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現在說什麼語言?我的家族,來自穆爾哈齊一系穆爾哈齊是清顯祖塔克世的次子,努爾哈赤的同父異母弟如果從清肇祖原皇帝孟特穆算起,傳到我這一代,已曆二十世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滿族人現在說什麼語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家族,來自穆爾哈齊一系。穆爾哈齊是清顯祖塔克世的次子,努爾哈赤的同父異母弟。如果從清肇祖原皇帝孟特穆算起,傳到我這一代,已曆二十世了。
記憶中,在我父親那一代,家裡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滿語,隻有一個詞:“ne”(漢語拼音n讀一聲,e讀四聲),漢意為媽媽。而到了我這一代,連這一個詞也沒有了。父親總是不無自豪地說:“我是滿族皇族。”母親總是回一句:“會說滿族話不?認識滿族字不?”父親當場無語。
不過在日常中,有些漢語詞彙,父親的讀音是很奇怪的,比如:覺悟,讀為“腳悟”;日本,讀為“意本”;上學,讀為“上淆(xiao二聲)”……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是東北地方的土音,并沒有十分在意。
但在後來閱讀明清時期的史料時,就發現這是一個不應該被忽視的問題。比如努爾哈赤的父親覺昌安,覺,今天都念成jue(二聲,決),但在明朝的史料中,覺昌安一詞被譯為叫場。可見,覺,在這裡是應該讀成jiao(三聲,腳)的。
還有,黑,在清朝時,應讀成he(四聲,赫),所以在清朝的史料中,黑與赫常常通用。比如古勒山大時的重要關口赫濟格,有的史料就寫作黑濟格,不明就裡者常常要追問哪一個是正确讀音,其實它們在清朝時是同音字,都讀“赫”。
清史中還有一個重要地名“黑扯木”,就是今天清原滿族自治縣北三家鄉黑石木村。說它重要,是因為此地關系到清史中的一個重大事件:1607年,努爾哈赤的同胞兄弟舒爾哈齊搞政治分裂,率本部族從赫圖阿拉遷移至此。這一分裂行為對即将建立的後金政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影響也是深遠的,比如後來清初的四大貝勒之一、舒爾哈齊之子阿敏的死,就與此有關。當時努爾哈赤對這一分裂行徑采取了強硬措施,舒爾哈齊于1611年在囚禁中死去。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國。
黑扯木,正确讀音為赫徹穆。但這一重要曆史名詞,由于後人不懂得滿語讀音,逐漸演變成了“黑止木”,再後來,就變成了今天的“黑石木”。一處重要的曆史遺迹名稱,就這樣南轅北轍地面目全非了。
一個民族的曆史文化傳承,語言、文字、讀音,都蘊含着豐富的信息,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滿族在曆史的發展演進中,由于滿族大舉入關,而關内的漢族人大規模的闖關東,這一問題尤為突出。其實,早在清朝的乾隆年間,這一問題就已經出現了,并且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乾隆皇帝在東巡祭祖時,發現當年的建州要沖之地馬爾敦大嶺,已經被從關内移居于此地的漢族農民,根據他們自己的理解,改為了“馬二屯”。在他東巡的一路之上,發現此類事層出不窮。于是回到北京後,專門給盛京将軍發了一道聖旨,要求将那些滿漢混合、含混不清的地名,一律按滿語讀音改回原名。這樣,很多滿語名稱得以保留下來,為我們今天認識曆史地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據說,當年的盛京将軍在做完此項工作後,為了表示對聖旨的重視,還專門在馬爾敦嶺上樹立了一塊巨大的石碑,上書滿漢兩種文字“馬爾敦福勒丹”。可惜,後來因築路,施工中将石碑損壞,隻剩下半截石碑保存下來,作為這一段曆史的見證。
今天的馬爾墩标志
不過,盡管這樣,語言作為人們日常交流的工具,發展是有其自身規律的。以撫順市内的一些地名為例,含義不清的地名依然很多,至今困擾着人們。
高爾山,是位于市區北部的著名風景名勝區。它有着漢朝的烽燧,遼代的古塔,更是唐朝的安東都護府的故址。但是,對于山名的解釋,卻一直衆說紛纭,莫衷一是。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地方文化的一種尴尬。有人說“高爾”是滿語“槐樹”的意思,但問及林業部門,他們說山上的槐樹僅栽種幾十年。最近,我從著名滿語專家李榮發老師那裡得到一個答案,覺得較為可靠。他認為“高爾”,應該是滿語“高麗”的音轉。因為在滿語中,有一種舌顫音,俗稱“嘟噜音”,音近“勒”。但滿語中又專門有“勒”的讀音,為了區分,在後來的滿語翻譯中,就将這種舌顫音統一翻譯為“爾”。故“高爾”應為“高麗”。
高爾山有著名的高句麗山城遺址,在隋唐時期,是高句麗重要的西北方門戶,曆史影響很深遠。後來的女真人對其如此稱呼,應該是合情合理的。當然,這并非是定論,僅是一家之言。
撫順還有一處地名也是如此,戈布街道,是市内人口較為稠密的居住區,但這一名字的含義,至今同樣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戈布街應該是滿語“gabala”的音轉,而這一詞的滿語含義為“饞嘴”,但根據史料記載,戈布街最早為驿站,時間約為康熙時期,因此此詞義不通。還有人認為是滿語“靶場”,但似乎證據又不足。根據我個人的記憶,戈布街早期在市民口中的讀音為“gabagai”,而很多滿族老人,都将街稱為“gai”。而“gai”不是滿語,是滿族人對于漢字“街”的一種讀法,如同我父親将“覺悟”讀成“腳悟”,“腳”是“覺”的一種特殊叫法一樣。因此将戈布街認為是滿語“gabala”的音轉,是錯誤的。所謂“gabagai”其實是滿漢混合的詞語。“gaba”是滿語,指铠甲肩部起連接作用的一塊三角鐵。而“連接”,符合“驿站”的詞語含義。
戈布新挢及老橋
以上這些實例說明,民族語言,作為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符号特征,不容忽視。将一些殘存的記憶,收集整理,此項工作有着特殊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