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4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6 分鐘
精彩導讀
優秀的教師什麼樣?一起來看看朱永新、葉瀾、吳非、于漪、李希貴、劉長銘,這6位教育名家怎麼說。
朱永新:好教師的仁愛之心如果說專業技能是教師的智商,那麼仁愛之心則是教師的情商。仁者愛人。孔子曾經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仁的主要内容。因愛人,而互愛,教育從而擁有了生命的溫度。
對教師自身而言,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現場直播。一顆仁愛之心會保證老師良好的生命狀态,會确保專業技能的正常發揮。
對學生而言,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課堂上,同時發生在師生交流的任何一個時刻,仁愛之心是生命對生命的灌溉,精神對精神的濡染。
同時,每個人周遭的小環境,會對每個人的世界有着深刻影響。當一位老師擁有仁愛之心,生命就會如同一輪太陽、一彎明月,遇到難題就會向内求索答案而不是向外推卸責任,就必然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就會在天長日久中形成正向的循環。
我相信,沒有人不願意成為美好的人。所有教師在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都會希望自己成為一位好老師。隻是,教師是一個蘊神聖于平凡之中的工作。三尺講台,無數雜務瑣事,匆匆忙忙中很容易度過一天又一天,匆匆忙忙中也很容易顧此失彼,荒廢了年華。
這樣的時候我們必須認識到,處于同樣的環境下,狀态是否積極将導緻結局的不同。哪怕是處于不利的環境下,也隻有對人之愛才能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潛力,才會出現把不利化為有利的可能。這樣的教師,這樣的努力,這樣的生命又怎麼會不奏出一曲宏大的交響呢?
葉瀾:教師需要全人發展關于教師發展,近年來流行的提法是“教師專業發展”,那就是把教師職業看作一種具有專業性的職業。教師專業化最早是美國提出來的,它主要從兩個角度提出:一是改變教師地位(如美國的教育工會),目的是保障教師的職業地位受到社會尊重;二是從操作化角度,旨在把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技術人員。
我不贊成簡單地提“教師專業發展”,而是提“教師發展”。教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現在人們不太懷疑。目前的問題是,教師對專業發展太看重了,自己作為一個全人的發展這個問題卻有所忽視了。
教師往往日行而不覺:自己在學生面前是以全部的人格、一言一行呈現他是誰,學生依此判斷你是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你的敬意、瞧不起、反抗、喜歡,都不是僅僅因為你的專業,而是你的全部人格。當然,沒有專業是不行的,沒有專業你講台都站不住。但是僅僅有專業,肯定也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教師的整體發展。
教師必須對自身的發展有認識,其中包括對教育的理解,以及對教育責任的承擔。中小學教師面對的是青少年,面對的是鮮蹦活跳的成長中的生命,要有一種責任擔當。學生生命既是最柔潤的,又是最脆弱的。有些東西一旦被打破,很難再重新變得完美。所以青少年時期,老師留給青少年的是什麼,對他一生的發展都有影響。一個人一輩子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是他的福分。
教師是育人的事業,作為教師,首先要自己活得像個人,才能對别人産生成人意義上的影響,一種真正成為人的影響。自己活得像個人,并不是說像一個聖人,而是說你很真實,很努力,有信仰,你在為這個信仰踐行。教師也會有缺點,有時候也會有沖動,但隻要你是真實的,你會冷靜下來,孩子也會理解。所以我覺得跟人打交道,一定要做真人,不要去做一個假假的人。
吳非:教師要成為真正精神上的人
一位優秀的教師,會像美國電影《春風化雨》(一譯《死亡詩社》)裡的基廷老師那樣,讓自己的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成為站立起來的人。當基廷被學校辭退不得不離開教室時,學生一個接一個地站到了課桌上,大聲地喊道:“船長!我的船長!”——影片的這個結尾,從1997年起,我看了大約有五十遍,我之所以反複地體味這個場面,是想到:真正的教師應當追求這樣的人生境界。
教師應當教育學生一生追求真理,這樣他們才能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活着,能不斷地掙斷纏繞過來的鎖鍊,有自己的人格追求。教師給學生心靈世界種下一粒什麼樣的精神種子,學生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要為他們打好精神底子。如果僅僅告訴學生“有了分數就有了一切”,那是多麼庸俗猥瑣啊!
我說過,要想我們的學生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自己不能跪着教書。優秀的教師應當無一例外是思想者。在瞞和騙中長大的人,思維是會有缺陷的,而一旦覺悟,就有可能轉向虛無,什麼都不信。所以,培養獨立思考的一代,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中國需要大批有獨立思考精神的教師來做瞞和騙的掘墓人。
要引領學生成為精神上的人,首先教師自己要成為真正精神上的人。這些年我認識了一些青年教師,他們身上不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多的曆史陰影,沒有精神的重負,他們嶄新的價值觀體現出時代的進步。無錫一位校長告訴我,他的學校有位年輕的外語教師,業務很不錯,衣着比較時尚,說話有些“另類”,深受學生歡迎。有一天,她主動報名去西北支教一年,領導感到有些意外,因為學校從來沒有把她當作“積極分子”或是“培養對象”。她去了西北之後,領導才知道:這位女教師資助三位貧困學生讀書,已經好幾年了。後來學校要授予她一項榮譽,她覺得極不自在,堅辭不受,她不明白學校為什麼要破壞她平靜的生活。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些平凡的教師的平凡工作中,感受到人的靈魂的偉大。
于漪:教課就是用生命在唱歌
我們往往花費相當精力上一節質量上乘的公開課或研究課,這當然值得贊揚。但它的可貴不在于獲得什麼獎,而在于你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在學生心中撒播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文化和人類先進文化的種子,讓學生的心靈獲得美好的滋養,讓靜态的語文知識能夠活化為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這種質量上乘的課的背後是你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對象的滿腔熱忱,對教學内容的反複推敲,對教學方法的精心選擇。這就是你的精神,你的成長中的精神;你對待語文,在主動地“知”,在積極地“覺”,在全身心地投入。然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可貴應該努力常态化,從課的質量到人的精神,努力做到每節課都有亮點,都有耐人咀嚼、耐人尋味的東西,經得起聽,不同層面學生都能受益,都有滿足感和上進心;每節課都有你的信念、情操、學識在閃光。
什麼叫教課?教課就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在歌唱。
這是一種境界。這是一種誨人不倦、樂育英才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不是高不可攀呢?并非如此,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榜樣。
如研究古詩詞的大家葉嘉瑩說她老師顧随上課是:“先生之講課,真可說是飛揚變化,一片神行。” “飛揚變化,一片神行”,那真是左右逢源,出神入化,令人神往。顧随自己曾把自己的講詩比作談禅,“禅機說到無言處,空裡遊絲百尺長”,缭繞不斷,啟人心扉,這是何等的美妙!
