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朱廣思
北京科普作協會員
秋高氣爽,正是出遊好時節。相信一些準備帶小孩自駕出行的父母可能在撓頭:擺弄兒童安全座椅實在是個大工程啊……
為了寶寶能在車上安睡,很多家長用盡洪荒之力與兒童安全座椅“搏鬥”,以至于裝好了安全座椅之後,連開車出門的心情都打了折扣。
來源丨pixabay
據調查,家長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時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安裝、使用不便,車内空間不夠,太沉搬不動,座椅有異味,孩子不喜歡。
再加上需要按照使用說明書做好經常性檢查,比如連接是否正确,安全帶是不是扭曲,等等,似乎這活兒真是得需要中級職稱以上的動手能力,俨然屬于工科範疇,對文科背景的人不太友好。
其實我們應該慶幸,因為現在的最常見的兒童安全座椅無非是歐洲标準的ISOFIX固定方式、美國标準的LATCH固定方式和安全帶固定方式,已經是曆經數十年進化後的成果了,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易用性還算良好。
而那些千奇百怪的早期型号,如果你看到了就會驚呼:真是太……簡單啦!哦,不對,好像挺敷衍的……
兒童安全座椅發展簡史我國相關強制性标準對兒童安全座椅的解釋是:兒童約束系統的一種,是帶有兒童約束帶的兒童座椅。
有趣的是,回顧曆史,世界上最早的兒童約束系統與這個概念描述的内容相差不大——隻是節約掉了一把椅子而已。
1898年,誕生了一種能把孩子系在汽車座椅上的安全帶。具體樣式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後期改進版的多用途安全帶。它确實考慮到了很多用途,除了一個:防止孩子在座椅上随着汽車行駛而晃來滾去。
來源丨網絡圖片
官宣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防止孩子打擾司機開車,給孩子極大的活動空間,急刹車時能拽住孩子,甚至下了車遛娃時也能将繩子牽在手裡……
到了20世紀30年代,随着經濟複蘇和出遊需求的增加,兒童汽車座椅開始出現,主要是金屬框架加帆布的材質,可以挂在座椅和車門上。有的豪華版座椅還安裝有塑料扶手、小玩具和安全帶。
來源丨網絡圖片
看到照片中孩子雙腳蹬空、奮力掙紮的樣子和旁邊偷笑的小姑娘,突然感覺即便是豪華版椅子也不香了。
又過了十年,兒童座椅的主題是讓孩子坐高些,使開車的家長用眼角餘光就能照顧到孩子。當然,樣子更加千奇百怪,有的越來越像椅子,甚至還加上了小餐桌;有的越來越像遊樂設施,一塊座闆就解決問題了;還有的……怎麼說呢,讓人一下子就相信,小孩子有時和萌萌的小貓挺像的,尤其是将小腦袋探出箱子或籃子的那一刻……
來源丨網絡圖片
這些廣告照片的主角全都是笑容燦爛的孩子和開車出行的媽媽,可想而知,廣告針對的是社會上的新興駕駛員群體——女司機。
當然,也有瞄準爸爸們的廣告,不過不知為什麼,總感覺畫風莫名有點兒驚悚。 來源丨網絡圖片
進入20世紀60年代,随着三點式安全帶的發明和普及,駕乘安全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重視。1963—1964年,世界上第一款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在沃爾沃公司誕生。1968年,福特公司推出了現代意義上的兒童安全座椅。
後向式安全座椅的靈感來源很高級——宇宙飛船發射時宇航員的座椅。 來源丨網絡圖片
來源丨網絡圖片
這個看起來像馬桶的、加裝了防撞軟墊的座椅終于将保護兒童乘車安全放到了首位——并以肉眼可見的程度犧牲了美觀度。
20世紀70年代之後的兒童安全座椅明顯點對了科技樹,不僅應用了五點式防護,而且孩子的四肢也可以更靈活地活動。人們開始意識到,一根安全帶是不足以保障孩子安全的,對腿部、頭部、身體兩側等部位的固定和保護同樣重要。
有的兒童安全座椅甚至能夠秒變兒童手推車!瞧這性價比。 來源丨網絡圖片
特别要多說一句。有一些看似很舒服的方案一直到今天都有市場,比如躺平。
來源丨網絡圖片
然而,無論是這種順着躺的,還是在後排橫着躺的,從“古”到今都能有機會買到。但這些東西的安全适用條件隻有一個:車子停住了别動。
事實上,這類産品在緊急情況下根本起不到安全保護作用。想了解這個問題,順便就可以搞清楚,全世界為什麼都要花大力氣研發兒童安全座椅。用車上現有的安全帶,或是幹脆被家長緊緊抱着,不安全嗎?
