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4年春晚,沈騰的經典小品《扶不扶》嗎?沈騰所飾演的角色郝建,是一個善良“愛管閑事”的普通青年,連續做了兩次好事都被誤會是“始作俑者”,最後又解除誤會的故事。
這部小說想要表達的正是現今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老人摔倒要不要管”。
其實這種道德類難題是在後來爆發出來的,一些詐騙團夥利用人的善良發明出“碰瓷”行為,來騙錢;還有一些老人摔傷後神志無法清醒,出現錯誤臆想,誤将好心人當做肇事者。
讓原本善良純粹的好人好事變得更像是“引火上身”。
于是關于老人摔倒作為過路人你會如何抉擇,是當做沒看見的路過;還是叫來附近的人一起來作證一起救人,還是先拍照齊整證明自己清白再去救人,亦或是毫不猶豫的去救人。
老人突然摔倒,3名小學生放學路過
監控顯示,但是三個小學生放學一起回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當時站在路旁散步,向前走了一步,想走第二步時,腳下踉跄,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于是後退了兩步向後摔倒。
事故就發生在孩子們的右前方2米處,拉着拉杆書包的孩子最先反應過來,放下書包和手裡東西,跑向老人,另兩名同學也更了上去,孩子先是俯身蹲在老人面前,詢問查看情況。
發現老人意識清醒,但是無法起身,于是三個孩子想要合力将老人扶起來,但因為孩子們力氣不夠,未能将老人成功扶起。
孩子們沒有離開,一直陪在老人身邊,直到附近有路人出現,路過的大人看到後也立馬上前幫忙,将老人扶起,知道确保老人安全無礙後才離開。
事後孩子們也沒有留下些姓名,老人的孫女通過監控了解了全過程,向三位學生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社會上好心人的幫助和希望将這樣正能量的事情傳播出去,還稱贊孩子的家長把孩子教育的非常好。
在信的最後一段寫着:你們扶起的不僅僅是一位老人,扶起的是摔倒的良知與愛心。
他們是祖國下一代的驕傲,也是國家社會的希望,讓孩子從小接受美德教育,成為一個為國家盡一份力,為社會做貢獻的優秀人才。
讓孩子認識:善良具有兩面性
善良具有兩面性,一個是适度的善良,一個是過度的善良。我們希望孩子所具備的是一種适度善良所體現出的高貴品質,不是毫無底線的無知善良。
什麼是過度善良呢?
網友小佳是一個善良的女生,可是她的善良并沒有給她帶來快樂。
小佳說她一次加班有些晚,趕着地鐵最後末班車回的家,出地鐵口時遇到一個擺攤賣蔬菜的老奶奶,小佳心善走過去想看看要不要買點什麼。
老奶奶看着小佳說,這天氣怕是要下雨,自己也準備收攤了,跟小佳商量說自己還剩一些地瓜沒有賣出去,帶回去太沉了,說可以便宜些都拿走。
小佳心善覺得地瓜也放得住,就将剩下的一大袋地瓜買下來,順便還幫老奶奶收拾攤位,最後老奶奶有拿出一袋青菜,說就剩一把了,也便宜賣給她。
小佳就是覺得老人家一個人出來掙錢不容易,于是就照單全收了。
等小佳回家整理菜時,發現自己買回來的地瓜磕磕巴巴和青菜都表現有些糜爛的情況。
小佳原本因為做了善事而愉快的心情,變得非常抑郁,感覺自己的善良被人惡意消費了。
小佳說,自己從小因為爆棚的善意沒少吃虧和被利用,她自己也不不想這樣,但是如果自己不善良,就會難受。
小佳的這種情況就屬于過度善良,因從小相成的這樣的一種善良尺度和心理觀念,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讓孩子拒絕過度善良
1、做好孩子的自我保護教育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在想要幫助别人時,應學會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幫助别人解決困難,而不是顧此失彼或使事情變得更糟糕。
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幫助别人,可以思考如何有效的找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2、正确培養孩子的社會協同意識
人類是群居者,無論是在學校、社會還是家庭,我們都是團體的一份子,首先需要培養孩子的集體觀念,對于集體首先要具備責任心,過于自私;其次讓孩子是認識到,集體間的幫助應該是相互的,而不是一方無限的付出。
3、要做有道德修養的善良人
我遇到過一類人,他們在職場社交中表現優異,但卻在私底下對親近的人“冷酷無情”,他們也有善良,但他們的善良是一種“僞善”,善良在這類人中不再是一種品德,而是一種換取利益手段。
這時孩子從小被間接或直接地灌輸太多利益得失造成的。
賢爸小結:
我們的孩子不能沒有善良,但也不能被“善良”綁架。如果小賢有一天遇到了同樣的事情,我和他的媽媽會非常支持他去幫助摔倒的人。
但我也希望小賢可以謹慎處理,交給他如何診斷人在忽然昏倒或摔倒後的表現,不同的表現對應着不同的急救措施,因為錯誤的急救和不及時的急救都是對生命的威脅。
我會在這之前,引導小賢建立強大的内心和能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