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利芳(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
沈石溪從1979年開始寫動物文學,40餘年來他在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思考、動物主體性勘探、動物叙事藝術創新等方面持之以恒地展開探索。沈石溪寫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在為廣大少年兒童打開動物世界視窗、增進以文學路徑體驗動物生活、與遼闊的動物王國建立對象性活動等方面做出了貢獻。沈石溪也在努力擴容他的動物書寫對象,他寫了六百多萬字的動物小說,涉及的動物有六七十種。他的新作《海豚之歌》開始向海洋動物書寫發力,并在藝術表達上努力實現新的突破。
《海豚之歌》沈石溪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沈石溪曾說過:“人類文化和社會文明會随着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争、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内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這一堅定的人文精神理念是沈石溪“看見”動物精神主體的思想基石。沈石溪的動物寫作始終貫穿着人與動物的深度對話,他曾嘗試基于不同叙事立場,讓人與動物保持多樣化距離去構建動物的文學世界,他的寫作既是文學創作,更是發現動物的科學之旅,人文與自然在他的動物小說中實現了完美的統一。《海豚之歌》承續了他既有的創作經驗并實現了大膽的融合創新。
《海豚之歌》特别的創新在于,沈石溪開始突破時間對個體生命的束縛而建構一種大生命觀。他為這本書定位的價值理念是“生命不息,自我挑戰不止”,他用“生命循環”的叙事方式寫出一個傳承發展着的海豚生命主體,他寫的不是個體的海豚,而是主體的海豚,他寫的是海豚的精神生命,“不息”與“挑戰”是它的靈魂。小說由“半臉海豚、勇者海豚、演員海豚”三部分構成一曲浩蕩的海豚生命之歌。每一部分的海豚主人公都叫“紅背鳍”,因其背鳍頂端的邊緣有一條隆起的呈紫紅色的褶皺而得名,這個極為罕見的生理特征使紅背鳍極具辨識度與标識性,也注定了它是一種與衆不同的寬吻海豚,在沈石溪筆下會連續演繹它們精彩的一生。
從“開篇”開始,作品中一共出現了四隻紅背鳍,這是四代生命。正文主體主要叙寫了後面三代。每一代的命運遭際與生活軌迹都大相徑庭,但它們都在自我的生命世界裡堅實地走過并留下深刻的印痕。生命的本質就是創造并發展自我,這既是個體終其一生要完成的使命,但更是超越狹隘的個體生命觀而通過種族的有力延續而實現的生命宏願。《海豚之歌》提純了“代”的概念,更加強化每一代海豚獨立完整的自我奮鬥經曆,然後以作為精神存在的“紅背鳍”為線索統領整個故事。作者創造的是一種将“曆時”的遞進與“共時”的并列高度融為一體的藝術效果。“半臉海豚、勇者海豚、演員海豚”是三代海豚遞次上演的故事,它們有血緣關系,這裡有時間邏輯。但三隻海豚各自都是生命的強者,它們的故事不分薄厚輕重,以并列的共時形态呈現獨立價值,這裡有超越時間的藝術的邏輯、精神的邏輯。通過幾重審美效應的疊加放大,沈石溪突破了動物單一主體性的表達局限,呈現了複數的動物與系統的生命觀,打通“生命不息”寫出了生命的本質。
為兒童文學注入更深沉的“曆史感”,引導孩子以多樣“視界”看取“世界”,這是沈石溪在《海豚之歌》中持有的更自覺的意識。作為生命,動物與人一樣,他們都是曆史的傳承物,都是曆史的創造者。“曆史”是賦予我們生命重量、确認我們存在過與存在着的最關鍵的東西。生命不是孤立的,是由曆史支持與豐富着的集合體。幾代紅背鳍除了共同擁有着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外,它們種族記憶中永遠不滅的一簇光亮是與人類的情感聯系。這束光拯救了幾代紅背鳍,也與它們對人類的拯救互為主體。寫出人類與動物關系的本質,這是沈石溪動物寫作的價值旨歸。
《海豚之歌》實現了叙事視角的娴熟調度,這在兒童文學叙事傳統中不常見。三重叙事視角漸次使用,細剖沈石溪的動機,這絕不是形式層面的一種花樣。“半臉海豚”是用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講述的,它講述了“我”——一個醜海豚勵志成長的故事。這是貼近兒童自我的一種内視角叙事,一種敞開自我與檢視自我的叙事思路。“勇者海豚”以第二人稱“你”叙事,兒童讀者開始從自我走出,凝視臨近的、對面的主體,觀察并講述另一個強者的故事,這是一種聚焦的轉移。“演員海豚”以第三人稱“它”叙事,兒童讀者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開始像上帝視角一樣,鳥瞰與環顧整個世界,更多的“它”的故事進入他們的人生。我們發現,沈石溪在用視角變幻隐喻成長的規律,他智慧地将兒童讀者帶入海豚的成長蝶變,完成每一闆塊的閱讀本身即意味着一種成長,意味着适應一種新的講故事的視角,獲得一種新的看世界的能力。這其中的良苦用心是沈石溪多年來藝術經驗的結晶。
《海豚之歌》是又一曲生命贊歌,在動物文學創作的藝術人生道路上,沈石溪同樣是“生命不息,自我挑戰不止”。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3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