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很久之前就聽說過,但沒想過要去看,因為這個書名聽起來離我很遠,但看完這本書我發現我錯了,其實我的身邊,我的父母、朋友、同事每個人都存在着“暴力溝通”的問題,但我們卻不自知。我真的強烈推薦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醍醐灌頂!
這本書開篇就是一個場景,令我特别震撼。
作者馬歇爾去巴勒斯坦演講,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巴勒斯坦人非常仇視美國人,一般來說,美國人是不會跑去巴勒斯坦的。
馬歇爾站在台上準備發表演講,底下卻在竊竊私語,他的助手說:“下面有人說你是美國人,他們有槍,很危險!我們快撤吧。”然後就有人開始罵馬歇爾,罵他是“劊子手”、“殺人犯”、讓他“滾出巴勒斯坦!”
馬歇爾沒有走,他直接在台上對底下的人進行非暴力溝通,最終的結果是,那個叫嚷得最兇的巴勒斯坦人請了馬歇爾博士去他家做客。
我給大家找到了這一段,你們看一下他是怎麼搞定這些巴勒斯坦人的。
當底下的這些男人非常兇地喊“滾出去”的時候,在罵他是個“殺人犯”的時候,這個博士說什麼呢?他說,“你生氣,是因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變它使用資源的方式嗎?”
(你注意哦,對方很生氣,這時候他在猜測對方為什麼生氣。)
然後這個底下的人說,“天殺的,我當然生氣,你以為我們需要催淚彈,我們需要的是排水管,不是你們的催淚彈,我們需要的是房子,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國家。”
(這裡對方說出了自己生氣的原因。)
馬歇爾博士接着說,“所以你很憤怒,你想要一些支持來改善生活條件,并在政治上獨立?”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注意到馬歇爾一直在做一件事?他在不斷尋找對方的需求。待會兒你就會知道尋找對方的需求有多麼重要。)
對方說,“你知道我們帶着小孩在這裡住二十七年是什麼感覺嗎?因為那是一個臨時難民營。你對我們長期以來的生活狀況有一點點認識嗎?”
他說,“聽起來你感到絕望,你想知道我或别人是不是能夠真正了解這種生活的滋味?”
(他都是問句,他在試着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
然後對方說,“你想了解嗎?告訴我,你有孩子嗎?他們上學嗎?他們有運動場嗎?我兒子病了,他在水溝裡邊玩耍,他的教室裡沒有書,你見過沒有書的學校嗎?”
(一連串的反問,對方在宣洩自己的情緒。但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對方願意跟你講話,他在講自己的痛苦。)
然後馬歇爾博士說,“我注意到你在這裡培養孩子是多麼痛苦。你想告訴我,你索要的正是所有父母想給孩子的:好的教育、健康的環境以及他們的玩耍和成長?”
(這就叫反映情感,說我注意到你在這裡培養孩子是多麼痛苦。)
這個巴勒斯坦人接着說,“不錯,這些是最基本的人權。你們美國人不是說這是人權嗎?為什麼不讓更多的美國人來這裡看看你們給這裡帶來了什麼樣的人權?”
馬歇爾博士說,“你是希望更多的美國人了解你們的痛苦,并意識到我們政治活動的後果嗎?”
(你會發現,馬歇爾博士的所有語言沒有任何的評判,隻是清晰明确地講出對方此刻内心當中真實的感受,對方的情緒就逐漸好轉了。)
最後,馬歇爾博士講出,“我今天到這裡就是想做這樣的事情。能不能再跟我講講你們家裡發生的事?”後來大家就跟他聊這裡所發生的問題,最後的結果你也知道了這個巴勒斯坦人請他到家裡去吃飯,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威力。
01什麼叫非暴力溝通?
1.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是觀察發生了什麼。
2.表達你的感受。
3.說出你的理由。
4.表達你的需求。
舉個例子,丈夫經常晚上11多回家,還一身酒味,讓妻子很是憤怒,妻子看到進門的丈夫開口就是:“這麼晚才回來,你怎麼不死在外面?”注意,這不是在表達你的感受,這是在發洩憤怒的情緒。
丈夫回到家就聽你這麼說,他也氣,“好啊,那我就死在外面好了,省得回家找罵!” 所以下次他幹脆就不回來了,這樣的交流就是在引戰,不吵架都是有一方脾氣好。
有些話就是說出來很痛快,但傷人一擊即中。
正确示範:
妻子:“老公,你這一周有5天都是11點多才回家,而且還一身酒味(隻說事實,不加評判)我感到很難過,很失望(說出你的感受)因為我希望我們的家像個家,而不是旅館,大家能夠一起吃個飯,聊聊天,陪陪孩子,這才是家的感覺。(講出你的理由)我希望你可以每周有三天8點前到家,咱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吃個晚飯,你覺得怎麼樣?(說出具體請求)”
如果妻子能這樣和丈夫溝通,而不是上來就發火,我相信丈夫會更容易聽進去,吵架的概率也會下降很多。很多時候夫妻之間總講不到一起去,男的跟兄弟訴苦,女的跟閨蜜吐槽,真正有問題的雙方卻始終不能心平氣和坐下來好好溝通一件事,這真的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别讓你溝通的态度,毀掉你生活的溫度
這裡需要特别強調的一點是:這裡請求一定要具體!越具體越好。生活中其實會發現我們說的話很多都是模棱兩可、模糊不清的,模糊就代表有空子可鑽,他做到了你的要求,但卻達不到你的要求,正是因為你說的不夠具體清晰。
情侶之間,女生經常喜歡對男生說: “你要對我好點。” 這個“好點”就很模糊了,怎樣才叫對你好?
