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年譜閱讀?書接上回繼續做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白居易年譜閱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說,全球範圍内,各個發達國家都面臨着種族歧視的問題。作為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國,為什麼我們沒有這些社會矛盾呢?
他說,因為還不夠發達。發達的一個重要标志是虹吸全球人才、技術、資本、勞動力,從這一點來看,我們離發達國家還有一點距離。我舉個更簡單的例子:全是上海人,成就不了今天的上海;全是北京人,成就不了今天的北京;深圳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内崛起,就是因為集全國之人才,靠當地人?現在依舊是個漁村。等我們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也會吸引各個國家的頂尖人才,學校裡五顔六色,寫字樓裡五顔六色,超市裡五顔六色。
我說,據說,盛唐時期,長安堪比今天的紐約,那時的長安也是五顔六色的嗎?
他說,是的,在長安的外國人,很多很多。當時全球範圍内,能跟長安相提并論的隻有巴格達。長安對應的是盛唐,巴格達對應的是阿拔斯王朝。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隻要是世界中心級的城市,一定虹吸全球。
我說,有部電影《無極》,就是講的昆侖奴愛上王妃的故事。
他說,那是瞎扯淡,昆侖奴去過勢了,對女人沒興趣。見過農村閹豬嗎?隻要閹過的公豬就不會再爬母豬了,這是激素問題,人也是如此。另外,昆侖奴是家奴,是私人物品,不需要也不可能服兵役,自然不可能有《無極》裡的劇情。貴族們養昆侖奴也是相互攀比的。有段時間國内富豪流行養藏獒,一隻動辄幾百萬,有印象不?你把昆侖奴理解為前些年的藏獒,就想通了。
我問,你覺得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誰厲害?
他說,從詩歌成就而言,各有千秋;但就各自的人生而言,我選白居易。對于一個時代裡的大人物來說,真正的勝出是四個字:壽終正寝。馬雲厲害還是李嘉誠厲害?當然你可以說阿裡巴巴比長江集團對社會貢獻更大,但是李嘉誠全身而退,毫發未傷。李白與王維晚年都卷入了政治風波,杜甫直接死在漂泊途中。而白居易呢?一生官運亨通,官至二品,退休後,在洛陽别墅裡整天開Party,夜夜笙歌,死後呢?連皇帝都哭得鼻子冒了泡,還專門寫詩悼念。
我問,您如何評價白居易的詩歌風格?
他說,佛說家常事。你遇到假佛,他給你念《金剛經》《大悲咒》,講的全是高深的佛法,你隻覺得他挺牛B,但是你GET不到精髓,不明覺厲,不知所雲。倘若你遇到真佛呢?他跟你聊的是家常事,說的是蘿蔔青菜,你都聽得懂,還會不斷拍大腿,原來如此,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同期的詩人還多聚焦在堆砌華麗辭藻抒發情感上,白居易則開始找老太太當校正老師了,每寫完一首詩就念給老太太聽,老太太能聽懂的,就要,聽不大懂的,就改,改了還聽不懂,則棄稿。
我問,古代人說話,是不是說文言文?
他說,不是,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表達,和日常說話脫離的。古代的知識分子各有各的方言,文字也沒有統一的讀音。應該這麼講,一直到白話文運動,文字都屬于少數知識分子的遊戲,與老百姓無關,老百姓隻是會說漢語而已,但是未必認識漢字。當年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而白話文運動則以白話取代了傳統的文言,并且統一了文字的讀音,至此,語言與文字徹底對應了,這絕對是史詩級的語言革命!
我問,白居易在唐朝發起的,也是類似的白話文運動?
