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Tech星球
文 | 翟元元
關注消費領域的投資人許飛發現,最近市場上湧現出許多功能性食品飲料創業者,很多主打明目、養生功效的功能性食品飲料産品應運而生,諸如喝了可以讓孩子摘掉眼鏡的茶飲料,中式養生靈芝咖啡,靈芝果凍,玻尿酸氣泡水、減肥咖啡。
功能性食品飲料新品層出不窮,但許飛并不看好這些産品,認為它們噱頭大于功效,割韭菜的嫌疑很大。
許飛對于功能性食品飲料的看法,正是國内功能性食品飲料行業發展窘境的真實寫照。一方面,這是一個有望成長為千億市場規模的賽道,行業近兩年始終處于上升趨勢。另一方面,“功能性”這一原罪式的标簽,始終無法擺脫“智商稅”的市場質疑。
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功能性食品市場規模将突破6000億元。千億市場規模吸引着衆多玩家湧入,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9300家經營範圍含“功能性食品”或“功能性飲料”的企業,其中,70%以上的企業成立于近五年。
資本看空消費賽道前,也曾十分看好這個小衆市場。2021年發生在該賽道的融資事件有12起,投資機構中不乏紅杉、GGV紀源資本、IDG資本這樣的頭部明星機構。甚至在整個經濟下行的2022年,多個功能性食品飲料品牌也拿到了融資。
創業者樂此不疲地打造一個又一個食品概念,從代餐奶昔到膠原蛋白,再到益生菌,從0糖0卡0脂到0蔗糖,然而該行業始終處于有品類無品牌的尴尬境地。
年輕人的錢,真的好掙嗎?
掘金功能食品飲料賽道功能性食品飲料和保健食品經常被混為一談,但兩者其實并不相同。
從現行法規來看,保健食品産品上市、産品宣傳、産品功效審評等都有明确的行業規範,具有保健品專屬标志“藍帽子”,然而,功能性食品并沒有明确的标準。
目前功能性食品飲料賽道玩家,除了創業型功能性食品公司,還有安利、湯臣倍健、自然之寶等傳統保健品牌,農夫山泉、娃哈哈、元氣森林、可口可樂等飲品公司,還有同仁堂、華熙生物等跨界玩家。
從融資态勢還有業績來看,2022年功能性食品飲料品牌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長。“輕松法則”、“源究所”、“修元養正”多個初創品牌拿到融資。功能性飲料更是從藍海發展成紅海。
元能運動飲料創始人胡昊是去年開始創業的,在功能性飲料衆多細分市場中,他最終選擇了運動飲料為創業切入口。公司成立之初,便被投資機構經緯創投看中,獲得近千萬元天使投資。
選擇運動飲料品類的底層邏輯,胡昊告訴Tech星球,從一橫一縱的結構性框架來看,橫軸是品類:瓶裝水、茶飲、碳酸、果汁、功能/運動、咖啡等;縱軸是:可樂、百事、農夫山泉、娃哈哈、統一、康師傅、元氣森林、喜茶等,在這樣一個結構性象限裡,從不同品類競争格局選擇自己要創業的品類。
運動飲料近十年來一直處于雙位數增長,成長比較好,現在大概是200億的盤子。頭部聚焦比較低,美國三大品牌大概占90%集中度,中國則大約是40%市場占有率,所以發展空間很大。
此外,近兩年運動人數急速增長,人口紅利給創業者創造了絕佳的窗口期。加上他本人此前在加多寶任職,擁有多年從業經驗,熟稔品類認知打法,可以将之前的經驗很快複制到新品類,所以創業方向就此确定。
品類确定,機會點在于,内容物創新,即原料層面往自然方向走。胡昊稱,新興年輕人群對配料表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拉長時間軸來看,近三四十年内,運動飲料在内容物上沒有新的變化。元能要以自然、天然成分替代此前運動飲料裡的人工合成物質,像椰子水替代電解質,果汁含量25%以上,元能對标的是國外運動飲料品牌BodyArmor,後者以“天然”為賣點,産品使用椰子水、低鈉高鉀和電解質,不含人工色素。
