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講講四大名著為什麼是四大名著。
一個很有才的網友說得好,四大名著分别對應了“官(三)匪(水)神(西)人(紅)”,是幾大類型小說的經典代表和水平巅峰。
《西遊記》——吳承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内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這本書很神奇,奇在哪裡。下至9歲上到99歲都能讀,這是這本書的一個特點,但僅僅是其中之一。
一部文學作品真正厲害的地方,要看讀者從中讀出什麼内涵。
通常一本書,有一重隐喻已經很不錯了。
比如今何在先生的《悟空傳》,讀者們都能從中讀出反抗壓迫的意思,但《西遊記》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一本書同時具有多重隐喻,而且是跨維度,跨領域的多重隐喻。
有的人從中讀出一部公路片,降妖打怪取真經。有的人從中讀出反抗權威,比如61版大鬧天宮動畫,比如20歲時的今何在。
有的人從中讀出對官場腐敗黑暗的影射,“阿南迦葉收人事傳經。”
有的人從中讀出道家長生煉丹術教程,“借卵化猴成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有的人從中讀出收心猿,定意馬,遏制情欲,堅守本性的成功學,“曆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有的人從中讀出宗教勢力争鬥。
有的人從中讀出佛理,“但隻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最恐怖是
書中對三藏真經的描述,載遍四大部洲的天文地理人文生物知識,堪稱一切的百科全書。
也就是說真經的設定是包含多種不同種類層面的著作,這貌似,和西遊記本身……
唐僧取到的真經和曆史上玄奘大師從天竺帶回家的經書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别,現實的經書帶回長安後沒有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玄奘翻譯完後在大雁塔裡封存至今,而唐僧取來的經書卻流傳後世。
《西遊記》在成書四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是中國第一IP......
當真應了書中的詩句: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最後再官方的叭叭一句:
《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書中刻畫的人物形象更是令人們耳熟能詳,被人們譽為“四大古典名著”,成為文學史上的四座豐碑。
《紅樓夢》——曹雪芹
把“人”當“人”。自《紅樓夢》開始,中國古典小說才算真正擁有了寫實的、有血有肉的、非臉譜化的女性人物形象。曹雪芹在講述這些女性的命運時,表現出的尊重和悲憫也大大超越了時代。曹雪芹的時代,二百年之前的古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甚至可以作為商品公開售賣,這種對人的物化流毒深遠,更以教條和社會規則的形式不斷烙進中國人的腦子,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文學作品中能誕生一兩個“佳人”、“名妓”、“奇女子”就算是頂了天了,要想讓這幹酸文人創造一個會哭會笑,整個世界不是隻有閨房大,和男性一樣也會對生活産生思考,對社會問題有一點見解,甚至會對命運的不公加以反擊的——女性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他們臆造的“佳人”之類的藝術形象是标簽化的存在,撕掉這些标簽就隻剩下一具骷髅。
隻要占據了大部分社會資源的男性一天不承認女性擁有獨立的人格,被壓迫的女性就不可能“翻身”,而當時的女性想要通過争奪社會資源以獲得平等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就落入了一個死角,女性的解放成了個無解的方程式。曹雪芹看見了這一點,看見了當時的情況下女性的“無路可逃”,而這些女性身上又有種種美好的東西,比讓她們為之獻祭的社會美好的多。看着美好注定走向毀滅,曹公悲憤而無能為力,所以他隻能給她們作一曲挽歌,鳴一聲不平,這不僅出于悲憫,也出于絕望。
《水浒傳》——施耐淹
《水浒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内确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
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看,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人民大衆所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鑒賞習慣。
但它比之《三國演義》,更貼近生活,作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會、日常瑣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層次性、流動性,并純熟地使用了白話,多方面地推進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藝術的發展。
《三國演義》——羅貫中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主導的思想,它認為人類的曆史、中國的曆史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認為在動亂中最終都要走向治,治是中國曆史動亂時候最重要的。朝廷的更換,我們常常說的,二十五史、二十四史。作為百姓來講,是非常企望過和平的生活,而《三國演義》恰好描寫了怎樣由亂而走向治的,那麼由亂而走向治,應該說,這也是符合廣大人民心願的。
《三國演義》很生動的反映了這百年間中國古代這段曆史的政治生活和軍事生活。從這一點來講,它具有曆史的價值。那麼作者不是簡單的像曆史教科書一樣去重複曆史,而是進行文學創作的,以生動的人物和故事來說明的。因此,他對百年間的這段曆史,他是用生動的故事、生動的人物來表現的。
六大名著中被淘汰的兩部又是哪兩部呢?說起來,被淘汰的這兩部也是人人皆知,分别是《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是古代諷刺小說的代表作,屬于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清代文學家吳敬梓。現在人們熟知的《範進中舉》,就是取自于本書。
很多人可能會感到奇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吳敬梓,為何在晚年時期會寫出《儒林外史》這樣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小說。這和吳敬梓自身的經曆有很大關系。人們常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教會了人們生命的真谛。吳敬梓晚年時期,回想起自己參加科舉的親身經曆,以及聽到的種種見聞,開始反思科舉制度的弊端。他對士子們不好好研究學問,反而熱衷功名利祿的行為感到憎惡,對八股文、科舉制也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于是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成了一本《儒林外史》,借助範進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将盛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批判的體無完膚。
《聊齋志異》是志怪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其文學上的成就遠非餘者可比。不同于以往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的主要特點與《儒林外史》一樣,都在于諷刺二字,借鬼狐故事諷刺當下的不公。而蒲松齡在科舉之路上的命運,也和吳敬梓非常相似,多次被驅逐考場,一生與仕途無緣。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諷刺科舉的意味太濃,而在科舉制度已經消失的時代,這一點已經引不起人們的興趣,所以自然而然地從六大名著中被淘汰出去。 而《聊齋志異》自成書後,雖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直到今天仍然被改編成各種影視作品,可是因為該書主要講述鬼狐故事,而現代人大多都不怎麼相信神怪之說,因此《聊齋志異》也被從六大名著中淘汰出去。
如此一來,原本的六大名著也就變成了四大名著。
圖源網侵删歉
最後:
“四大名著之所以為四大名著, 就是因為作品不但具有很強的文學性,還有很強的思想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