無論是情侶還是夫妻間的交往,女生有一個最大的通病就是很喜歡暗示。
如果男生沒get到你的暗示,女生就會覺得:
“你都不了解我,
什麼都要我說就沒意思了,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算我不說,你也會發現。”
事實是,女生如果不真的直接說出你的想法,男生真的不懂,他隻會一臉懵,長期下來,那個人會很累。不要用這些的方式來驗證你們之間的感情,非常不靠譜!這也許就是男女之間思維上的差異了,男生需要你說出來他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女生們,不要暗示。
經常會刷到“有心的人不用教,無心的人教不會”類似的話,或者是偶像劇裡“男主永遠懂得女主想要的是什麼”的視頻,這也許就是短視頻、偶像劇對我們的荼毒了。
你得知道,愛情是相互的,成長的路上需要相互引導和監督,而不是一方拼了命的暗示,另一方拼了命的去猜。生活中可以偶爾來點小暗示、小驚喜,讓愛情有點新鮮感,但不是全部都是驚喜和暗示,那樣會很累。
總結起來就4步:說事實,講感受,講原因,提要求。
02造成暴力溝通的原因
很簡單的幾步,為什麼就總做不好?因為我們常常被暴力溝通的情緒裹挾,所以接下來的内容就非常有必要,我們需要搞清楚暴力溝通的來源是什麼,搞清楚這個,希望你能在之後的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
造成暴力溝通的第一個原因是,道德評判。我們很喜歡對一個人下定義,貼标簽,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做了或沒做某件事時,就會覺得她怎樣怎樣,我忘記你生日,就是不關心你。刷到一個明星怎樣怎樣的視頻,就說他沒修養……一旦用道德評價的方式跟人溝通,你就是在試圖引起矛盾。
我有時候會感到很生氣的一個地方是,我白天做完家務,晚上回來我媽覺得地闆不幹淨就會直接問我“你是不是沒掃地?”她雖用的是疑問的句式,但表達的是否定的話——“你就是沒掃地”。看看,這是不是就在給你進行評判,地不幹淨就是你沒掃,但有沒有可能是媽媽的腳不幹淨,她的感覺出錯了等等。後來,我将做家務的時間調整到晚上,等到她回來看到我在做她不會說我沒掃地,但她會說:你白天幹啥去了?
有沒有發現,她說的每句話都在給我下評判,聽到的人會不會感到很生氣?我想說怎麼就做啥你都有意見,你到底想怎樣?你可以說我打掃得不幹淨,但不要做說我沒做。
正如書中所說:
我欣然接受你告訴我,
我做了什麼或我未做什麼。
我也欣然接受你的評論,
但也請不要将兩者混淆。
如果你想把事情攪亂,
我可以告訴你如何做到:
将我做的事情和你的反應混為一談。
當你見到做了一半的家務活,
可以告訴我你感到失望。
但說我不負責任,
絕無可能讓我做得更多。
當我對你的表白說“不”,
請告訴我你感到傷心。
但說我冷酷無情,
并不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
是的,
我欣然接受你告訴我,
我做了什麼或我未做什麼。
我也欣然接受你的評論,
但請不要将兩者混淆。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
造成暴力溝通的第二個因素是比較。這招常見于在父母教訓孩子的時候,“你看看隔壁老李家的孩子考了第一,你怎麼不學學人家”,你越是用比較的方式,孩子就越容易叛逆。孩子都不拿你跟其他父母比,家長為啥老要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比呢?沒有人喜歡被比較。
如果你還是想比,那你自己試試什麼感受“你怎麼不學學馬雲,人家能賺這麼多錢你為什麼不能?”
第三個暴力溝通的原因是回避責任。簡單來說,就是很多人喜歡用“我不得不”的想法,
德國士兵殺了那麼多的猶太人,就是因為他們将自己的自主意識交給了上級,德國士兵槍殺猶太人時,會說“這是上級的命令,我不能不做”,當他意識不到他自己能夠做出獨立的判斷,他就能做出很多可怕的事。
當馬歇爾博士在跟人讨論“不得不”這件事時,一位女士就不服了,大聲道:“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你不得不要做的事情,不管你喜不喜歡。”
馬歇爾博士就說:“那你舉個例子,哪些是不得不做的事?”