胡昊稱,元能運動飲料利潤率大概在50%-60%。
運動飲料隻是功能性飲料衆多細分領域之一,後者還包括能量飲料、運動飲料、營養素飲料和其他類型飲料。
整個功能性飲料近兩年發展勢頭極其迅猛。2021年,國産功能飲料品牌“東鵬特飲”上市,東鵬特飲上市以來第一份财報顯示,東鵬飲料2021年總營收約為69.78億元,同比增長40.72%,淨利潤為11.93億元,同比增長46.9%。按銷售量計算,東鵬特飲超越紅牛成功拿下能量飲料行業(功能飲料主要細分領域之一)第一的位置。
國外可口可樂以56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360億元)收購運動飲料品牌BodyArmor,創下該公司成立129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品牌收購。
以水起家的農夫山泉,如今也成功将功能飲料發展為公司新的增長曲線。農夫山泉3月28日發布的财報顯示,2021年農夫山泉總收益296.96億元,其中功能飲料實現營收36.95億元,較2020年增長32.3%。
過度營銷玩概念,産品投入僅占3成與功能性飲料不同,功能性食品用戶教育成本更高,也是智商稅争議最大的品類之一。
陳逍在一家功能性食品公司做産品,具有豐富的供應鍊實戰經驗。陳逍稱,在供應鍊端,很多生意喜歡做供應鍊比較成熟的功能性護膚品,一個類目生意成熟後需要橫向拓寬品類,大多數就比較傾向于切入功能性食品品類。
供應鍊端比較開放,可實現程度較高,沒有什麼壁壘。除了個别廠家擁有獨家原料及專利,整個行業産品幾乎沒有太多差異化。像市場上出現的褪黑素軟糖、補充膠原蛋白軟糖、提神醒腦氣泡含片、益生菌酵素果凍等功能性食品公司,大多是采用代加工模式。
行業準人門檻不高,一般投入10萬元便可委托工廠複制生産一款市面上比較火的産品。一位代工廠老闆告訴Tech星球,從研發和生産能力上,他們可以生産wonderlab、ffit8、元氣森林、體控水等功能性産品。可以進行産品研發定制,産品形式包括粉劑、液體、壓片、乳制品等。
早期功能性食品飲料主要是微商群體的天下,市場被教育幾年之後,一些新消費品牌崛起,像BuffX 阻斷糖果、褪黑素軟糖、NELO 益生菌嚼嚼豆、wonderlab代餐奶昔等。
為了凸顯差異化,新消費品牌喜歡采購定制化原料,或是采用具有競争壁壘的專利材料,跟原料商合作,研發出獨特的原料。
在陳逍看來,所謂功能性食品就是新資源食品,這個行業核心優勢就是“原料”,一般一個采用原料比較新的産品更容易脫穎而出,因為市場飽和度不高,競争不充分。像去年玻尿酸原料被列入食品可應用範圍,市場上誕生了以華熙生物為代表的多個玻尿酸食品。
功能性食品飲料行業,整體處于上升趨勢,行業發展前景不錯,但陳逍同時坦言,不是所有産品都能做到像其宣稱的特殊功效一樣“實至名歸”。跻身其中的玩家,難免出現宣傳用力過猛的情況,玩概念的産品比比皆是,有些産品功能是需要打上一個問号的。
多位功能食品從業者表示,一款産品想要打開市場,制造必要的聲量跟噱頭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不要輕易給功能性食品扣上一個收割智商稅的帽子”。
但很多時候,功能性食品往往容易陷入過度營銷的陷阱。這個賽道沒有大品牌,隻有網紅品牌,而且很多品牌都是靠營銷打廣告打造出來的。工廠老闆稱,如果從零開始做功能食品品牌,以投入100萬來計算,其中産品需要投入30萬,策劃包裝10萬,店鋪押金5萬,運營費3萬,營銷費用52萬。
産品内卷也十分嚴重。像是最近比較火的“一切皆可益生菌”領域,大家會在活菌數量上大做文章,比拼活菌參數。一方對外宣稱600億活菌含量,一定有另一個玩家宣稱1000億。陳逍感慨道,消費者真有那麼大的益生菌需求嗎?很多産品的活菌都能達到1000億CFU/3g。卷産品參數有意義嗎,消費者能感知得到嗎?
