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詩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賞析導航】
李賀為唐室宗孫,自幼酷愛詩文,少年時代即詩名遠播。不料,因為父親叫“李晉肅”,有人就檢舉說“晉”與“進士”的“進”同音,為了避諱,不能參加進士考試——多麼奇葩的理由!韓愈曾為此專門寫文章《諱辯》,說同音的不需要避諱,否則,如果父親名“仁”,那子女不能做“人”了嗎?!
不過,耍流氓的人根本就不會跟你講道理,任憑你說得頭頭是道,他就一個字“NO”!
才華過人的李賀于是被斬斷了科舉進身之途。
後來雖然憑借父蔭得到一個從九品的末流小官,對于孤傲的李賀來說,又怎麼咽得下這口氣?
自古以來,千裡馬就有人才之喻,李賀于是一口氣寫了二十三首《馬詩》,其中的郁憤可想而知。
讓我們看看這首《馬詩》是如何寫的吧。
瀚海茫茫,在清冷的月光下,大地猶如披上了一層雪花;燕山幽幽,浩瀚蒼穹,一輪明月好似彎鈎斜挂。
清秋時節,正是草黃馬肥。什麼時候,才能為這匹英勇的駿馬套上籠頭,戴上金鞍,讓它馳騁疆場,一往無前!
其時,唐朝藩鎮割據日久,燕山所屬的幽州一帶更是猖獗,李賀雖然并非赳赳武夫,其渴望建功立業之心卻毫不亞于那些英雄豪傑。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在另一首詩裡,李賀同樣表達了對藩鎮割據的強烈不滿,希望國家能夠收複失地,重整昔日雄風。
可惜,現實往往不如人意。一方面,李賀本人經曆坎坷,懷才不遇;另一方面,唐朝政權日漸式微,終其一朝,也沒解決藩鎮割據問題。
李賀的理想,也就隻能成為理想;李賀的憂憤,也就成了天下有志之士共有的憂憤。
【韻譯】
大漠漫漫
白沙似雪
燕山茫茫
月牙似鈎
藩鎮割據
為禍尤烈
好男兒自當提劍躍馬
沙場縱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