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民投怎麼進

中民投怎麼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08:34:59

中民投怎麼進?鄒衛國債務需要籌劃,當發生了巨額、預期之外的抽貸時,再強的企業也經受不住,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中民投怎麼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民投怎麼進(複盤中民投)1

中民投怎麼進

鄒衛國

債務需要籌劃,當發生了巨額、預期之外的抽貸時,再強的企業也經受不住。

抽貸就是對實體企業的擠兌,而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正是遭遇了擠兌。

遭遇“擠兌”之際,中民投并沒有得到多少同情,中民投及其團隊過去幾年的作為和貢獻,一時間在輿論場中灰飛煙滅。

老子說,他有三寶,其一就是“不敢為天下先”。中民投就是一個“天下先”,早幾年譽滿天下,現在是謗滿天下。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民投事件有很多與情緒相關的關鍵詞:豪賭、冒進、混亂,瘋狂盲目、關聯交易等等。

和諸多出問題的民營企業一樣,不管相關事實是否真實存在,這些關鍵詞往往都會伴随而至。

對民營企業的偏見一直存在,這樣的情緒,在不甚理想的市場氛圍下,情緒一直在積累。

對民營企業的負面看待,社會上各種聲音比較多。“私營經濟離場”論,是這種論調的典型代表。即使憲法裡已有明确的說法,中央文件也對民營經濟有了清晰的表達,中央權威人物已經做出了多次表态,這樣的聲音依然是可以聽到的。

中民投事件,就是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發酵,在事件的渲染下擴散。表現為前述對中民投及其團隊的質疑,以及對中民投前景的極度悲觀。

以此,非常有必要對于中民投做一個理性的梳理。以供我們清晰理解:中民投事件怎麼看、怎麼辦。

一、導火索是什麼?

2018年三季度報,是外部能見到的中民投最新的财務報告,根據這個報告,中民投資産總規模3109億,淨資産781億,負債率74.9%。

幾年以來,中民投在财務報表上,一直保持盈利,但是,其現金流一直依靠融資來支撐。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算術題,他的投資和經營的現金流長期處于赤字,當籌資大幅減少,流動性問題就會暴露。

中民投事件的緣起是一起30億元私募債延期兌付,而緣由在于中民投30億償債資金被一家農商行意外劃走。

還有一種說法是規模約150億元的抽貸,當中民投将此等預期會再貸出來的款項歸還之後,銀行卻不再放款。

大規模預期之外的抽貸是有佐證的。中民投總裁呂本獻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2018年,”通過努力”,中民投共償還到期債務800多億,已”減少銀行貸款和債券共計244億元”。

這個數據側面證實發生了銀行大規模抽貸的現象。債務是需要籌劃的,當發生了巨額的、預期之外的抽貸時,再強的企業也經受不住。

二、事件溯源

怎麼理解中民投目前的處境?

中民投成立之後,就展開了大規模的投資。營運資本消耗巨大,到2015年底的時候,中民投的資産已經膨脹到了1440億元,對應的注冊資本是500億元(其中有部分沒有到位)。

這樣的結構下,中民投要繼續擴張,就必須尋求長期資金的支持。

在中民投公司本部,長期資金并沒有采用擴股或者發起基金的方式展開,而是主要通過借款、發債等債務工具彌補資金需求。

通過發債和借入長期借款,中民投獲得了大量的長期資金,支持了下一年的大擴張。

2016年,長期債務資金支撐了中民投資産的繼續膨脹。到這年年底的時候,中民投資産規模再次倍增,增長到約2725億元。

這也是中民投的黃金時刻,通過發債和借入長期借款,在資産繼續暴漲的時候,中民投營運資本也繼續增加,到年底的時候,營運資本也增加到了360億元。

這隻是輝煌的片刻。2017年,中民投債務結構開始惡化。這一年,總資産結束了跳升,增長了12%,突破3000億元。短期負債增加了333億元。這一年資産的膨脹,完全依靠短期負債的支持。

随着時間推移,長期負債逐漸到期,長期負債餘額開始下降,短期債務占比持續擴大。

中民投的資本結構也由長短期相對合理,變成了“短貸長投”的模式。

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驅動因素就是長期負債開始到期。2016年末,1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是54億元,到了2017年末,這個數字飙升到了426億元。

這樣的模式下,滾動融資開始成為剛性需求,流動性管理壓力持續增加。

滾動融資剛性壓力下,面對市場極為低迷的局面,在融資成本推升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風險。