他說,算不上,他主要提出的是詩歌改革,意思是詩歌不能是一個情感呻吟工具,而是應該為時代服務,用了這麼一句話: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我說,有人認為,白話文運動同期的漢字簡化,是一種倒退。
他說,從漢字的結構、審美、寓意而言,是後退;但是從文化普及、書寫方便而言,是進步。在古代,讀書寫字是無需為生計發愁的貴族的專屬,而漢字簡化後,讀書寫字的門檻大大降低,目不識丁的可以識丁了。隻有簡單的東西才能快速推廣。二十年前,為什麼打字員門檻很高?因為那時輸入法多是五筆,需要拆偏旁,需要記字根,太複雜。而後來的拼音輸入法呢?讀過小學就會,迅速普及了,也迎來了互聯網在中國民間的超快速發展。一句話概括:不被群衆掌握的思想武器不是群衆的思想武器。在聊武則天時,我跟你講過,最有效的肅清方式就是發動群衆鬥群衆,那需要有個前提,群衆是識字的,否則标語有啥用?所以,發動群衆鬥群衆,隻能發生于白話文運動以及掃盲運動之後。
我說,我總感覺,李白呀,杜甫呀,王維呀,都是那種脫離低級趣味的藝術家,對錢不感興趣,對權不感興趣,他們又為什麼會紛紛做官呢?
他說,他們都是他們那個時代的普通文人而已,普通文人的終極理想就是當官,因為儒家主張學而優則仕。當官的渠道有二:一是科舉,二是推薦。推薦有點類似今天保送北大清華。古代怎麼證明一個人有才華?文章寫得好就是有才華,不然你的發明創造再多也隻是一個匠人,所以這些文人們也是紛紛寫了作品找人往朝中推薦。為此很多人特意跑到終南山去隐居,裝世外高人,希望與進山燒香拜佛的朝中達官貴族偶遇,乃至催生了一個成語,終南捷徑。包括李白也這麼幹過,無非就是想混個一官半職。不說古代,就說今天,你覺得自己像個藝術家不?
我說,像。
我問,白居易的那首“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多大年齡寫的?
他說,十幾歲,應該十五六的樣子。
我說,小天才。白居易是貴族出身?
他說,能讀書的,基本沒有普通老百姓,但是他家還談不上貴族,他父親隻是地方上的公務員。隋唐是北朝的延續,這些活躍在隋唐的大戶人家多是胡人後代。白居易的遠祖也不是漢人,是西域龜茲族,他媽媽是他爸爸姐姐家的女兒,也就是說,論輩分,他媽是他爸的外甥女。
我問,白居易是哪裡人?我看新鄭有故居,符離也有故居。
他說,白居易出生于新鄭,當時正好處于唐朝藩鎮割據時期,内亂不斷,為了躲避戰亂,他父親把家眷送到了宿州符離,白居易就是在這裡度過的童年。符離因何而得名呢?因北有離山,地産符草。所以,白居易寫的那個離離原上草不是内蒙古,也不是新疆,而是符離。
我問,白居易是怎麼成名的?
他說,一個人要成名,核心是要有人說你行,說你行的人要行。年輕的白居易一進長安就遇到了當紅詩人顧況。顧況先是調侃了白居易的名字,居易?你知道長安的房價有多高嗎?一般人可在長安買不起房。但是當他讀完白居易的那首離離原上草,突然覺得這就是個天才,前途無量,然後又改口,别說在長安買普通商品房了,你就是住别墅都沒問題。這是後人寫的典故,我認為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顧況對外說了白居易這小子行,為其做了背書。另外,白居易算是學霸,二十七歲考中進士,在同期進士中還是最年輕的。唐代的科舉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就是說一般的讀書人,哪怕五十歲也很難考上進士。
我問,白居易寫了《長恨歌》,對仕途有幫助不?
他說,有。他最初的工作是周至縣的縣尉,别覺得這個官小,這已經是皇帝看在他名氣大的份上給的,相當于你考了公務員沒多久,安排你當了縣長。他與好友一起遊玩,酒席之間,談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突然心血來潮,大筆一揮,《長恨歌》問世。唐憲宗看到《長恨歌》又想起了白居易,急忙把他調入朝中,你别幹縣長了,還是給我當機要秘書吧,專門負責為我起草诏書。成了皇帝賞識的人,你想那提拔還不是坐火箭嗎?第二年,皇帝升白居易左拾遺。又過了兩年,再次升官為京兆府戶部參軍。
我說,白居易身居要職,但是也心系百姓,比如他《賣炭翁》裡那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他說,一分為二來看。一方面,白居易發起詩歌改革,追求白話風,講究内容要貼近百姓,頗有點“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衆,他自己的詩肯定要實踐這個理論。另一方面,一個高官在沒有相似經曆的前提下,對貧苦人民的生活細節缺少真正的感同身受,詩句也隻是觸及生活的表面,隻能看到老百姓的哀與愁,感歎一下而已。
我說,我記得還有篇《賣油翁》。
他說,《賣油翁》是歐陽修的作品。
我問,賣油翁寫的好還是賣炭翁寫的好?
