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馬老師,今天咱們來學習“岐”字的結構與意義。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會穿插“鳳鳴岐山”的曆史典故,再引用《說文》對“岐”字的解讀。本節課程為漢語漢字教學口語課,同學們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能夠靈活分析并加以運用。
“岐”字從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岐”字的左邊是一個“山”字。從文字的古文字字形上來看,“山”字是一個象形字,最早見于商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山”字的字形像一座大山高低不平、峰巒叠起之狀。“山”字在這裡充當“岐”字的形旁,提示“岐”字構字原理所表示的意義與“山”有關聯。比如:大山的靜止、大山的高、大山的連綿起伏等。“山”字為“岐”字的字義指出了大類的方向,具體意義還要結合具體的形符來進行辨析。
“岐”字的右邊是一個“支”字。由“支”字的古文字構字原理來看,“支”字是一個會意字,本義:手持半竹也。怎麼理解呢?竹子的主幹是連接在一起的可以人為的分開兩部分,人可以用手取其中的一半。竹子的主幹與側枝也是相連接的,可以施加人為的因素使其分開,取其中的一部分。東漢許慎在其著作
《說文》一書中記載:“支”,手持半竹也,手位其間。由此可以知道:“手”位于兩個“半竹”之間進行會意。而“支”在這裡充當“岐”字的聲旁,提示:“岐”字的讀音與“支”字的發音相同或者相近。
《說文》記載:“岐”者,山之分支也。從“山”、從“支”,“支”亦聲。由“歧途”可以知道“歧”字為偏離大路的小路,可以理解為“岔路”。“誤入歧途”就是沒有走上正道。所以“岐”字為從大山主脈分叉出來的餘脈。“岐”字是一個形聲字。“山”字是“岐”字的形旁,“支”字是“岐”字的聲旁。“岐”字既可以作為人名,也可以作為地名。
“岐黃之術”特質中國中醫的醫術。《黃帝内經》記載:黃帝與岐伯探讨與養生有關的問題,後世之人就用“岐黃之術”或者“岐黃妙手”借代中國的中醫醫術。“岐黃之術”中的“岐”代指“岐伯”,“黃”代指“黃帝”。“術”特指“中國古老的醫術。”
“岐”字也可以作為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岐山縣。古時候習慣上稱之為“西岐”,這是相對于東部“商”的國都“朝歌”而言的,“朝歌”現在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曆史上有名的曆史事件“武王伐纣”說的就是周武王姬發攻打昏庸無道的商纣王。由此曆史事件而改編的電視劇《封神榜》讓全國觀衆津津樂道。
“鳳鳴岐山”典故,是說,周文王姬昌治理岐山“澤梁無禁”,西岐大治,有鳳凰在岐山上栖息鳴叫之景觀,古人認為這與“孔子獲麟”一樣是祥瑞的征兆。古人認為“鳳凰”是一種靈鳥,“鳳”為雌,“凰”為雄。著名的司馬相如曾寫過著名的賦《鳳求凰》,鳳凰正是一對。
相傳“卞和泣玉”之“卞和”當年發現“和氏璧”玉璞的地方曾經有鳳凰降落。從生物領地安全的角度講,不安全的領地,或者說沒有達到自己配置的地方,絕對不會降落。假如生命都沒有保障,逃跑都來不及呢,更何況是在哪裡栖息?在那裡歡快地鳴叫呢?陝西岐縣有個鳳鳴鎮,相傳就是當年鳳凰鳴叫的地方。
還有一說朱元璋埋葬父母的地方就有鳳凰在那裡降落過,走近一看突然又飛走不見,也有可能是事實。也有可能是後人為了神話“乞丐”兼“和尚”皇帝,一些編造的離奇故事。
“西岐”從周初之太王到東遷的周平王,長達400年的時間裡,一直是西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繁盛幾個世紀。周平王東遷洛邑以後,“西岐”由于戎人的破壞開始衰落。“洛陽”成為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曆史上稱之為“東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