2018年前3季度,由于“部分存量債務到期後不再續借(包括部分表外債務因資管新規影響無法續借等情況)”,中民投籌資活動現金流淨流出145.13億元。

這樣的情況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繼續惡化。

中民投總裁呂本獻回答媒體提問說,2018年,”通過努力”,中民投共償還到期債務800多億。這個數字在2018年前三季度是約573億元。這意味着在第四季度,中民投又償還了超過230億元的債務。

債券規模沒有突破,銀行借款出現了問題,流動性問題難以避免的走向爆發。

這種擴張機制下,長期流動資金需求跟資本短期的回報要求和風控要求之間,不匹配是一定存在的。

一旦有機構認為到達了臨界點,開始發令抽回貸款,擠兌就開啟了,直到公司流動性枯竭。

中國的資本市場尚未建立起持續提供長期資金的有效機制,是問題的主要方面。

三、中民投是一堆爛資産嗎

中民投的大擴張中,用巨額的負債都換來了什麼資産?

複盤這幾年中民投的産業發展,有這麼一條脈絡。

首先是金融起家。2015年是中民投第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這一年,中民投的利潤主要來自于金融業務闆塊,其他業務比重很低。

從這年開始,中民投的其他業務開啟增長之路。2015年和2016年,是中民投最為關鍵的兩年,中民投90%的資産都形成于這段時間。

在中民投的資産池子中,億達中國和思諾保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這家企業的報表。這代表了中民投的資産重心:地産和金融。

2016年總資産的增量的接近60%,是對這兩家企業的收購提供的,提供了接近740億元的資産增量。

自2017年開始,中民投的資産仍然在膨脹,但速度已經大幅度下滑。到了這一年的年末開始,中民投的總資産穩定在3000億元以上。

中民投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了調整。作為整固措施的重要方面,中民投處置了部分業務,主要是地産業務,這也形成了其在這段時間裡利潤的主要來源。

2017年,中民投處置中民外灘、成都海潤、上海金心、浙江築友和沈陽綠康置業等公司的股權,産生的投資收益合計175億元。

除了地産和金融業務,中民投的核心業務闆塊的主要公司,不少是有利潤的、有潛力的公司,并在一個成長産業之中。

中民投旗下覆蓋的業務主要包括:保險、新能源、物業銷售、物業管理、公務機托管、融資租賃等業務闆塊。

在這其中,中民新能是中民投新能源業務的載體,2017年度淨利潤超過2.7億元;比如融資租賃業務方面,中民投租賃2017年利潤約5.7億元。

保險業務的主體是思諾國際保險。這是全球非壽險再保險排名第29位的公司。2017年思諾保險出現淨虧損。

虧損并不能證明,這筆以約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的公司,不是一個好交易。做一個假設:如果以22億美元的代價,從零開始塑造這樣金融品牌并進入全球資本市場,将是一個更加艱巨的任務。

從合并利潤表看,中民投有不小金額的營業外收支,營業外收支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負商譽”,這是理解中民投産業布局的一個要點。在這裡,對上置集團的收購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

上置集團是于香港上市的房地産公司,房地産市場放緩過程中,上置集團陷入财務風險,債務壓頂,在建項目停工。

中民嘉業向上置集團提供32.52億元短期貸款和對或有債務提供保證承諾,從而以14.9億港元認購增發股份,成為大股東。資金的注入,解決了上置集團的債務問題,其停工的在建項目恢複,預售收入得以逐步回籠。

風險得以釋放,重組的溢價也就體現出來,财務上的表現,就是“負商譽”項目上,形成的營業外收入32億元。

負商譽拉動的營業外收入,是體現中民投發揮作用的一個方面。這如中民投總裁呂本獻所言,自2015年開始,部分民營地産企業出現臨時性困難,作為肩負抱團發展、承擔纾困責任的民營聯合體,中民投出資救助,開展股權收購,并計劃适時退出。

無論基于何種原因,中民投将相當比重的資産投入到了房地産,也使得這個闆塊對于中民投的業績産生了決定性影響。投資性房地産在多數時候扮演了比較重的角色。

四、中民投的周期困境

中民投成立于2014年下半年。

2014年下半年之後,等中國資本市場走到2015年年中,不到1年的好時光終結了。

這樣的好時光雖然短暫,但對于投資與金融業務的出發意味着一個好的開始。中民投的金融資産迅速布局了出去,并且很快就産生了收益。

不過,這也伴生了類似相反的後果。中民投最為關鍵的兩年,是中國股市指數位置相對後期較高的兩年。中國股市之後就迎來了往下墜落的熊市。在這個下跌的起始階段布局,意味着很難取得很好的業績。

