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方式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8 11:59:43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方式?前言:在我們每天要攝入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人每天至少一半的熱量攝入都源于此碳水到底該怎麼吃,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方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方式(人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1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方式

前言:在我們每天要攝入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人每天至少一半的熱量攝入都源于此。碳水到底該怎麼吃,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碳水化合物究竟是什麼?在營養學中,碳水化合物就等同于各種的糖類。這麼一說,大家對碳水化合物就有一個直觀的理解了吧,像我們的飲料甜點,裡面有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裡面有碳水化合物;當然,主食裡面,也有很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說,基本上絕大多數食物,隻要含糖分,就相當于含碳水化合物

——從哪些食物中可以獲得碳水化合物?我們常說的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含糖的飲料零食,都含有不同量的碳水化合物。

其中,主食是我們獲取碳水化合物最多的途徑。

——碳水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剛才提到,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它最後在人體内轉化為各種形式的糖,為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食物的GI值介紹(劃重點,這是碳水化合物這一章裡面的重點!)

知識點8:食物的GI值

有人可能在這時會問了,主食裡面有碳水化合物,飲料和糖裡面也有碳水化合物,那麼這些碳水化合物,它們有區别嗎?

在這裡,我要引入一個重要的概念,食物的GI值

在一開始我們說到,糖類本質上就是碳水化合物,而糖類又可以分為:1.單糖(1個單糖)2.雙糖(2個單糖)3.寡糖(2-9個單糖)4.多糖(10個以上的單糖)

不同的糖類,它們在體内都要被分解為單糖,才能供給我們人體能量。正如糖的分類不同,不同碳水化合物在體内分解為單糖的速度也不同。我們根據身體的消化吸收程度與血糖的升高反應,将碳水化合物大緻分為兩類:

1.簡單碳水化合物(高GI食物);又稱為快速碳水:泛指單糖與雙糖。

常見的食物來源:白面包、精白米飯和面、糖果、飲料、甜食等。

2.複合碳水化合物(低GI食物);又稱為慢速碳水:泛指澱粉類食物,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常見的食物來源:谷物、豆類、薯類(這三類可以合成為我們常說的粗糧)、蔬菜等。相比起高GI食物,低GI食物的熱量要低不少。

GI值高的食物,一般膳食纖維少,适合在運動前後立刻攝入補充血糖,但它會讓人體的血糖快速變化,換句話說,會讓你意識不到已經吃飽,不知不覺地吃更多。

GI值低的食物,會使得血糖慢速上升,讓身體持續吸收熱量,可以有效的避免吃多,不用吃多,飽腹感就會很強。

總結: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在碳水的攝入上應該注意選擇低GI的碳水化合物。有條件的朋友可以選擇全麥、黑麥、燕麥、糙米、豆類、薯類等粗糧,學生黨和不方便的朋友們,可以選擇全麥面包、玉米或是紫薯作為碳水來源。

在我們進行高強度運動前,可以選擇快速碳水作為補充。建議是:白面包或者香蕉,它們是比較幹淨清潔的碳水化合物,不會在補充碳水時提供過多不必要的能量。

小注意點:盡可能戒除糖果、飲料、糕點與甜品,它們所供的糖大概率會轉化為脂肪。假如真的想吃甜,不妨吃天然的水果來解解饞吧!

1. 不運動的時候,脂肪供能占比最多,早睡早起更有利于減脂

2. 最簡單的減肥方式:不熬夜

3. 吃肉不長胖,讓你變胖的真兇是吃太多精制碳水

4. 出汗越多,不代表消耗的脂肪越多

5. 跑完步拉伸腿,是不能瘦腿的

拉伸隻能放松肌肉,不能把肌肉變小或者變修長

6. 跑步不會讓腿變粗,久坐才會

7. 久坐比跑步傷膝蓋的多得多得多多多多多多

8. 想減肥,靠吃就可以了;運動的目的是讓你有線條

9. 所有号稱「無副作用」的減肥藥全都可以扔掉

10. 我國唯一批準的減肥藥是奧利司他,會讓你屁股流油

11. 增加肌肉量來提升基礎代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2. 牛奶沒必要喝低脂的,除非你拿牛奶當水喝

13. 有氧真的不怎麼掉肌肉,一般說這話的人都沒啥肌肉

14. 低碳飲食比低脂飲食更利于減肚子

15. 慢跑是一種極其低效的減肥方式

16. 對于 80% 的健身愛好者來說,一日三餐正常吃肉的話,沒必要吃蛋白粉

17. 隻要一天的攝入的熱量在合理範圍内,晚上吃宵夜也不會胖

18. 蛋黃中的蛋白質比蛋清中還要高,吃一個雞蛋的話,沒必要丢掉蛋黃

19. 0 脂酸奶不如無糖酸奶,0 脂酸奶反而可能增加糖的量來提升口感

20. 體型比體重秤上的數字更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