事實上,按照營養專家的建議,每天攝入100億個益生菌即可,不宜一次性或長期攝入過多,以免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販賣“容貌、身材、健康焦慮”,收割年輕人功能食品飲料行業從來不缺乏有噱頭的網紅産品,代餐奶昔、膠原蛋白飲料、玻尿酸氣泡水、益生菌壓片,行業總能形成一個周期性風口,每一個風口總能成功收割一波年輕人。
WonderLab曾經是功能性食品的創業天花闆。
2019年從“代餐”細分品類切入,成立第一年就拿到了三輪融資,産品銷售額一度高達6000萬,被天貓評為最受女性歡迎的瓶裝代餐奶昔品牌TOP1。
2020年,朋友圈、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幾乎到處都是WonderLab的廣告,WonderLab在争議中保持高速發展,三年時間收獲6輪融資。
然而以代餐産品起家的WonderLab,最近開始調轉方向,轉身投入市場更為火熱的益生菌食品。代餐奶昔無論在聲量還是讨論度上,都再難與2020年火爆程度相提并論,淪為被年輕人抛棄的上古食品。益生菌食品不斷推新,今年4月,WonderLab推出許多益生菌産品,像兒童益生菌、益生菌壓片糖果。
從奶昔到益生菌,轉型背後,不僅僅代表着創業者從一個小品類切換成更大的市場。誠然,代餐奶昔本身不是一個高增長高複購的品類,用戶消耗有限,消費者對于益生菌需求量更大,腸道不舒服可以用益生菌功能解決,可以真實解決消費者某些痛點。
然而倒逼企業轉型的關鍵在于,主打減肥功能的代餐奶昔真的有效嗎?一位小紅書博主分享筆記中談到,去年雙十一囤了很多,下定決心要減肥,然而喝了一半都不到,就堆在一邊。最近心血來潮想繼續喝,發現代餐已經全部過期。該博主稱,代餐奶昔對減肥來說沒什麼效果,一天兩頓代餐的話或許可以瘦,但應該也是餓瘦的。
年輕人容貌焦慮、身材焦慮、健康焦慮催生了市場上跟健康、減肥等概念相關的功能性食品,無糖、低卡、植物基、有機、健康成為食品飲料行業财富密碼。
從銷量來看,願意為功能食品買單的人群并不在少數。代工廠老闆發給Tech星球一份抖音平台銷售數據顯示,一款藍莓葉黃素壓片糖果,0.6克*60片,售價59.9元,月銷360萬。氨基丁酸酸棗仁茯苓百合壓片糖果,0.6克*60片 59.9元 月銷量480萬。湯臣倍健yep膠原蛋白固體飲料,30袋/罐 單價178,月銷350萬。
但是,需求與功效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年輕人一邊主動為功能性食品買單,朋克養生,一邊在内心深處進行不斷的質疑。一位購買功能食品的網友表示,健康食品是紅海,現在是一切 益生菌的發展态勢。他本人因為腸道問題所以購買了很多益生菌産品,至于效果如何,對方稱,感覺有點效果,或者說心理作用很好。
功能産品無法在功效上進行科學有效的自我證明,最後隻能淪為“賣家賣安慰,買家買心安”。
産品功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功能食品的生命周期。一個行業共識是,功能食品行業生死線就是3個月,3個月做不起來就再無堅持的必要。上述代工廠老闆告訴Tech星球,功能性食品需要花錢買點新聞,買點直通車,刷刷單,3個月,做不起來就放棄。
另一位功能食品操盤手同樣聲稱,功能食品必須快速收割,争取産品複購,短時間内複購越多越好。
速生速死的産品周期注定了,有些産品隻會以收割為導向,這也導緻,整個功能食品飲料行業始終無法擺脫智商稅的污名,功能食品品牌化發展任重道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