全球市場也是如此,資本管理與股權投資業務的虧損,是中民投虧損的重要領域。2017年度,公司資本管理與股權投資業務發生虧損。

就像今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中所言,按市價計價的利潤,會發生“發生狂野且反複無常的波動。”這樣的波動需要投資者理解,巴菲特說,長期來看,預期這些股權投資會實現大額利得,但是“實現時間會非常不規律。”

周期性強,即是中民投業務陷入困境的一個方面的原因,當然,從好的方面說,當市場開始轉暖,這又是一個重新思考中民投業務前景的角度。

五、回到起點的認知

理解這家企業,需要将視野拉回到中民投誕生之際。

2013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中國決策層開始将經濟增長質量的排序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各方都開始探讨,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質量問題。

此時,國内經濟主要矛盾在于産能過剩,治理産能過剩政策繼續推出。此時的一個主題就是:增加行業集中度,對行業進行整合。

這一年,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開始提出。在這個政策提出之後,很多人在讨論,将中國的過剩産能“走出去”。

作為走出去的一個重要主體,央企被寄望于在參與全球競争中獲得優勢。不過,這一年之前,很多走出去的央企表現并不理想,反而出現了重大損失。而在走出去過程中,中國企業自己惡性競争的消息時有耳聞。

通過打造民間投資共同體,在産能過剩領域進行整合,并随着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一起走出去,這樣的思路被提出。

公開的說法是,中民投在2013年8月形成構想,2014年“兩會”前後做出決定,受到工商聯領導的高度肯定,也受到民營企業家們的熱捧。2014年3月正式推進,在半個月内就完成了注冊資本的募集。因為“中民投”的名字裡帶了中國字樣,經過了國務院有關領導的簽字同意。

這樣的過程,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基因。中民投要為數十家發起股東負責,作為一個中字頭的民營聯合體,中民投也要做一個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布局的引導者。

這是由頂層設計出發的方案,而不是自然生長出來的方案。在這樣的情況下,從設想到實踐,幾個月的時間是否足夠?

中民投的初始資産是一堆現金,無直接實體經營主體,如何啟動業務?

這個現金的重要來源是負債,如何規劃債務與投資,如何把握投資的方向和節奏?

如此超常規的發展,如何實現有效的管控,中民投擁有數十位股東,無實際控制人,各方如何充分有效的磨合、信任并發揮作用?

在落地的過程中,設想一定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回答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磨合。

在成立之初,中民投設想成為一個投資控股集團。頭三年,主要牽頭通用航空業、光伏發電、鋼鐵物流、裝備制造等行業的整合,介入包括地産在内的多項實業投資。未來還将注入海外投資和金融控股的内容。

不過,2015年開始,部分民營地産企業出現困難,作為被定義為“肩負抱團發展、承擔纾困責任的民營聯合體”,中民投收入了大量的地産業務。

後來,鋼鐵物流及船舶行業沒有下文。2016年,寶鋼與武鋼合并,發起了中國鋼鐵業新一輪兼并重組。不過在這些領域,中民投後來并沒有扮演角色,隻是在光伏領域投入了資本。

中民投重新梳理了戰略。2016年8月召開的股東大會提出:一是要做大三大集團,在新加坡打造國際化的保險集團,在香港打造亞洲最大的金融租賃集團,境内外聯動打造資産管理集團,打造中民投的金控核心能力;二是做實三大特色産業——居家養老、新能源和建築工業化,通過創新的思路實現超常規發展,靠團隊的能力和智慧狠抓落地,從而真正形成中民投的産業核心競争力。

2016年結束之後,“超常規發展”就已經開始展現出瓶頸。

這裡有長期資本供給的問題。在中民投形成了資産基礎以後,證券化的步伐也沒有“超常規”的展開,以動員更多的社會資本。

根子上,産業的管理和金融業管理是完全不同的。金融的核心是風險,而産業要關注的要素要複雜得多。基于金融背景的驅動是外生的,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産融結合,這是中民投下一步進化的方向。

六、政策溯源:

去杠杆是針對民企嗎?

很多企業的困境都可以歸因為去杠杆的調控政策。中民投也是一樣的,受傷于這一過程。

作為一個客觀事實,在去杠杆的過程中,民營企業是主要的受傷者。

那麼,回溯去杠杆的政策和過程,是不是要針對民營企業?

