金量極高的稱呼,含着多少希望、質樸和尊重。
這裡是國家級甲級貧困縣,經濟落後,物質匮乏,鄉親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他們對有文化的人相當尊崇,也隻有在這兒,鄉親們還像古時候一樣,毫不馬虎地行敬師之禮。
我和我的學生
樸實的鄉親們時不時地會來到學校,對我說:“孩子要是搗亂,不聽話,不好好念書,老師你就使勁給咱打。”
我連忙擺手:“不能打的,不能打的。”
誰知他們就惶惑起來,滿臉的狐疑,仿佛若不答應,就是對他們的孩子不負責任似的。
他們有時還給我送禮,送的都是自家地裡長的菜蔬,如剛刨出來的紅薯啊,一掐就出水的嫩玉米啊,還有半人來高的大蔥。大蔥送得最多,這裡的人們吃飯,無論吃幹吃稀,頓頓少不了它。
我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遼西北計劃志願者先進事迹巡回報告活動
我一直覺得受之有愧,可這些禮退是退不掉的,每退一次都會跟他們打一架。他們認為給老師送禮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們還說:“老師你能撇家舍業來山裡教娃娃們念書,吃俺幾根蔥算啥!”
有一次,一位家長送給我一隻老母雞,我沒敢殺,養了兩天,下了好幾個紅皮蛋。一聽到“咕咕咕”下蛋的聲音,我就覺得母雞是老師,我是那個犯了錯的學生,正站在牆角接受批評教育。
支教期間的生活照
還有一次,一位家長送來一笸籃紅棗。他大概等了很久,等不到我下課,就把笸籃放在我的宿舍門口。我把棗子倒在桌子上,它們就在我眼前滾個不停。一個學期快過去了,我仍然覺得那些棗子在我的心中滾啊滾的,滾個不停。
禮拜天的時候,我也會去看望這些家長。我沒有什麼可帶的,便把學生在學校裡好的表現帶給家長。他們最愛聽這個了,眼睛彎成兩個月牙,一口一個老師老師地叫着,叫得我心裡暖洋洋的。
我在家訪的時候的留影
我喜歡步行去家訪,我不怕路途遠,也不怕太陽曬,枝頭那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鳥伴着我,從一個村莊走到另一個村莊,與那些褲腿沾滿了露水和泥土的農民坐在地上,談一談他們的孩子,也談一談今年的收成。
他們一定會留我吃飯的,那雙滿是繭子和裂口的大手緊緊抓住我的胳膊,跑都跑不掉。
飯菜很豐盛,一個盤子又一個盤子,桌子上都快放不下了,還繼續放,弄得我都不敢再去家訪了。
我在家訪時候的留影
可是不去不行的,家長們會讓學生一次一次地叫我,說老師都不願意來,是不是因為他的孩子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呢。
怎麼會呢!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未來和父母的希望!
15年後,我與學生重逢
十多年後,我與學生們重逢。這些跟他們父母一樣樸實厚道的農村娃,不少人考上了大學,有的當了教師,有的成了軍官,有的從事科研工作;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也都憑着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頭腦,要麼進了工廠,要麼開車跑運輸,要麼經商做買賣當了小老闆。
看着遍布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在朋友圈發布的一張張笑意盈盈的照片,那一刻,我仿佛聞到了桃李的芬芳,有些陶醉,無比歡欣。
志願精神代代傳
讓我更加欣慰的是,他們很多人也加入了志願者組織,成為一名與高尚同行的人。在他們看來,人生成功的意義不在于能得到什麼,而在于回報社會什麼。他們堅信,世界會由于他們的努力而有所改變。
支教志願者
特别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疫情防控中,他們不少人穿上了防護服,成為一名“大白”,為社區居民送米送菜,為做好區域核酸檢測工作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疫情防控中的青年志願者
“展青春報國宏願,奏生命華彩樂章”。青年志願者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在這種類似接力賽的過程中,會在許多心靈中播下友愛的種子,從而使樂于奉獻、團結互助成為很多人的習慣。
統一綠茶,為新青年加油
“為健康加酚,為新青年加油”。我們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應該在奉獻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擔負起振興和強盛祖國的曆史責任,撐起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脊梁。(張文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