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五月為“惡月”,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更是惡月中的惡日,是一年中毒氣最盛的一天。
端
DUAN WU
午
這種說法雖然不能說完全認同,但即使放在今天,端午時節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日子。
此時正逢仲夏疫病流行,比如說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頰炎;又因為五月蚊蠅孳生,百蟲活躍,孩子容易被蚊蟲叮咬,登革熱也是要提防的。
五月氣候濕熱,也容易出現“濕阻(病)”。
請回想一下,近期身邊的小朋友是否出現過頭重頭暈,惡心欲嘔(甚至嘔吐)、食欲不振,腹痛、大便爛這些症狀?
這個就是濕阻病的表現,成年人也有可能遭殃,但相對來說,孩子對大自然氣候的變化特别敏感,因此,端午時節尤其需要關注孩子的調養。
端午飲食——糯米的正确打開方式
端午餐桌上的主角肯定是粽子,各個地方的粽子千差萬别,但無論如何變都動搖不了“糯米”的地位。
糯米性甘、溫,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暖脾胃,縮小便,止洩瀉,斂盜汗的功效。
但糯米粘滞,大量食用其實也不大好消化,因此體内有痰熱、脾胃消化能力弱的人、小孩、老年人及病人不宜過度食用。
怎麼樣才算“過度”呢?
事實上,一個粽子或者一個糯米雞就“過度”了。糯米糍,糍粑之類等糕點也不是十分好消化。
糯米的正确打開方式其實是煮粥。
1
糯米陳皮粥
适量糯米加少量陳皮煮粥,可以和胃止嘔,妊娠嘔吐者适用。
2
黑豆柿餅粥
适量糯米與25克黑豆,5個大棗,1個柿餅(切片),煮粥。可補脾、益肺、溫腎,肺虛久咳者适用。
3
蓮子芡實糯米粥
适量糯米與30克蓮子,15克芡實煮粥,以少許紅糖調味,可用于脾虛久瀉。
如果想利用一下糯米暖脾胃的功效,又怕過于粘滞,也可以在煮粥時候,加入少許糯米一起煮,即大米和糯米以4:1的比例用于煮粥。
如果想利用糯米縮小便的功效,可以适當煮一點糯米飯與香菇、肉粒等做成糯米丸子之類的,部分替代白米飯。
五月濕阻——化濕消滞
前面說了五月容易“濕阻”,吃粽子、糍粑容易粘滞,那麼,對應的方法就是化濕消滞了。
說到化濕祛濕,很多人就會想到赤小豆、茯苓、蒼術、薏苡仁之類的。
這些藥物祛濕力固然是杠杠的,但是,當濕濁之氣嚴重,郁結在脾胃,脾胃之氣困住以後,單單祛濕是不夠的,這時候,需要“芳香去穢, 醒脾和胃”!
這裡首推藿香和扁豆花。
1
自制化濕肚臍貼
用少許藿香煮水(注意!最好後下)固然能起化濕的作用,但也可以用它制成的中成藥——藿香正氣散。
這個藥是化濕成藥界的“華為”,對于“濕阻”引發的腸胃功能紊亂,即使是西方強推的益生菌都幹不過它。
智慧的中國人又把它弄成了水劑,叫藿香正氣口服液或藿香正氣水,效果更好,缺點就是“很臭,很惡心”。
對于大朋友來說,捏住鼻子一口悶就好了,臭豆腐都不怕的國人,這個肯定也不在話下。但對于小朋友,最好還是自制肚臍貼,通過皮膚吸收。
制作與用法
用一杯熱水把藿香正氣口服液泡熱,然後用棉球吸飽藥水,敷在肚臍上,用止血貼或藥用膠布固定,貼2-4小時,一日1-2次。可有效緩解“濕阻”的症狀。
2
端午消滞茶
此前我們也介紹過很多消滞的中藥。(傳送門:實用!你不可錯過的小兒消滞藥物榜單!)
其中山楂有消食、散瘀、去悶的功效,最适合用于去除吃粽子後的積脹感和油膩感。
化濕我們可以用扁豆花。
扁豆花就是白扁豆的花,白扁豆的個性大家是知道的,化濕解暑,健脾止瀉,這些功效,扁豆花一樣也沒落下,而且扁豆花質地輕薄,更貼合小朋友髒氣輕靈的特點。
扁豆花氣味清淡,用來煮水或煮粥給孩子吃也完全OK。
綜上,推薦使用:麥芽15克,谷芽15克,山楂8克,扁豆花6克,羅漢果1/10個,以上幾味煮水代茶飲。
端午保健推拿
清天河水200次,揉闆門300次,清補脾300次,清大腸經200次,清小腸200次,捏脊6行,摩腹200次,揉中脘200次,揉足三裡200次。
手部穴位配圖
腹部穴位配圖
這個方有健脾消滞,祛濕和中的功效,此為2-3歲孩子的量,大家酌情加減。
編輯:譚文慧 責編:宋莉萍
點下方在看
更好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