他說,文無第一,但我更欣賞賣油翁這個人物形象,一句”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盡顯内心的底氣。賣炭翁除了可憐就是可憐,而賣油翁則精神上更加的從容,與權貴對話也毫無怯意,敢“睨之”,還能“釋擔而立”,“但微颔之”。
我問,如果說白居易寫老百姓沒有感同身受,那他寫什麼會是自己的親身感悟?
他說,寫泡妞。遇到琵琶女感歎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意思是,親愛的,我的經曆跟你一樣一樣的,咱倆就是苦命人呐,寶貝,乖,不哭……
我說,剛才你還說白居易一生春風得意,哪來的淪落人?
他說,李隆基之後,皇帝就是跑馬燈,換的很頻繁,得寵于現任未必得寵于下一任。另外到了晚唐時期,已經形成了三股勢力,除了皇族本身外,還有宦官集團、藩鎮割據。當時白居易就是得罪了藩鎮割據勢力。白居易他媽是看花時掉井裡淹死的,而白居易卻在守孝期間寫過“賞花”及“新井”,被認為是大逆不道,于是被貶到江州。在路上,白居易遇到了那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寫成了《琵琶行》。實際上,他這樣的大名人,走到哪都談不上落魄,也都不忘泡妞。
我問,藩鎮割據是什麼意思?白居易又怎麼得罪了他們?
他說,就是省長手握兵權,幾乎自治,在軍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白居易上表皇帝,要求嚴懲兇手,就這麼結下了梁子。
我問,唐朝政府管不了藩鎮勢力嗎?
他說,管不了。我舉個現代商業的例子,茅台酒與代理商之間,就是标準的藩鎮割據。飛天茅台市場上賣三千元一瓶,茅台出廠的價格不到一千元,是透明的,而超出出廠價一倍以上增值的這一部分呢?是代理商們聯合操縱的。茅台酒廠對市場完全失去了調控能力。
我問,白居易又怎麼調任回長安的?
他說,唐憲宗一死,白居易立刻好過了,因為新皇帝上任就召喚了他。唐憲宗怎麼死的呢?追求長生不老,吃各類神藥,把自己毒死的。
我問,在唐朝,有沒有文藝女青年,被一群文人追破頭?
他說,薛濤就算,白居易、元稹、武元衡同時愛上。
我問,白居易在愛情方面忠貞嗎?
他說,妻妾成群。
我問,為什麼日本人比較喜歡白居易?
他說,日本文化中,漢文化有非常大的比重,尤其中晚唐文化,白居易又是中晚唐文化的典型代表,所以他成為對日本文學發展和詩歌影響最大的一個詩人,遠遠超過我們眼中的詩仙、詩聖——李白、杜甫。
我問,白居易是個清官嗎?
他說,他是個貪财好色的普通人,非書中聖賢。達官貴人們喜歡幹的,他都喜歡。不過,晚年他皈依佛門了,号香山居士。
我說,還是古代當官比較容易,文章寫的好就行了。你看,今天的莫言想當個縣長都難。
他說,也就是今天才可以出現莫言,若在唐朝,他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
我問,唐朝後期的牛李黨争是怎麼形成的?
他說,皇族基因不行了,火車頭沒主見,沒能力了,大臣們就什麼事商量着來。商量來商量去,就出現了兩個派系,一派是牛黨,進士出身的官僚們,是NEW MONEY,一派是李黨,北朝以來山東士族出身的官僚們,是OLD MONEY。老大鎮不住他們,他們利益需求不同,自然會有分歧。牛李二黨基本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交替速度參考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一方掌權,另一方被貶,等到新皇登基以後再對調,等于核心領導層掐了起來,最終受益的是誰?宦官集團與藩鎮,唐朝岌岌可危。童童學曆史,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