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遊子吟每天一首

遊子吟每天一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6 03:39:34

題記:

韓孟詩派是中唐時期崛起的一個影響很大的詩派,他們創作上主張“不平則鳴”,崇尚“苦吟”,追求“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這一派的代表詩人就是韓愈、孟郊,當然還包括賈島、李賀等人。

孟郊與韓愈是莫逆之交,後人并稱“韓孟”;後來蘇東坡又以“郊寒島瘦”來評價孟郊與賈島,世人因此又将孟郊、賈島并舉。

這首《遊子吟》就是孟郊的代表作。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用最簡單的詞彙,說最深的情

雖然孟郊的很多詩作用語險絕,但這首詩卻明白如話。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其實不算是兩句話,而是兩個詞組—一慈母手中的線和遊子身上的衣。把這兩個簡單的名詞并列組合放在一起,畫面即現,意境悠遠。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不為人父母永遠不會知道,一個母親為孩子忙碌時,那種充實而又踏實的心理。即便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但那一舉一動,都是母親發自内心的本能。

其實,孟郊還有一首寫給妻子的《結愛》:“心心複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别,千回結衣襟。”“千回結衣襟”,還是“臨行密密縫”啊!難怪孟郊遠望母親的小船,會一下子想起當年臨行前母親縫補的場面來。

原來不論是母親還是愛人,在那細密的針腳裡,都縫下了一段綿綿不盡的愛。

遊子吟每天一首(無論富貴與貧賤)1

萱草:中國人給母親的花

第三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陣”最為精彩。這個“草”用了萱草的典故。其實,早在西萬人把康乃馨定為母愛的象征之前,我們中國人就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萱”字最早寫作“谖”。《詩經·衛風·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樹之背”之句,朱嘉注釋說:“谖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谖草”就是萱草,“谖”是忘卻、忘記的意思。“背”是指北堂,古代一般是母親住在北堂,所以用“北堂”代指母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到哪裡去找來萱草,種在北堂前好讓母親忘卻憂。

古時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上萱草,希望能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孟郊還有一首遊子詩,詩雲:“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幾句之中,翻來覆去地提到萱草。

在南京的江甯織造博物館中有一個建築,叫作“萱瑞堂”,那是康熙下江南的時候,寫給他的乳母、也就是曹雪芹的祖母孫氏的。

遊子吟每天一首(無論富貴與貧賤)2

遊子的深情:衣錦才能還鄉

孟郊的确是苦吟詩人的代表,不僅寫詩苦,生活也苦。他是湖州武康人,也就是現在浙江德清武康鎮人。早年生活極貧困,曾周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偏遠之地,前半生科舉考試屢試不第。

好不容易到四十六歲,才登進士第。那一天,他興奮至極,一改平時苦吟之狀,随口吟出一首快詩:“昔日醒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半生凄苦忍耐、堅韌不屈可見一斑。

而寫作《遊子吟》時,他已是年過半百的老人。

孟郊前半生離家在外,郁郁不得志,五十歲那年才謀到漂陽尉這個卑微的官職。終于有了微薄的俸祿,孟郊沒有得意忘形,而是立刻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便要把老家年邁的母親接來,和做了一輩子遊子的兒子一起享幾天福。由此可見這些年雖身在外地,孟郊心中其實無時無刻不再挂念着家中的老母親。

于是,在那一年的春天,在漂水河邊,思念多年、也離别了多年、盼望了多年的母親終于能來跟自己團聚了。當孟郊遠望着小舟上母親那熟悉的身影越來越近的時候,一時熱淚奔湧,于是便有了這首名動千古的《遊子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