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

2015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将2016年的工作重點定為“去杠杆”,2016年則将“防風險”定為次年的工作重點。

對于中國經濟若幹政策問題,2016年上半年,《人民日報》以“權威人士”的訪談形式,連續發表文章,做了深入詳實的闡釋。

在當時的表述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斬釘截鐵處置“僵屍企業”,騰出寶貴的實物資源、信貸資

源和市場空間。

2017年,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這次會議上明确提出,要推動經濟去杠杆。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杆”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屍企業”工作。

很明顯,去杠杆的目标是國有企業,那為何民營企業會成為去杠杆的重災區?

近日,全國政協辦公廳制作“委員講堂”節目,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作了第一期節目主講。他在節目中說,我國民營企業在經濟中的占比達到60%左右,但其在銀行系統獲得貸款的比重遠遠超過其在經濟中的比重。這一情況下,民營經濟近幾年更多依靠了表外融資、一些非正規渠道的融資。

楊偉民稱,這些本應該已經變成民營企業的正常融資渠道,但嚴監管的政策切斷了這些融資渠道,民營經濟就開始失血。很多民營企業不得不把自己的股權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質押,所以帶來股權質押等一系列的問題。

七、正确理解中民投的角色

在對中民投的定義中,這麼幾個特征經常被提及。

他是由全國工商聯牽頭組織,由多家知名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大型投資公司;這家公司試圖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發揮關鍵作用;實現民企發展與國家戰略的結合,是這家企業的标簽。

這個新形态公司的出現,标志着中國的民營經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民投成立之際,過剩産能已經成為各大産業的現實問題,全球産業在發生劇變。無論是作為國家戰略、行業戰略,還是企業戰略,産能整合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

國際大資金,有實力展開大規模整合,在制造業和重化工業等産業,超級合并時有發生,但中國民間資本又太分散,能夠與之真正抗衡的隻有一批大的央企和國企。

如何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聚合資本能量、釋放機制活力,共同促進整個國家工業的轉型,就是題中之義。

作為這個機構的第一任董事長,董文标曾經說,為什麼要做中民投?因為中國到了目前這個階段,需要有一家民營背景、能聯合更多民營企業的力量,通過産融結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幫助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挖掘行業價值。

中民投實現了資本聚集,實現了單個資本向規模資本的轉變。中民投成為啟動民間投資的一個抓手,引領作用非常明顯,這家公司成立之後,中國很多地方,也成立了類似中民投的公司,包括浙民投、蘇民投、粵民投、魯民投、渝民投、冀民投等等,他們的注冊資本規模加起來以千億級。

不過,如果要實現國家工業轉型的大使命,500億元注冊資本的中民投,這個體量遠遠不夠。要在這些超巨型産業的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解釋了中民投為何要超常規發展的現實壓力。

八、正确理解中民投模式

客觀上,中民投關系到國家經濟模式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企業要以一個什麼樣的主體,去參與全球競争。

這樣的組團,在具體組織和運營模式的落地過程中,有沒有國際競争力;對于這樣的主體,以什麼樣的形式組織資源,如何更有效率的組織資源,形成強大的競争力。這是在解決了主體問題之後,是非常現實的操作問題。

産業與金融的融合,是一個被實踐充分證明的成功商業模型。很多擁有全球競争力的實體,都采用了這樣的模型,把制造業、服務業和金融業緊緊地結合起來,發揮協同效應,展示其獨特的競争力。

很容易理解,産融結合是中民投發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然選擇。

中民投在成立之初提出“産融結合”的戰略方向。中民投的産業框架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賦能集團:資本投資公司,金融服務公司;一個是專業化産業集團。

中國參與全球競争的主體中,還有一個更深層面的問題:他們的頂層設計是什麼;是完全國有的,還是家族的,還是一個混合所有制的;而這個混合所有制中,國有、家族扮演什麼角色;有沒有國際競争力,能不能可持續發展?

這些都是需要從根本上回答的問題。

民營企業往往對于企業家依賴度很高,很多時候是離開了某個人之後,企業往往就遭遇潰敗。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民營企業家群體,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企業抱團發展,是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在國有企業層面,國家提出了混合所有制,代表了這個競争主體解決方案的國家戰略。

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過程中,民企參與混改,資本不是優勢。中國優勢國企的籌資不是問題,擁有充足的授信,并且融資成本低。特别是央企混改,涉及的規模動辄百億計,單一的資本很少有這個實力。

國企混改面對單一的資本家族的時候,還會衍生出其他問題。政府支持單個主體,也有政策和法律風險。

當面對一個資本共同體的時候,問題就順暢很多。

九、正确處理中民投事件

現在,中民投出現了延期兌付,債權人會議也已經召開。對于中民投,下一步,究竟應該怎麼辦。

如我們在前面所分析的,中民投的資産底盤是堅實的,這為中民投解決問題,提供了前提條件。

我們建議相關利益方基于三不原則來采取行動,對于中民投當下的危機,“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

