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佛是如何思考的

佛是如何思考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1 11:15:30

佛有無邊智慧,知道整個大千世界一切衆生的過去與未來,但他卻拒絕回答遊方者婆蹉種提出的10個形而上學問題。十問如下:

1、宇宙是永恒的嗎?

2、宇宙不是永恒的嗎?

3、宇宙是有限的嗎?

4、宇宙是無限的嗎?

5、身與心是同一物嗎?

6、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嗎?

7、如來死後繼續存在嗎?

8、如來死後不再繼續存在嗎?

9、如來死後是既存在亦同時不存在嗎?

10、如來死後既不存在亦同時非不存在嗎? 

佛是如何思考的(但為何拒絕回答這10個問題)1

文/淨因法師

佛陀為什麼不回答以上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呢?首先,這些問題與佛陀的教誨沒有多大關系。在早期佛教教義中,佛陀特别強調戒、定、慧三無漏學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和有漏皆苦三法印。

佛陀不止一次地說,“比丘,我所講的法隻有兩件事:苦和苦之止息(即涅槃)。人類充滿了痛苦,我們當務之急的任務就是要去除痛苦,所以我解釋這些法,因為它們有用處,它們與修煉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關系,可令人厭離、去執、入滅,得甯靜、深觀和涅槃。因此我解釋這些法……。”

而在以上十個形而上學的問題中,前四個問題是有關宇宙的期限和廣度的問題,這是宇宙論,它們與佛陀的教誨關系不大。不管世界是永恒還是非永恒,有限還是無限,它們都無益于人類對痛苦之解脫。

接下來兩個問題是有關身與心方面的問題。根據佛陀的教誨,諸法無我,這是三法印之一。事實上,無我的教義是佛教的一大特色,所以若有人問身與心是同一物還是不相同,對佛陀的教誨而言,這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對佛教來說,這些問題根本就無從說起。

最後幾個問題是有關佛陀悟證的境界問題。佛陀悟證的超凡境界隻能通過修行而悟證之。對普通人來說,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這種超越現世的境界,即使佛陀為他們解釋。

所以,以上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與佛陀的教誨關系不大,它們與修煉身心的梵行根本無關,它們不能令人厭離、去執、入滅,得到甯靜、深觀和涅槃,因此,佛陀沒有解答這些問題。所以每當有人向佛陀請教以上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時,佛陀總是保持沉默。其次,形而上學的問題會把人們引入歧途,使人迷失方向。 

佛是如何思考的(但為何拒絕回答這10個問題)2

佛陀時代,一位比丘名叫曼童子,有一天,他午後靜坐時,忽然起來去到佛所,行過禮後在一旁坐下,就說:“世尊,我正獨自靜坐,忽然起了一個念頭:有十個問題你從來沒有給我們明确的解釋。每當人們向您問起這些問題時,您總是将之擱置一邊,沉默不語,我不喜歡這種做法。世尊,今天您若跟我解釋清楚這十個問題,我将繼續修梵行,如果世尊仍對這些問題保持沉默,我便會失去信心,不再修梵行,如果世尊知道世間是永恒的,就請照這樣給我解釋,如果宇宙不是永恒的,又為什麼?如果您對這些問題也不知道,就直接說:我不知道。” 

佛陀說:“你這愚蠢的人啊!你當初出家修行就是為了了解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嗎?你跟随我修梵行時我答應過你将會回答這些問題嗎?”曼童子回答說:“世尊,沒有。”佛陀說:“在你還沒有得到如來的答案之前就要死掉了。曼童子,假使有一個人被毒箭所傷,他的親友帶他去看外科醫生。假如當時那人說:我不願把這毒箭拔出來,除非我知道是誰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種姓、婆羅門種姓、吠舍還是首陀羅種姓;他是高、是矮還是中等身材;他的膚色是黑色、白色、棕色還是金黃色;他來自哪一個城市或鄉村。我不願取出此毒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麼弓所射中,弓弦是什麼樣的;哪一型的箭;箭是哪種毛制的;箭簇又是什麼材料所制……曼童子,這人在未弄清這些答案之前早就死了。同樣,如果有人說,我不要跟随世尊修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問題,此人還未得到如來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

由于人生是短促的,如果某人整天為這些形而上學的問題所困擾,窮追不舍,追根窮源,這便誤入歧途,終将一無所獲。

佛是如何思考的(但為何拒絕回答這10個問題)3

再次,由于語言的局限性,凡夫無法通過語言明了這些問題。語言是人類創造的,用以表達人類由感官與心靈所體驗到的事物、經驗、思想和感情。它代表我們所熟知的事物與意念的符号。它局限于時間、空間和緣起法,語言不可能超越這些範圍。換句話說,人類隻能在時間、空間和緣起法允許的範圍内用語言表達一件事、一種境界。有時,人類的語言甚至不足以表示日常事物的真實性狀。例如經驗告訴我們,有時我們會有一種激情或感受,但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所以人類的語言不是萬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了知真理方面,語言更是不可靠而且易緻差錯的。因為絕對真理(例如涅槃)超出時間、空間和緣起定律的限制,人類隻能體證之,而不可能用語言描述之,即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事實上,這些問題永遠不可能通過語言文字而獲得充分而圓滿的答複,沒有任何語言文字可以表達這種經驗。

就像在魚的詞彙裡是沒有形容陸地的字眼一樣。烏龜對他的朋友魚說,它剛到陸地上散步回湖。魚說:“當然你的意思是說遊泳了。”烏龜想對魚解釋陸地是堅硬的,不能在上面遊泳,隻能在上面步行。可是魚卻堅持不可能有這麼一樣東西,陸地一定也是液體,和它住的湖一樣,有波浪,可以在上面跳潛遊泳。

同樣,在普通凡夫的詞彙裡,不可能找到适當的詞句去描繪涅槃。可是目前有不少人用世界上最美妙的詞語去描繪涅槃的崇高境界,有人甚至不惜絞盡腦汁,長篇累牍地論述佛陀入滅後的奇妙境界。其結果正如《楞伽經》裡所說愚人執着語言文字,如大象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最後,對機說法,因材施教是佛陀教化衆生的方法。佛陀并不是計算機,不管什麼人問什麼樣的問題,他都會不加思索地回答。他是一位很講究實際效益的老師,充滿了慈悲與智慧,他并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知識而答問,而是為了要幫助問話人走上正覺的道路。他和人說法時,時刻不忘對方的水平、傾向、根器、性格以及了解某一問題的能力。

佛是如何思考的(但為何拒絕回答這10個問題)4

根據佛說,對付問題有四種方式:

1.當問題比較直接、明顯,而且避免了形而上學的問題時,這些問題必須直截了當地答複。例如苦之因是什麼?

2.某些問題必須以分析的方法解答,例如佛教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

3.另有一些問題必須以反問為答複。

4.有一類問題必須以緘默不語為答複。例如當有人向佛陀尋問有關形而上學方面的問題時,佛陀常常是保持沉默。  

所以,當婆蹉種問佛陀有無神我時,佛陀總是保持沉默。佛陀的緘默對婆蹉種的影響勝過任何雄辯。悲智雙全的佛陀曾為這位困惑的求法人煞費苦心,并對他表示深切的關懷。  

也許有人會問,佛陀到底是否能回答以上十個形而上學的問題?我們姑且先不作任何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佛陀所知的法一定比他所說的法要多得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