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小随筆朱自清

小随筆朱自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0 10:19:36

小随筆朱自清(如果朱自清開出租會說些什麼話)1

如果朱自清開出租會說些什麼話

紅 孩

已經多年沒有聽廣播的習慣了。忽一日晨起,偶然打開收音機,傳來馮遠征聲情并茂的朗誦,細聽之,是在播講侯寶林先生的傳記《為民求樂一戶侯》。侯寶林先生的相聲是廣受國人喜愛的。我以為,侯先生的相聲魅力主要集中在語言上,一個字概括:脆。還有一個字:像。即學什麼像什麼,往往由于語言的生動使人物栩栩如生。

舊社會,藝人地位低下,人們習慣把各種藝人稱為吃開口飯的。說白了,就是靠嘴巴混飯的,不論是說還是唱。與吃開口飯相對應的,則稱為吃文字飯的。或許是出于對文化人的尊敬,沒聽說管這種職業的人叫吃閉口飯的。而在我看來,不論是開口還是閉口,統統稱為“玩語言的”似乎更合适。

過去的藝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就是文盲。徒弟向師父學習,靠的是口傳心授,這很像不懂外文的人學唱外國歌曲。但文化人就不同了,他們從小就要學習文字,不光認識,還要知道字意,不斷地進行組詞、造句,直到能夠寫成文章。文章不是文字堆砌起來就可以了,它需要一定的章法,既有體裁的區别,還要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和結構技巧。像中國古典詩詞,經過多年的演變、修正,已經形成了一套嚴格的格式。因此,後人在寫作時,你隻能舊瓶裝新酒——也就是填詞,而不能打碎舊瓶,除非你創造了一種被大家共同接受的新的模式。

小随筆朱自清(如果朱自清開出租會說些什麼話)2

作家寫作,寫什麼,取決于他的生活經曆和世界觀,至于怎麼寫,那就要看他的技術掌握程度了。這二者看似簡單,反映的卻是哲學問題。即寫什麼是内容,怎麼寫是形式,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内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内容服務。這個觀點就一般規律而言是不錯的,但在具體的文學創作上,有時形式是更為重要的。譬如,文體本身就是個形式,于是便有了散文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劇作家。大凡成名的作家、詩人,他們往往也是很好的文體的創新者,或者有着獨到的文體把握。既然如此,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并不是什麼内容都适合某種文體,鮮明的文體作家對内容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這其中也包括寫作中的具體操作問題,如有的人喜歡先定下标題,然後再寫;也有的先靠情緒寫,在寫的過程中或結束後再确定标題。二者成功的範例很多。于是,有人就會對内容和形式的關系問題提出質疑,到底誰決定誰呢?恐怕誰也不好給出準确的答案。以我的研究和自己的經驗看,我認為隻有當内容和形式做到統一和諧的時候,這篇文章才是它最該出籠的時刻。

内容和形式是一篇文章無法回避的兩個根本性問題。确定了内容和形式,就要涉及另外兩個也無法回避的問題:思想和語言。思想是一個作家對世界的态度,既是一個不斷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往往是作家為什麼寫寫給誰的直接動因。在此,暫且擱置這個話題,我想談談語言。

毫無疑問,語言是人類認識世界互相交流的載體。它分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每一個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有着鮮明的語言特征。就文學創作而言,作家獨特的個性語言常常使作品增色,甚至因為語言而成為經典。在古典文學中,以《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浒》《西遊記》四大名著為代表的小說、神話不可說不是語言經典中的經典。現當代作家中,魯迅、老舍、趙樹理、朱自清、蕭紅、沈從文、孫犁、汪曾祺、劉紹棠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語言大師。尤其是老舍和趙樹理,他們對普通人的描寫簡直入木三分。他們的作品很難被翻譯成外文,即使翻譯了也會使原作的味道大打折扣。同樣,我們許多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讀起來常感到磕磕絆絆,讓人覺得懷疑,這就是那些世界級的作家的經典作品?

老舍、趙樹理的語言之所以經典,主要來自于他們對社會底層生活的了解,他們沒有把自己視為大知識分子,是人上人。我到山西平順縣趙樹理生活的村子去采訪,親眼目睹了他的炕頭、四壁,沒有一處不是普通農民的生活圖景。老舍也是如此,據他同時代的作家寫的回憶文章說,老舍經常深入北京的市井胡同,有時下班或看戲後,很少坐車回家,而是步行,一路上同各行各業的群衆打招呼、攀談,仿佛那些人就是他天天相見的街坊鄰居。

與老舍、趙樹理不同,朱自清、沈從文的語言就帶有明顯的文人氣,但那種文人氣,呈現的是一種氣韻,聞上一口讓你覺得沁人心脾,心旌搖蕩。看不同的文章,會出現不同的效果,語言真的是個迷人的妖精!

小随筆朱自清(如果朱自清開出租會說些什麼話)3

這讓我不能不聯想到當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文壇進入了商業化寫作時代,脫離生活的作品大量充斥于文壇,包括一些獲得過各種大獎的作品。關于一部作品的得失,評判标準有很多,僅就語言而講,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在近二十年中,中國文壇還沒有出現一位舉世公認的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家。反之,我們看到的竟是千人一面的語言,更有甚者有的作家竟然躲在書齋裡替人物說些不符身份的話。讓人看後大跌眼鏡。舉例為證:春節放假期間,我在家裡整理近期的各種文學期刊,無意在一本散文刊物上看到某知名作家所寫的有關蝈蝈的文章。大意是:在暮春時節,作者乘出租車去音樂廳,無疑聽到蝈蝈的鳴叫,感到很驚奇。于是與的哥有了一段對話。其中有這麼一次問答——

(作者說):“這麼說,在旅途上蝈蝈成了使你保持好心情的小夥伴。”

(的哥答):“不僅如此,大冬天,下了雪,你約幾個朋友,到西山八大處溫暖的茶室裡,品着香茗,把各自的蝈蝈放在一起,邊賞雪,邊聞着月光下凜冽空氣裡臘梅的幽香,同時聆聽蝈蝈們此起彼伏的齊鳴那是何等的樂趣,何等的享受!”

面對上面的對話,特别是的哥如此抒情的書面語言,你能想象這是一個的哥所說的話嗎?顯然,這是作者在替的哥說話。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眼下北京的出租司機大部分是遠郊區縣的農民,正宗的北京城裡人大都不幹這個辛苦熬人掙錢不多的職業了。在這裡我沒有歧視郊區人民的意思,何況我也是郊區出身,我的意思是,就絕大多數的哥而言,是斷然不會說出那麼充滿書卷氣的話的。看後思忖,我不禁想到,老舍、趙樹理如果寫這次與的哥的相遇,他們會寫出的哥如上所說的文人話嗎?換一種說法,假如朱自清先生有幸做了一把的哥,他又該說些什麼話呢?

作者簡介

小随筆朱自清(如果朱自清開出租會說些什麼話)4

紅孩,是中國散文的一個鮮明符号。他是散文的創作者、編輯者、研究者,也是散文活動的組織者、推介者、信息發布者,從這裡你可以看到中國散文的發展态勢,你也可以了解到紅孩對于散文的最新發聲。紅孩說:散文是說我的世界,小說是我說的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