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頻繁的戰争,在此大國兼并時代,各個國家憑借君主的雄才大略和政策的得當交替稱雄,但有的迅速歸于沉寂,有的則持續強盛。
魏國是戰國群雄中最先強盛起來的國家。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推行“盡地力之教”(深耕勤鋤,雜種五谷以提高單位面積産量)和“食有勞而祿有功”,使國力迅速增強而傲視群雄,“南勝荊楚于連堤,東勝齊于長城”,并西奪秦河西之地。但魏國統治中心地處四戰之地,強盛時可多路出擊,但卻極易腹背受敵而首尾不相顧。
楚國是戰國時疆域最廣的國家,本可成就萬世功業,但富國強兵的吳起變法在楚悼王去世後已随風飄逝,即“楚不用吳起而削亂”。但憑借西拓巴渝的成功,楚國仍是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的雄國,然而可悲的是這個龐然大物的掌舵者是稍顯昏聩,妄自尊大的楚懷王熊槐。楚懷王遭數次蒙騙,先是受秦相張儀的割讓六百裡商淤之地的蠱惑,斷絕齊楚聯盟。當時張儀回秦國後,假借傷勢三月未登朝,懷王聽聞後竟認為張儀此故是因為楚與齊斷交的不徹底,所以派勇士持節到齊國大罵齊宣王,此舉着實有些匪夷所思。後事情敗露,楚懷王大舉伐秦,結果遭到秦、魏、韓三國連橫的迎頭痛擊,楚國北疆全線告急,秦輕取漢中,拔除了楚在秦國腹地的釘子。後來懷王又輕信秦昭襄王之約,到武關會盟,結果卻被扣押,最終客死他鄉。楚國已沒落,可與秦國争雄天下的僅剩齊、趙兩國。
齊國經齊威王治理後經久處于上升勢頭。齊威王以選賢任能、虛懷納谏著稱,受過髡kūn刑(剃發之刑)且相貌醜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鄒忌和受膑刑的孫膑均是威王的“國寶”。齊國聯合魏、韓,西伐秦而破函谷關,南攻楚而殺楚将唐昧,齊國漸成遏制秦國的決定力量。但齊國在吞并宋國後卻招緻了五國的聯合讨伐,地處大國夾縫的宋國乃中原膏腴之地,因通衢南北、繁華豐饒素來被大國垂涎。齊國的妄動,直接招緻了長久觊觎宋國的趙、魏的不滿,而燕國更與齊國有着國滅家亡般的仇怨(公元前314年,齊國破破燕都薊城,燕幾乎亡國)。如此,五國合縱攻齊的局面形成,結果齊軍敗,燕軍更是在五年内攻克七十餘城。此役過後,齊國一蹶不振,兩強相争格局開始。
趙國是戰國後期唯一可以同秦國相抗衡的國家,當然這要歸功于嚴厲推行了“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其改易胡服,習騎射,滅中山,敗樓煩和林胡諸部,拓境至今内蒙古河套地區。而繼位的趙惠文王亦堪稱賢明之君,委命的樂毅、蔺相如、廉頗和趙奢等均是當世名臣良将。趙國之盛,“抑強齊四十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公元前262年,秦、趙因争奪上黨郡而引爆長平之戰,這場持續三年的血戰是對國家實力的嚴重考驗,不僅“趙無以食”,秦國也“國虛民饑”。結果趙軍精銳被圍,秦昭襄王聽聞,親往河内,賜民爵一級,征發十五歲以上男子開赴前線以斷趙軍糧道,被困46日後,數十萬趙軍在主帥趙括身死後投降,然盡遭坑殺。此後東方諸國隻得以合縱苟延殘喘,再也無力應對秦軍的淩厲攻勢了。長平血戰後的幾個月,一個嬰兒在趙國邯鄲出生了,他就是未來的秦始皇,就是那個摧古拉朽掃滅六國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自出生起,秦國就已處于獨霸狀态,可以說其誕生在了一個沒有對手的時代。與嬴政同時代的其他戰國君主多是碌碌無為之輩,齊王建執掌國政四十餘載,受秦國遠交近攻所惑,不助五國攻秦;趙王遷聽信讒言,殺害救國柱石李牧,廢棄司馬尚,終緻國亡被俘;楚幽王受舅父李園擅權限制而無所作為;魏景缗王,面對秦軍接連攻取魏二十餘城而無能為力;韓王安面對危如累卵的局勢,更是隻知獻地求和……。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僅用時十載就逐漸掃除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因昨日已着重介紹過楚國君主世系,此處不再列出。另外燕國世系中有多處缺失,且有些君主之間的關系無法确定,所以未列出。特制作趙魏韓在春秋晉國時的世系傳承作為填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