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是長江彙入東海之前的最後一條支流,是上海市最大的河流,也是上海的黃金水道和運輸大動脈。和人一樣,黃浦江每年都要“做體檢”。
9月19日,記者從中交上航局達華科技公司獲悉,随着黃浦江上遊最後一個測驗斷面全斷面轉流,曆時近半個月的2022年洪季黃浦江水文測驗工程圓滿收官。
“水文測量,實質就是給黃浦江的水每年定期來一次全面‘體檢’。我們發現,随着近年來黃浦江航道的維護疏浚與治理的加強,水體的含沙量有一定減少。”達華科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志說道。
黃浦江每年會開展兩次水文測驗,分為洪季和枯季,其中每季又分為大、中、小三個潮段。大潮期潮動力最強、潮差最大,小潮期潮動力最弱、潮差最小,中潮則介于兩者之間。取三種不同潮型是為了全方位監測黃浦江在不同潮動力下的水流泥沙特性,提高資料的代表性和廣度,使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涉水工程、航運、航道維護疏浚等事業。
本次采樣,工作船首先來到位于黃浦江松浦三橋附近的指定測量區域,工作人員使用1升容積的橫式取水器,分别從江中心的不同深度“取水”,灌入到容器中。“取樣點每小時要取樣一次,一次‘體檢’需要連續29小時完成30次取樣。”上海達華科技公司副總經理王懷利告訴記者,之所以需要這麼長時間,就是要曆經潮水的“兩漲兩落”,這樣得出的數據最全面,取出的水則會被送到實驗室,進行水質成分分析。
目前,開展黃浦江水文使用的都是國際一流儀器設備,相比于傳統的儀器具有操作簡便、測驗時間短、工作效率高、數據量豐富、精度高等優點。比如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它可以實時采集到水流速度和方向、水溫、不同時間水流的大小等數據,工作效率就相當于多台傳統的流速流向儀。
每年定期開展黃浦江水文測驗,一是掌握黃浦江的潮流、泥沙特性、地形地貌以及河床演變規律等,二是通過對黃浦江水文測驗數據的累積和分析,對保障黃浦江通航安全、工程建設、水環境保護、防洪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三是有效促進濱江兩岸的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觀和水文化,進一步提升濱江兩岸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和黃浦江綜合開發價值,将有效助力黃浦江兩岸地區成為世界一流的濱水區域、國際大都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
上海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徐萬毅表示:“下一步,我們計劃将黃浦江相關水文測驗數據向可視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從而提升航道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作者:張曉鳴
編輯:王嘉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