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啥時候出伏天?現在已是小暑節氣,按照我國的農曆推算,“夏至三伏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立秋一庚入末伏”,這樣我們就能夠推算出2022年哪天入伏,哪天到中伏,哪天進末伏,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2022年啥時候出伏天?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現在已是小暑節氣,按照我國的農曆推算,“夏至三伏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立秋一庚入末伏”,這樣我們就能夠推算出2022年哪天入伏,哪天到中伏,哪天進末伏。
1、入伏怎樣推算的?“夏至三庚入伏”:指的是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作入伏的第1天。從這一天開始,再不點真正地來了,第1個庚日十天被稱作為初伏。
根據我國農曆法,我國古代的日期是用天幹和地支組成标注的,年月日都是如此。比如甲子年,乙醜月,丙寅日。就是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搭配。
我國有10個天幹和12個地支。10個天幹分别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個地支分别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根據數學的排序法則,一個天幹對應一個地支輪回是60次,因此一個庚日就是10天。
2、中伏是怎樣推算的?有多少天?夏至四庚入中伏:指的是夏至後第4個庚日算作中伏的第1天。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就進入了中伏炎熱的天氣。中伏可以說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有上蒸下煮的感覺,空氣都是熱的。
中伏又有多少天呢?根據我國的立法來說,中國一般有30天或者40天。主要看夏至與立秋之間有幾個庚日,如果是4個庚日的話,那麼中伏就是30天,如果是5個庚日的話,那麼中國就是40天。因為末伏是在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才進入末伏,末伏共計10天。
3、2022年哪天入中伏呢?共計多少天?今年夏至4日6月21日,立秋則是8月7日,夏至與立秋之間共計五個庚日,分别為:庚戌日、庚申日、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
今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庚午日,陽曆7月16日入伏,從這一天是出伏的第1天,初伏共計10天,即7月16日到7月25日。
第四個庚日為庚辰日,陽曆7月26日;第五個庚日為庚寅日,陽曆為8月5日。所以今年中伏共有40天的時間,從7月26日開始到8月14日結束。
末伏是立秋後的第1個庚日為庚子日,陽曆8月15日,也就是進入今年的末伏日期。末伏的時間為8月15日開始到8月24日出伏。
4、“中伏雨漣漣,必定是災年”是啥意思?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中伏時節天天雨水漣漣地下,而且不停止,根本見不到太陽,就像今年南方5月30天下了29天的雨一樣。預示着當年是災年,糧食欠收,農民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該熱不熱,五谷不結;該冷不冷,五谷不豐”。也就是說一年四季到了天氣該熱的時候要熱,如果不熱,糧食作物就不結果,适合的高溫天氣,利于開花、授粉、坐果;該天冷的季節,如果溫度還是非常的高,就不利于果實的成熟,不利于澱粉的沉積,尤其是立秋以後早晚溫差大,更利于果實糖粉、澱粉的沉積。
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這個時候如果天天下雨,天氣非常的涼爽,意味着是冷夏。這樣的氣候,主要是雲彩遮住了太陽,太陽輻射的熱量被雲彩吸收,地表的雨水不斷地蒸發,帶走空氣中的熱量,才出現了冷飕飕的天氣。這就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畢竟見不到太陽,也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陰雨天更容易爆發病蟲害。所以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災年,畢竟糧食減産。
農村諺語:“中伏時節雨堵門,貞潔寡婦也嫁人!”這也說明了中伏時節天天暴雨堵門,也就是天天下雨不能出門,即便是貞節的寡婦也希望家人,主要是為了能夠有吃的。這就說明了中伏長時間的下雨不好,會造成糧食減産。
5、今年年景如何?今年年初,湯加火山爆發,形成了空中500裡的灰雲層,這對于太陽輻射定标的熱量有所阻攔。
上半年雨水主要集中在南方,以至于南方五月六月幾乎天天下雨,形成了百年一遇的冷夏,比往年正常氣溫偏低1~2度,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多兩成之多,最多的達到了一倍多,也創下了日降水量曆史最高紀錄416毫米。
上半年的北方天氣讓人揪心,尤其是夏至以後遇到了60年一遇的高溫幹旱天氣,中午最高溫度超過了42度,地表溫度最高達到了80度,而且持續時間長,造成了農作物枯死,或者良田沒法種植。以至于河南、山東等黃河流域一帶,發布了藍色幹旱預警。
今年是連續拉尼娜現象第3年,這種拉尼娜現象連續年會出現在曆史上隻有三次。而且這種題後狀況的持續性會造成局部地區幹旱,局部地區洪澇災害嚴重。根據專家預測,今年黃淮、東北地區依舊雨水較多,可能會發生洪澇災害。對長江中下遊一帶目前梅雨季節已結束,有可能出現幹旱的天氣。
綜上所述,今年入伏為7月16日,7月26日入中伏,中伏共計40天的時間。今年中伏時節期間,黃淮和東北地區雨水較多,但并非是天天下雨。不過今年年景不容樂觀,有的地方澇,有的地方旱,有可能是災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