女士就說:“今晚離開這後,我回去就不得不煮飯,我讨厭做飯,我早就受夠了,但20多年來我都不得不做飯,即使下班後回來累的像條狗。”
馬歇爾博士:“我聽到你長期在做自己讨厭的事,我感到很難過。”
有沒有發現,馬歇爾博士很會從對方的角度去體會她的感受,在聽到對方訴苦的第一件事是在情感上撫慰她,這樣一來,女士就願意聽下去了。
等到女士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家人宣布自己不想再做飯。
三個星期以後,她的兒子來參加研讨會,馬歇爾博士就有機會了解女士的家人對她不做飯這個決定的看法。她的兒子說:“謝天謝地,她終于可以不再吃飯的時候發牢騷了”。
什麼意思?也就是說這位女士帶着情緒做飯,不斷發牢騷這件事的影響,比她不做飯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女士覺得做飯這件事很委屈,很痛苦,可以想象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女士不斷發牢騷,你們這些家夥,整天要我做飯,這期間孩子受到的暴力溝通,所以比起聽你的牢騷,孩子其實更甯願你不做飯。
所以當你真的不想做飯時,你是可以說出來的。不要說那麼多的理由,你先試了再說。
第四個暴力溝通的根源是威脅,“如果你不這麼做,我就怎樣”這樣的句式經常出現在父母教育孩子上,一旦孩子做錯,父母就“如果你再玩遊戲,我就把你手機扔了,我就不管你了”怎樣怎樣。這樣的言語其實對孩子是一種威脅,并不會起到很好的教育孩子的作用。
03非暴力溝通的解決方法
1. 區别觀察(事實)和評論(觀點)。說事實不容易引起對方情緒反彈,但評論是基于你的看法,你認為的不一定是對的。所以你說出來的話可能不客觀,會引起對方反感。
舉個例子:
“小李,我覺得你最近工作狀态不好。”這是一個事實還是評論?顯然,這是一個評論。
“小李,你這個人不會來事,一說話就得罪人。”這是事實還是評論?這是評論。
“小李,你最近經常遲到。”這是事實還是評論?還是評論。
什麼叫事實?
“小李,我看到考勤記錄,這周你有3個遲到記錄”,這才叫事實。我沒有說你偷懶,沒說你工作不認真,因為小李遲到可能是因為那天扶了老人、遇到急事等等,但這些我并不知道,所以我隻說他有三個遲到記錄。
書中有一首詩,反映了觀察與評論區别。這段話我特地謄抄在我的小本本上,提醒我自己,不要輕易去評價一個人,因為你不是跟他有着相同的境遇,相同的家庭,相同的故事,所以你沒有資格去評價他。
我從未見過什麼懶漢;
我見過的他,有時在白天睡覺,
在某個下雨的日子裡呆在家裡。
但他不是個懶漢。
請在說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他真的是個懶漢,
還是他的行為被我們貼上了“懶惰”的标簽?
我從未見過什麼傻孩子;
這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始料不及,
這個孩子的看法與我不同,
但他不是個傻孩子。
請你在說他傻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傻孩子,還是
他知道的事情和你不同?
我使勁看了又看,
卻從未看到一個廚師;
我看到的是一個人,為我們的餐食調配食材,
那個人點燃竈火,看着爐子上正烹饪着的菜肴,
我看到的隻是這些,而不是廚師。
請告訴我,當你看的時候,
你看到的是位廚師,還是有個人做的事情被我們稱為烹饪?
有些人所說的懶惰,
另一些人卻說那時淡泊人生;
有些人所說的愚蠢,
另一些人稱之為看法不同。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在所見中夾雜我們的觀點,
我們便可以避免混亂。
可能你還有困惑,
因而,我還想說的是:
我知道這隻是我的看法。
——魯斯·貝本梅爾
2. 體會和表達你的感受。比方說,“老公,你在這裡吸煙,我感到很難受”這叫做感受,而當你說“你又在這裡吸煙,根本不考慮我的感受,隻顧着自己,你太自私了”這話一說出口,就是傷害,因為這裡面充滿着評判。
3. 找到感受的根源。當你覺得孤獨時,你的什麼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需要老公早點回家,這就是你的需求。所以這時候你得學會表達需求,而不是一味指責。書裡有句話我覺得很觸動我的是,你的憤怒來源于你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老婆生氣了,可能是你對她關心不夠,但絕不會是簡簡單單的飯不好吃或怎樣,這才是需求。
4. 請求幫助。就是你真的想要什麼,直接說出來。要說你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這很重要!有個例子,老婆嫌老公加班晚,于是跟他說,“你不要加班了,一天到晚隻知道工作。”老婆需求說出來了,老公也做到了,他的确不加班了,但他報了個高爾夫球班。所以說直接說你要什麼,“要老公8點前回家”,這樣你的老公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他也就不會跑去報班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很多時候我們受到的言語傷害往往來自我們身邊最親密的人。有太多說出口的話讓彼此的世界發生了改變,令人傷心的是,我們卻不知道。由衷的希望以後你在說出口的每一句話能想起上面所說的四個步驟并運用起來,這樣的你一定會讓别人感覺到很舒服。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給我點個贊呦,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巨大動力,筆芯[愛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