不用兒童安全座椅為什麼不安全?汽車的座椅、安全帶、安全氣囊是為了用車的主要人群——成年人服務的,相關參數和标準基本是按照身高140cm、體重36kg以上的司乘人員制定的。對于孩子來說,原本該勒住肩膀的安全帶卻橫在了脖子前面,原本該托住胸部的安全氣囊會硬生生砸到腦門上,更何況體型很小的孩子有一定幾率直接從安全帶空隙中飛出來。
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便這些安全裝置真正發揮了作用,對孩子來說也不一定全是好事。這是因為孩子骨骼更柔弱,重心更高,頭部重量更大,簡言之,結構和強度與成人差别不小。成人輕輕松松能夠承受的慣性、阻力等,孩子使出洪荒之力也未必能承受得住,而這會造成骨折、内髒損傷等嚴重傷害。
兒童安全座椅 來源丨維基百科
總之,光依靠車上的安全裝置,無法保障孩子的乘車安全。
那麼,假如親手抱緊孩子呢?
一來,你抱不住。實驗表明,車速50km/h時發生碰撞,要想抱住體重10kg的孩子,你需要具備拉住250kg運動物體的力量。250kg......可以想一想,相當于幾個自己的重量呢?而另一場測試顯示,即便成年人事先知道要發生碰撞了,但懷抱的兒童假人還是脫手了,而此次的車速隻有區區20km/h。
二來,抱住了也會面臨二次傷害。簡單說,孩子會成為成人與前排座椅或者前擋風玻璃之間的“人肉緩沖墊”,想想就可怕。
據公安部數據,2012—2021年,在1—14歲交通事故死亡兒童中,1—6歲幼兒占比接近六成。兒童乘員死亡占兒童交通傷害死亡的平均占比高達43.9%。在兒童乘員死亡中,乘坐機動車的占傷死總數的30.7%,竟然是乘坐非機動車的2.3倍。
面向後方的兒童安全座椅 來源丨維基百科/Pieter Kuiper
可見,不專業的安全防護就等于不安全。那麼,兒童安全座椅表現如何呢?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若正确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孩子遭受緻命傷害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1歲以下嬰兒緻命傷害的可能性會降低71%,1—4歲孩子的緻命傷害會降低54%,4—7歲兒童的緻命傷害會降低59%。另有統計,在汽車内沒有安裝兒童安全座椅的情況下,兒童交通事故死亡率是安裝了安全座椅的8倍,受傷率是後者的3倍。總之,汽車市場公認的保護兒童乘車安全的最佳方式就是正确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因此,從20世紀70年代起,公路交通發達的歐美國家就已經開始啟動相關立法工作。1978年,美國第一部關于兒童安全座椅的法律在田納西州誕生。到了1985年,美國所有州都制定了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法規,要求未滿4歲或體重不到18kg的兒童必須使用安全座椅,違者将受到100—300美元的處罰。同期,瑞典、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家也紛紛立法。兒童安全座椅的标準也逐漸完善。
來源丨《我國兒童安全座椅發展現狀及标準法規分析》
如今,兒童安全座椅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暢銷了幾十年,據統計,使用率在90%以上。而這一新事物在20世紀末進入我國後,卻面臨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來源丨維基百科
你知道嗎,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兒童安全座椅生産基地,每年生産的兒童安全座椅超過1500萬台,其中90%以上出口國外,占據世界市場份額的六成。
但權威調查顯示,2015年時我國兒童安全座椅的安裝和使用率隻有可憐的10%。即便是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我國最發達、汽車普及率很高的城市,2021年時4—6歲兒童家庭安全座椅配備率也隻達到75%,但“總是使用”的僅有53%。
好在,國内銷售産品的品質不斷提高,相關安全教育也在不斷強化,特别是國家和地方立法也一直在推進。
最早,成都、廣東、河南等地規定禁止兒童坐在機動車副駕駛位置;後來,四川提出“按規定使用專用座椅”;終于在2013年時,蘇州市出台規定,要求“使用符合國家标準的兒童安全座椅”,在我國首次正式将 “兒童安全座椅” 納入了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立法。
截至目前,福建、上海、深圳等多個省市已經出台相關規定,對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行為采取懲罰性措施。
2021年6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将兒童安全座椅納入國家立法。公安交管部門也表示,關于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的内容也将在未來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時做重點考慮。
袁隆平爺爺曾說他有着一個“禾下乘涼”夢。後來,他的夢實現了。也許我們還可以有另一個夢,期待着終有一天,那些細思極恐的實驗室視頻場景隻會出現在實驗室裡,而非現實生活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