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是康熙朝名臣、廉臣、詞臣,在他的老家山西陽城縣中道莊内,立有一個“冢宰總憲”的牌坊,上面寫着“一門衍澤”“五世承恩”的字樣。這座牌坊的名氣很大,曾見證了山西第一名門望族陳氏家族的輝煌曆程。
與清代其他著名的家族一樣,陳氏家族自明末到清中期時,出了九個進士,六個翰林,以及諸多的舉人、貢、監生等。禦史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鼎盛時期的陳氏家族。
進士九出,翰林六鳴陳廷敬老家的牌坊中門題字一共列出了四個人的名字,分别為:
诰贈正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刑部尚書陳三樂;
累贈正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吏刑二部尚書都察院掌院事左都禦史陳經濟;
累封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吏刑二部尚書都察院掌院事左都禦史陳昌期;
戊戌科賜進士正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吏戶刑工四部尚書都察院掌院事左都禦史陳廷敬。
此外牌坊的左門和右門同樣也有一些陳氏家族的人名及官名,但都不及中門四位品級之高。
中門上所寫的這四個尚書,其實有三個都是朝廷追贈的,生前并沒有擔任過高品級實職。僅有陳廷敬一人是真正的朝廷大員。
陳氏家族發迹很早,陳廷敬屬于陳氏家族第九世。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陳氏家族的第五世陳天佑登進士第,成為陳氏家族的第一個進士。
此後的近百年時間中,陳氏家族再也沒有出過進士,直到第八世陳昌言(陳廷敬伯父)才于崇祯七年考中進士。至于陳廷敬的父親陳昌期則是一個低級的監生功名。
陳氏家族第九世這一輩人中,出了陳廷敬、陳元(陳昌言子)兩個進士。陳元生于崇祯五年四月,陳廷敬生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順治十五年,陳廷敬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成為陳氏家族的第三位進士、第一位翰林。
因為陳廷敬的伯父陳昌言死于順治十二年十月,此時的陳元遵制守孝,未能參加順治十五年舉行的會試。第二年,朝廷舉行恩科,陳元即考取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成為陳氏家族第四個進士、第二位翰林。
陳廷敬的伯父、叔叔這兩脈因為英年早逝,香火幾乎斷絕。陳廷敬這一脈則兄弟衆多,共有八人,陳廷敬為長子。這些兄弟中隻有陳廷翰一人考中舉人,其他的皆為貢生、秀才,但全部都入仕。
陳氏家族第十世,即陳廷敬子侄輩中的二十人中,出了四個進士,兩個是陳廷敬兒子,分别是陳豫朋、陳壯履,以及兩個侄子陳随貞、陳觀颙。其中陳豫朋、陳壯履、陳随貞三人入翰林。此外子侄輩中還有舉人一人,貢生五人,監生三人,為官入仕者共有九人。
陳氏家族第十一世,即陳廷敬孫輩中,共有三十八人,但考中進士的僅有一人,即陳豫朋長子陳師儉;舉人有六人,歲貢生一人,監生九人,入仕為官者共七人。
陳師儉于雍正五年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他也是陳廷敬孫子輩中最突出的一個。同時他也是陳氏家族中最後一位進士,也是最後一位翰林。他考中進士的那一年,專門拜見了時任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的田從典。
田從典也是山西陽城人,與陳氏家族向來交好。田從典見陳師儉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頗為感慨,即為陳氏家族題寫了一幅楹聯:
德積一門九進士
恩榮三世六詞林
這幅楹聯後來就一直挂在陳氏宗祠中。陳氏家族從明嘉靖時期至清雍正時期,共出了九個進士以及六個翰林。遺憾的是,陳元、陳師儉英年早逝,官做得都不大。陳随貞辭官歸隐,成就也不大,真正在為官、為學方面有建樹的,僅有陳廷敬、陳豫朋、陳壯履父子三人。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陳氏家族自陳廷敬開始走向鼎盛,到了十二世之後家族逐漸走向衰落。以時間推算的話,進入乾隆朝以後,陳氏家族再也沒有人考中過進士,甚至連舉人、秀才也是寥寥無幾。
随着家道中落,陳廷敬終其一生留下的諸多遺著也都散落遺失,到了乾隆七年的時候,才有陳壯履的女婿,于成龍的曾孫于大梃整理刊刻。陳廷敬的《述古訓》、《午亭筆話》等遺著才得以流傳後世。
乾隆朝時,陳氏子弟大多過着詩酒自娛的生活,幾乎就沒有出過什麼像樣的人才,僅有女詩人陳靜淵稍有名氣,此外還有陳名儉、陳崇儉、陳傳始等在學術上小有名氣。
陳氏家族以文學起家,幾輩人中詩人的數量不少,他們的詩集大多失傳,但流傳至今的詩作尚有不少,史料中有名有姓的記載就有三十多人之多。僅此而論,陳氏家族便可堪稱山西第一名門望族。
曆史上,任何一個家族都不可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更别說是世代為官。其實不僅僅是陳氏家族,江南地區的一些名門望族同樣也是如此,像桐城張氏家族、海甯的陳氏家族、金壇的于氏家族等,也是應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這個曆史規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