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不少人嗓子疼痛、上火,以為感冒了,亂吃感冒藥,實際上,這是秋燥在作怪。
秋燥症,主要表現為全身燥熱、口唇幹裂、心緒不甯,有的人會生出口瘡,或者出現咽喉腫痛等症狀,還會長出紅且發痛的痘痘。還有一些人會感覺身上燥熱,皮膚幹燥,甚至眼睛也發幹。
“秋燥症”雖不十分嚴重,但一些病症會使人體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舊病複發。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是治療嗓子幹疼的天然消炎藥,去火消炎效果十分不錯,被中藥界譽為具有清熱解毒,抗感染作用的 "八大金剛"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菌素,有廣譜抗菌素的作用。在臨床應用方面,蒲公英的應用範圍很廣,廣泛用于治療各種炎症、感染性疾病達40多種。《醫林纂要》認為,蒲公英“補脾和胃,瀉火”。有胃火,亦可以用蒲公英!
胎菊,性微寒;味辛甘苦,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對肝火旺、用眼過度的眼睛幹澀有很好的效果。臨床上常與蒲公英配合适用,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甘寒,氣味芳香而藥體輕揚,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能清熱解毒,可改善口臭,清除體内毒素,預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瘡生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三味一起,性質寒涼,也正因如此,去火效果才更佳,如果是脾胃虛寒者慎用,腸胃怕涼者少用或者加入玫瑰花、姜片等溫和之物,一起泡水喝。
第二種:飲食補充水分
梨,柔軟多汁,味甘性寒,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尤其在秋季食用能明顯緩解咽喉幹燥。
梨既可生吃也可熟吃,飲汁或切片煮粥、煎湯服均可。梨、蜂蜜及水熬成的雪梨膏和冰糖梨水都是簡便易做的清咽利嗓飲品。但因梨性寒,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必須隔水蒸過,畏寒肢冷者、腹胃虛弱者不宜多吃或者最好不吃。
白蘿蔔素有“小人參”之稱。中醫認為,生吃蘿蔔可以清熱生津,補水利尿,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入秋的蘿蔔肉質肥厚豐潤、清甜爽口,生吃對于咳嗽痰多、咽喉炎、聲音嘶啞的人有一定幫助。
需要提醒的是,蘿蔔雖好,但非人人适合吃。氣虛、陽虛型便秘的人吃了,可能會加重症狀。
防“秋燥”,除了補水以外,還需要從精神調整、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協調。
精神調整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加強鍛煉
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清晨、傍晚經常性參加一些體育健身活動,如長走、慢跑等活動項目能夠調節身心健康。
秋天經常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内髒器官的功能,而且還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
秋季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于緊張狀态,有助于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适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容易适應進入冬季後的氣候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