又如北大袁行霈教授講白居易的《琵琶行》“座中涕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他說“哭幾回才能把青衫哭濕啊,不是衣袖濕,不是手絹濕,是青衫濕”,此時他眼中充滿了淚水,這就是老師,全身心投入,進入作品之中,與作者情感共鳴,捧出的是一片仁愛之心。
再如,北大謝冕教授一上課就哆嗦,不是因為學生,因為課,而是因為詩。有段時間他似乎不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而是生活在詩的世界裡。他說,一粒樹葉,掉到了南中國的海裡,渾身哆嗦。學生一下子就知道葉子、南中國和詩的關系。确實如此。詩人傾聽生命呼喚,用詩歌唱,敞開一個世界,亮出真理的光輝,師者教詩怎不為之感動呢?杜甫在《客至》中說,“滄海自淺情自深”,情深到癡迷程度,課還會教不好嗎?
李希貴:教師要有自己的某個“絕活兒”現在,我們學校的生态還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建立起師生關系平等的綠色生态。固有的“師道尊嚴”使得教師理所當然地拿着自己既有的、固定的、想當然的想法去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去管理學生,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方法仍然不變。
今天的教育強調師生平等,強調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夥伴,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
作為老師,一定要在某個方面有一個高度。或者在藝術方面,或者在朗讀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個絕活兒。這些絕活兒提升了教師的魅力,讓教學變得趣味盎然。可以說,這些絕活兒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一部分。
我覺得應該把絕活兒的概念理解得更寬泛些,不要僅僅局限在能畫一個什麼,能吹一個什麼,能寫一個什麼……
一個老師在各個領域的特長都可以打造成自己的絕活兒,你讀書多是不是個絕活兒?你能背好多好多詩詞,算不算一個絕活兒?每一個時期流行的好書,你都能夠不斷地引到課堂裡來,讓學生受到更多益處,這是你的絕活兒;你能夠背誦好多好多詩詞歌賦,讓學生也愛上了詩詞歌賦,這也是你的絕活兒。能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取得不同凡響的成就,那就是絕活兒!
隻有從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的,很親近的,和他們天天在一起的老師身上看到的高度,這孩子才會敬佩這老師,才會追随這老師,才會真正去模仿這老師,這個時候,教師的高度才有可能成為學生的高度。教育自身也就有了高度。
劉長銘: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新西蘭教育學者約翰·哈蒂用了15年,對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實證研究,涉及不同國家、民族、社會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學生近2.4億人,最終歸納出了138個影響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師生關系位列第11位。約翰·哈蒂用實證的方法說明了一個衆所熟知的教育原則,就如中國先人所說的——“親其師,信其道”。
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能力是教師教育能力或影響力的體現。我在長期觀察和總結一些優秀教師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一點相關建議,希望會對同行們的工作有所幫助。
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
教師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對建立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
起始課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契機。教師都會在起始課上進行自我介紹,它比課程介紹更加重要。因為每個學生都願意盡快了解未來和自己相處一年甚至幾年的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在第一節課上學生得到的關于老師的第一印象更為關鍵。
有的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己漂亮的生活照和藝術照,展示自己全家幸福生活的照片,展示自己在各地旅遊的紀念照,以此來告訴學生,你們的老師不僅會教課,還熱愛美好的事物,熱愛生活、熱愛家庭,有生活情趣,見多識廣、閱曆豐富……哪個孩子不願意和這樣的老師相處呢?
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
記得一位老師向學生介紹自己的體育愛好和運動水平時,全班孩子情不自禁地“哇”的一聲喊出來,我想這一聲喊,已經表明學生開始喜歡甚至佩服老師了;老師尤其是理科老師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這能讓學生了解老師的品位和追求。
記得一位老師在向學生談起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小說時,學生激動地舉手發言表示自己也同樣喜歡這部作品,甚至還和老師交換看法。
這是師生間情感的共鳴,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美好開端。
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
比如:有的老師向學生介紹自己崇拜的人和喜歡的名言,向學生解釋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這會引發學生對生活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思考。我記得在一節課上,一位老師向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一位名人。他喜歡這位名人,不是因為名人的名望,而是因為這位名人成長過程中的一段重要而感人的經曆。
毫無疑問,這位老師是利用分享他人的生活經曆來闡釋自己對生活、對成長的深刻理解。老師讓學生了解自己過去的生活和成長曆程有時也十分必要。我相信,這些會成為師生之間今後探讨生活意義的話題。
來源丨中小學校長論壇
編輯丨校長派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删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