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楊萬裡詩句特色

楊萬裡詩句特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05:33:23

楊萬裡詩句特色(一生憂國危社稷)1

生于南宋,是他遺憾的開始,也是他郁郁的緣由。

建炎元年九月,是楊萬裡人生的開始,也是南宋的開始。靖康之變就在四月,一場政權更叠間,誕生的不隻南宋,還有一代“詩宗”。

他少時算不得安逸。八歲喪母,在父親諄諄善誘下,勵志要金榜題名,在朝堂之上有番作為。為此,他師從高守道,寒窗數年,一朝落第。

南宋文人生來就有一番不服輸的毅力。紹興二十年他落第而歸,卻并未因此喪失了鬥志。苦讀四年再入場,這次終于等來了他的金榜題名時。

他的愛國熱情就是由此而萌發的。紹興二十六年,他随父親楊芾拜訪谪居南安的張九成,聽罷他的一生沉浮,楊萬裡心下暗暗立志,要為南宋,做些實事。

可滿目瘡痍的河山就在眼前。遠望北方失地落入金人手中,主戰派被一貶再貶,朝堂之上橫行的,隻有奸佞之臣。

他多想能夠将多年詩書用于社稷啊?那年他也不過二十九歲,授贛州司戶參軍。所見官吏皆是愛國豪傑。但那又如何?愛國将士都在歸隐偏安,如何能夠點醒歌舞升平的臨安?

他知曉自己太過微弱。所以蟄伏多年,等來了政權的更叠。紹興三十二年,宋高宗禅位于太子趙昚,而他也終于等來了臨安的調令。

楊萬裡詩句特色(一生憂國危社稷)2

那時人間已然忽晚,山河都帶着蕭條落寞的氣氛。他看着西湖歌舞處,一派祥和盛景似是太平年代。可他的耳邊仍舊能夠聽到短刃相接的刀劍聲,他知曉戰火就在北方,那臨安又怎會有安甯?

命運對他開的玩笑太大了。隆興元年的秋日,他剛剛要涉足臨安,就因父病,再次西歸吉水。這一路山水迢迢,他未來得及欣賞風景,就已然歸去。《西歸集》應時而生,同樣歸去的,還有他起起落落的官場生涯。

乾道三年是他的一場機遇,也是他鋒芒過盛的轉折。楊萬裡終于到了臨安,一卷《千慮策》針砭時弊,讓朝廷無數的政客為之雙眼一刺。他這一生剛正,都立于了朝堂。因為直率地揭露了朝廷腐敗無能,他一并成了奸佞眼中的尖釘。

不過,出淤泥而不染的,終不是他一人。

楊萬裡詩句特色(一生憂國危社稷)3

君子之交,貴在相知。他與林子方便是如此。林子方是他的上級,亦是他的摯友。不然那千年傳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又是何種緣由?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

文字的浪漫,就在字裡行間。這首看似寫景的贈别之言,又怎樣僅僅以字面來理解?淳熙十四年,林子方外調去做知府。看似升官一片盛景,隻有楊萬裡不願他離去。留在皇城,才是對于當時的他最好的機遇。可是看着友人歡欣離開,他無可奈何也無法更改結局。

倏忽間,楊萬裡一生的路途已然走至半晌。他年少入官場,一路起起伏伏,看遍了人世冷暖。可終究還是未能在磨砺中消亡自己的豪情。淳熙十六年楊萬裡入淮河,看着河山分界,終是慨歎: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幹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初入淮河·選一》

桑幹作為分界的時代已然遠去,如今到了淮河,就已是宋金的界限。看着中流以北的故土,原本的繁華現已成了天涯。

楊萬裡詩句特色(一生憂國危社稷)4

文人的愛國感是與生俱來的。這一點在南宋更為顯赫。放翁的鐵馬冰河,稼軒的欄杆拍遍,那些思念都是山河,可卻沒有一人能夠将北望的中原收回宋朝河山。

歎惋間,他提筆寫下《初入淮河四絕句》,以此長舒一口胸中的郁結:

中原父老莫空談,逢着王人訴不堪。

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如今,流離失所之人,竟比之歸鴻都是不堪。鴻雁尚能一年一度歸去江南,而他們守着來去的使者傾訴,也隻能是空談。

殊不知,他的一腔熱血放在韓侂胄眼中,就成了威脅。他網羅四方名士,築造南園,命楊萬裡作記。可他隻是拂袖而拒,堅決不為佞臣作記。

“官可棄,記不可作也。”

就這樣,他賦閑十五年,歸于山水,再不去掙紮宦海浮沉。

妻子看着他寄情山水,所作詩篇隻言風物。可她知曉他心裡有一個結,系在國家命脈之上,每每松動一下,都是萬箭穿心的痛感。

楊萬裡詩句特色(一生憂國危社稷)5

她将邸報都藏起,不肯讓他知曉這官場又怎樣的污濁。她想着,就這樣陪他撒一個謊也好,興許一不留神,就騙到了終老。

可她還是沒能等到這個結局。那日子侄忽來拜訪,言談間,将韓侂胄用兵之事,說與了楊萬裡。

她一生未見到過他的眼淚,可唯有那日,他将桌案拍遍,眼中的淚就是不肯斷絕。

“韓侂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

是啊,他這一生的不甘,全流在了這場眼淚裡。

他将筆尖寄托于詩情畫意,是在蒙騙世人,也是在麻痹自己。或許有一瞬間楊萬裡真的騙過了自己,以為自己不會再因國事而傷感痛心。可那聽到那個消息的一刻,他還是沒能藏住自己的情緒。

“莫怨孤舟無定處,此身自是一孤舟。”他這一生,何嘗又不是這孤舟呢?身在安甯處,心卻漂泊戎馬了一生。臨别時,想起這一生碌碌無為,他也隻能含恨而終。

筆落而逝,這是《宋史》留給他的隻言片語。誰又能知,那個中興四大詩人,那個一代詩宗,那個“兒童急走追黃蝶”的楊萬裡,究竟有多少遺憾?

他一生憂國危社稷,卻也因社稷而終。到最後,竟不知這是他的幸?還是他的命?

-作者-

霜見十九,00後自由寫手,喜愛一切古風的事物。麻煩大家點擊下方“去助力”按鈕,為我們助力!謝謝![害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