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為藝術創作者們提供了大量素材和靈感。到如今,根據《西遊記》改編創作的各類作品,早已不可計數。
不過,過往的主創,多喜歡選擇原著中或正邪沖突強烈,如三打白骨精、盤絲洞;或能展現孫悟空高光時刻,如大鬧天宮、龍宮借寶;或以情感考驗為主,如女兒國等章節。
而正在上映的《西遊記之再世妖王》,卻選擇了“偷吃人參果”這一章。
	
這一段情節中,雖說地仙之祖鎮元子實力強勁,大袖一展,便能将唐僧師徒連人帶馬生擒,但兇險度并不高。
一來鎮元子跟金蟬子有舊,二來他也不是反派,即使喊打喊殺,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救樹。
為此,影版在基本還原“五莊觀”劇情的同時,增設了妖祖元蒂這個反派,給孫悟空安排了另一個強敵。
	
電影中的“妖王”既是妖祖元蒂,又是孫悟空。
但歸根結底,還是猴哥兒。
	
影片設定,元蒂是混沌初開時天地間第一隻妖,即萬妖之祖。
元蒂,實則是“元帝”。
元蒂想要統一三界,掀起了戰亂之火。因他實力太強,連菩薩都不能敵。到最後,是金蟬子獻出全部真氣,才将元蒂封印。
而五莊觀中的那棵人參果樹,便是鎮壓元蒂之用。
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後,樹倒根斷,元蒂借機逃出,“再世”為禍。
這是“再世妖王”第一重含義。
	
“偷吃人參果”這一段出現在原著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回。
這時,唐僧師徒剛聚齊,才經曆了“四聖試禅心”一關。對于剛從五指山下脫困不久的孫悟空來說,同樣也是“再世”為妖。
一正一邪,雙“王”對決,便是影片的故事主線。
	
作為主創“私設”的原創角色,元蒂這個反派有點意思。
從外形上來說,元蒂身上既有克蘇魯的影子,又有夜叉神魔的樣貌。以金環為兵器的設定,又讓他跟青牛怪有些相似。
	
作為妖祖,元蒂戰力極高。
從封印之地脫困之後,第一時間擄走唐僧,并憑着妖祖的威名,高速收了白眉等一批小弟。之後,多目、九尾、黃獅等西遊“名妖”,也迅速趕來朝拜妖王,集結了一支萬妖軍。
不過,雖說元蒂是“妖祖”,但影片中他所到之地,寸草不生、生靈魔化的設定,使得他看起來更像是魔。
從外形到本事,都像。
《西遊記》中,想吃唐僧肉的妖怪不知凡幾,但因為他們超強的“儀式感”,始終沒有一個得償所願。
而這一次,元蒂成功了。
雖然黃獅、多目等妖在孫悟空面前不堪一擊,但孫悟空師兄弟三人又遠不是元蒂對手。豬八戒和沙僧戰死,孫悟空被元蒂摁在地上摩擦,連唐僧都被元蒂吞了金身。
這種“團滅”的狀況,從未在過往“西遊作品”中見過。
	
《西遊記之再世妖王》中這一戰,對于孫悟空來說不僅是遭遇強敵,同時也是他個人的成長,以及與唐僧師徒感情的升華。
片中“妖沒有心”、“妖都是惡的”等設定,其實還是流于俗套。剛出場時孫悟空的叛逆、張狂,其實是一種自暴自棄的心理折射。
既然你們覺得妖是惡的,那我就壞給你們看。
而之後孫悟空的轉變,從遇到“果子”開始。
	
	
果子也是影片的“私設”原創角色,是由金蟬子真氣化成的一個小娃娃,外形酷似人參果,因此被孫悟空喊“果子”。
果子萌趣可愛,單純善良,更有着一顆救世、救人的慈悲之心。雖然開始時孫悟空被他鬧騰得有點煩,但相處下來,果子釋放出的善意、快樂、包容、無私,讓孫悟空漸漸被影響。
到最後,又是果子扭轉了結局。
作為一部國産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再世妖王》的優缺點都很明顯。
我們先來說優點。
首先是場景很美。
片中的萬壽山、五莊觀以及元蒂所在的山峰,風格特色都很鮮明。
	
	
以齊雲山為原型藍本設計的萬壽山,青山、雲海、翠柏、蒼松,極盡國風之美,真正有着原著的“幽趣非常”之妙。
而富麗華貴的五莊觀,也頗有“漠漠神仙宅”的味道。
此外,參天駐地的人參果樹,從書中的青枝綠葉變成了影片的銀白後,更多了幾分仙氣;山神廟外的許願樹,于滿目金色的浪漫華美之中,又透着幾分你我都懂的真實感。
	
若說這兩處是仙境之美,元蒂所在之地,便是奇幻作品中的“魔域”。觸目所見一片暗色荒涼,沒有一絲生氣。
其次,是人物造型很有特點。相比來說,配角又比主角出彩。
主創們參考了文物、古籍,設計了鎮元子、多目、白眉、廣目天王等人物,又給他們設定了性格、動作。
鎮元子神威凜然、多目妖異詭谲、九尾妖娆美豔、白眉說話舉動帶着戲味兒、黃獅兇悍霸道,守着南天門的廣目天王則是個磨磨唧唧的慢性子。
	
	
	
最有意思的,影片還調侃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原著和劇版中,他們呼喊孫悟空的名字,騙得他應聲後被收入寶物之中。而影片中,猴哥兒則用一句“孫悟空這個名字也是你能喊的”破解了他們的招數,随後一棒子,把他砸進了土裡。
	
而影片的缺點,主要集中于劇情。
前半段“偷吃人參果”因為有原著參考,隻要照着來,總不會出什麼問題。但元蒂這條線,則需要主創來設定、推進。過于套路的情節,因為沒有新意外加流暢度不夠,便成了最被觀衆诟病的地方。
但總體來說,《西遊記之再世妖王》畫風精美、技術成熟、人物鮮活生動,依然是一部頗見誠意的國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