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民法典關于人格權保護的原則

民法典關于人格權保護的原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2:15:32

職場PUA侵犯哪些權利

女孩被父母囚禁5年犯法嗎

當人格權遭受侵害

怎樣用法律保護自己

今日《民法典》為您解讀

民法典關于人格權保護的原則(民法典通解通讀)1

上一期我們學習了民法典涉及的其他财産權利和權利行使的法律條文,今天一起來了解民法典關于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内容。

嘉賓

民法典關于人格權保護的原則(民法典通解通讀)2

雷明光

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組成員

中央民族法學院 教授

民法典關于人格權保護的原則(民法典通解通讀)3

冷瑤

律師

自然人的人格權

《民法典》又被稱為“權利法典”

保護民事權利是《民法典》的重要任務,《民法典》是保護民事權利的保障書,很多學者也把《民法典》稱為“權利法典”。

改革開放後,我國非常重視公民民事權利的保護。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通則》對民事主體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财産權利作出專章規定;後續頒布實施的《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從不同角度對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财産權利作出詳細的規定;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是以人民為中心,全面規定了人民的人身權利和财産權利在内的各種權利。

《民法典》規定的民事權利的範圍

《民法典》民事權利一章共有24條,規定了民事主體的人格權、身份權、債權、物權、繼承權、知識産權及知識産權有關的其他經濟利益,也規定了數據、網絡虛拟财産的保護,同時規定其他的民事主體人身權利和财産權利、民事權利的取得和行使。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既包括人身權利,也包括财産權利。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民法典》第109條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人身自由是自然人最基本的民事權利,包括身體行動的自由和自主決定的自由,任何人無權侵犯他人人身自由權。

我國《憲法》也對人身自由作出明确規定:

《憲法》第37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自然人享有人格權

人格尊嚴涉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隐私權等權利,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既是《民法典》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也是《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

《憲法》第38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诽謗和誣告陷害。

《民法典》不僅在總則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作出具體的規定,也在人格權編中對公民的具體人格權進行詳細規定,這是《民法典》的創新,也是《民法典》的亮點。

公民享有相對獨立自主的權利

根據《民法典》規定,每一個公民都享有獨立自主的權利。需要注意的是,人身自由權和人格權是相對自由,而非絕對自由。《民法典》一方面賦予自然人充分的人格權利,同時也制約和規範着自然人的行為。

遭受PUA怎麼辦

《民法典》第109條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你在遭遇PUA嗎

網絡熱詞“PUA”的全稱為“搭讪藝術家”,指一些年輕人通過某一種系統性的訓練去控制另一半的行為,PUA已從兩性關系延伸至職場當中。

藝人曝光職場PUA

一名藝人在網上曝光一段錄音,引起網友對職場PUA現象的熱議。職場PUA主要指發生在職場中的精神控制現象,如不停拿個人跟同事做比較制造心理落差、不斷打擊否定個人、安排不合理的工作内容等。

心理醫生表示,員工長期受職場PUA影響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實施PUA觸犯法律嗎

實施PUA的行為可能構成被行為人人身自由或者人格權的侵犯,是一種非法行為,觸犯《民法典》第109條,沒有尊重被行為人的基本人格。人身自由既包括行動的自由,也包括思想的自由,PUA行為涉及侵犯人身自由。

PUA通過踐踏人格尊嚴實施精神控制

在情感生活中,通過PUA手段讓對方尊嚴感降低,達到一種精神控制的目的,PUA行為也逐漸向職場蔓延。無論是情感生活還是職場中,PUA的根本機制都是通過踐踏對方的人格尊嚴,讓對方失去自信心,而聽從對方的控制。

據白領人群受訪報告顯示,有60%的受訪者表示經曆過職場PUA,印證職場PUA現象較為普遍。職場PUA是否侵犯人格尊嚴,需要根據具體情節分析,企業正常管理的“狼性文化”“奮鬥文化”等不屬于PUA,但過度給員工負擔,造成尊嚴的踐踏可能涉及職場PUA。

如何界定人格權是否被侵犯

公民應學習《民法典》等法律法規,了解自己擁有的民事權利和财産權利,權利合法的行使和非法的行使,他人應當尊重個人的權利,對侵權行為有基本的判斷。當他人明确侵犯個人的人身财産權利,要維護自己的權利,不縱容侵權行為。

人格尊嚴遭侵害怎麼辦

首先充分溝通交流提醒對方的行為已侵犯個人人格尊嚴,如果對方明知還繼續踐踏個人尊嚴,可以采取法律措施制止對方的行為。

申請人格權訴求禁令

可以及時制止不法侵害

《民法典》規定,個人可以申請法院訴前保護,相比于成本較高的訴訟手段,該方法可以制止緊急的不法侵害。

任何人無權侵犯他人人格權

人格權被侵害怎樣留存證據

錄音、錄像、證人證言、因PUA患上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診療記錄都屬于相關證據,要注意留存。

年輕女子遭囚禁長達5年

湖北女子張某因失戀堕胎導緻精神崩潰,父母擔心影響弟弟,将她禁锢在廢棄舊屋5年。張某的同學在網上求助引發網友關注,不少網友和自發組織前往解救。

在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和民警調解下,張某父母最終同意将她送往醫院。由于長時間沒有行走,張某的肌肉處于萎縮狀态,不得不被抱着出門,這是她5年來第一次離開黑屋。經過初步檢查,24歲的張某隻有60多斤,體重甚至不如一個10歲的孩子。

任何人都無權侵犯他人的人格權

父母侵犯人格尊嚴也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不管是父母、配偶、弟兄姐妹對個人進行囚禁,都是嚴重侵犯人身自由的行為,不管出于什麼目的,也不能采取非法的拘禁手段,個人人格是平等獨立的。

侵犯他人的人格權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人身自由是《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權利,在法律責任承擔方面,拘禁他人是對他人人身自由的侵權行為,須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從《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角度,須承擔行政處罰責任。嚴重的還涉及非法拘禁,涉及刑事犯罪。

提問環節

現場觀衆:合同在履行過程中人格權遭侵害,能否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冷瑤:根據《民法典》規定,民事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違約行為,除追究違約責任之外,可以要求對造成人格權損害部分進行精神損害賠償。

線上觀衆:照片被做成不雅照傳播違法嗎?

雷明光:下載他人照片P圖是否涉及違法,要根據制作内容判斷。如果将他人醜化,對他人名譽造成損害,侵犯他人人格權,就涉及違法。

線上觀衆: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是否侵害人格權,将受到怎樣的處罰?

冷瑤:個人冒名頂替所取得的東西都将面臨撤銷及承擔其他不利影響,辦理冒名頂替的相關行政人員涉及濫用職權、渎職行為将受到懲處。

線上觀衆:學校要求學生統一留短發侵權嗎?

雷明光:從人格權角度講,學生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是已滿18歲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留短發的要求可能涉嫌身體權的侵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