分析中民投的問題,有結構性的因素,也有周期性的因素。

中民投面臨的周期性問題雖然嚴重,體現為投資闆塊公允價值的下跌,但是這并不是實際的損失,更為重要的是,周期性問題與時間有關,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得到解決。

相較于上一年,近期中國宏觀環境出現了重大變化,資本市場正變得活躍,正在發力的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為處理這些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中民投面臨的結構性問題的關鍵是“短債長投”。短債長投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在長期資本到位之前,各方應達成“以債養債”的共識,為處理資産、重構組織提供時間。“以債養債”本身并不是問題。華潤股份就剛剛發行中期票據募集60億元資金,其中拟12.5億元用于償還到期債務融資工具,27億元用于償還金融機構借款。

我們希望重要股東要展現信心。中民投債的交易價格已經大幅下跌,股債齊下,恢複投資者對中民投的信心,也将降低重整的成本。

中民投快速變現手上資産,是擺脫危機的一個辦法,但是要注重效果,标本兼治。在這個過程中,考慮通過資産清理,調整資産布局,回歸初心,重塑中民投的戰略,為中民投的下一次發展,夯實基礎。

最終,中民投需要打通長期資本市場,将短期債務轉化為長期資本,以實現使命。

中民投的此次事件,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插曲。從更長的曆史視野看,中民投模式、中民投在中國民營企業中的地位決定了,這家企業必須再次展開一輪增長,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民投化解危機的過程,需要平穩、寬松的社會環境。

正确理解中民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輿論有助于促進反思,但是過度的情緒化,則将阻止問題的解決。

無論是産業整合、新技術發展的沖擊還是來自全球化的影響,對于每個于其中的人而言,沖擊是一個常态。在這種情景下,社會心态容易悲觀、負面,或者急功近利。

在這種環境當中,理性看待中民投的問題尤為重要。

十、對于中民投問題的幾點反思

(一)反思民營經濟環境

中民投的問題,是中國民營經濟環境問題的一個投射。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多次重申。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2018年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充分肯定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十八大以來,中央的文件、報告都充分強調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導向。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可以明顯體察到民營企業家信心的持續下降。2018年11月,中央專門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以堅定信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信心下降問題的嚴重程度。

我們需要反思,形成這種反差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二)反思多元化策略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專業化和多元化一直是永恒争論的主題。

中民投業務涵蓋金融投資、保險、新能源、融資租賃、房地産及公務機托管運營等多個領域,所涉及的行業跨度較廣,橫向關聯度較小。如果相關的産業沒有協同效應,彼此毫無關系,就沒有競争力。

多元化的更高層次是形成一個生态系統。這就是打造一個更具競争力和發展空間的産業集群。中民投的最初設計是有這個謀劃的,包括抱團到海外拿資源、市場,為民企海外發展提供平台并賦能。

這樣的思想,并沒有很好的完善,并指引中民投的所有業務。

中民投應該進一步探索實業、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的跨界協同。使各相關方相互融合、相互驅動。

要達到這個目的,中民投必須理清自己的核心優勢,考慮如何更新公司戰略,如何布局業務重點,以及如何進行資源分配。

(三)反思投資與實業的關系:現金流還是資産價值

中民投的角色趨近于投資管理者,而非産業管理者。

當集團成為投資型公司的時候,資産價值就成為了第一指标,這裡的佐證是:中民投是靠資産升值實現利潤的。

選擇現金流還是選擇資産價值,這是中民投未來必須反思的一個重要命題。

中民投必須深入思考公司價值的來源。

在根本上,中民投的命運在于專業子公司擁有強大的現金流。需要認知到,産業運營能力必須成為中民投的核心能力之一。

中民投的股東,集合了中國最優秀的一批企業家人群,這是中民投的核心資源。在這個思考框架下,如何發揮這種資源優勢,中民投的“股東-職業經理人”的治理模式,需要進一步的反思。

如果以一個産融結合體的架構去對比,對于中民投及其股東而言,産業鍊及産業網還沒有形成,從而這些主體之間并沒有構成互利共赢的共生關系。

中民投是否應當通過一定的形式,構成命運與利益相一緻的共同體。研究産業之間怎麼協調,形成産業運營能力,構建自身的人才培養體系。

文章擱筆,一個消息傳來:中國長城資産與中民投開展合作。報道的标題,将這個合作定位為“積極落實中央支持民營經濟政策”。

這是一個新篇章的開始嗎?

(作者系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管理與創新案例研究院院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