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年,我們整個國産車那是崛起非常快,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那是強勢崛起,所以有朋友讓喵哥給大家聊一聊,就是我們國産的強勢崛起之後,合資車它的優勢到底還在不在?還有哪些?
首先,我們确實要肯定,我們國産車的強勢崛起,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的彎道超車,我們真的已經實現了,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跟合資車之間的一些不足和差距。
第一點就是在全産業鍊管控上,我們這些國産車,包括幾個龍頭企業,跟合資車這幾個大的龍頭企業,它們之間差距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像豐田現代之類,對整個産業鍊控制得比較好的這些大企業來說,我們跟他們的整個産業鍊的把控,以及對整個産業鍊的布局能力,真的是有差距,所以這一點我們要承認。
第二點是在管理上面,說到管理,合資車能夠做這麼多年,尤其是一些比較強勢的合資品牌,他們能夠在整個全世界,形成比較好的銷量,跟他們的整個人員管理、技術管理、産業鍊管理都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國産車在管理這塊,一些還出現原來老國企的弊病,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确實還是需要向别人學習。
第三點就在某一些關鍵技術方面,比如底盤的技術、變速箱的技術、整個車身的防腐技術、以及油漆的防腐技術,在這些方面,其實我們國産車跟一線的合資車,确實還是存在差距的。
尤其就連基礎的鋼闆的防腐技術,我們跟人家都還存在差距,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國産車和合資車,到了一定年限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國産車,可能生鏽确實會更嚴重一些,而且時間長了之後,尤其是高溫件和底盤件上,會發現差距還是存在的。
第四點目前确确實實無法撼動的,就是一個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也就是品牌附加值。同樣的會發現目前合資品牌,包括一些國外的品牌,其實這個車子,可能配置還沒有我們國産的豐富,但是人家的價格賣得比我們高,而且開幾年之後,去賣二手車,價格也比我們國産車要高,它的保值性也要更好一些,而且市場認可度也更高一些。
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老百姓,對于這些品牌的一些的認可,以及合資者品牌的影響力,對我們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畢竟單從造車的角度來說,可能10年20年可以進步很多,但是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它不是三五年就能夠塑造出來的,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澱,比單純造個車會更長一些。
所以這一塊,也确實是我們目前國産車,跟合資車所無法比的,所以同樣在合資車同等條件下,它的利潤率其實也是要高不少的,所以當前情況下,合資車優勢在不在呢?
合資車優勢依然還是在的,尤其是我們老百姓對它的認可,從整個市場的銷量上來看,合資車還是占據着很主流的一大塊,而且尤其在中高端品牌,合資車依然是牢牢的占據,我們國産車想要突破中高端的品牌,其實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比如這幾年像長城、奇瑞、吉利、包括比亞迪,都開始往中高端發力,甚至開始推出自己獨立的一些中高端品牌,但是整體表現上來說,雖然數據已經很亮眼了,但是想突破到40萬以上,50萬以上這個區間,其實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在那個區間,還就是那幾家老牌的國外品牌,那幾個合資品牌,在那裡牢牢把控着地盤。
所以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國産車,雖然強勢崛起進步很快,但是确确實實從各方面,都還存在着一些差距。喵哥也希望在接下來的10年,我們國産車尤其能夠借着,新能源彎道超車這股勁頭,能夠加強自己的品牌建設。
在做好這産品的同時,得到我們老百姓更多的認可,我們的國産的品牌,尤其是在中高端品牌上面,能夠突破到50萬以上瓶頸,也塑造出我們的一些國産豪車,這樣我們的國産車,真正的跟合資車,他們的差距逐漸的就越來越小了。
同時這些主機廠,也能夠引進更新的一些管理理念,尤其是我們那幾大合資的國營大廠,不要再躺在合資的溫柔鄉裡面,能夠把自己的自主品牌,借着合資的一些東西,能夠進一步提升做起來,畢竟你跟人家合資車,那都是你的繼子,最後給你養老,給你輸血,靠的可能還是自己的親兒子。
希望在10年之後,能夠看到更多的國産品牌,能夠成為我們心目中的豪車,同時不僅要把我們的國産車,賣到我們國内,而是要賣到全世界去,這樣讓我們自主品牌,也能夠形成幾個世界級的品牌,才是我們國産車真正叫好的時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