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工具),指的是什麼?
簡述
QC七大手法(工具), 又稱品管七大手法,皆由日本總結而來。日本人在提出舊七種工具推行并獲得成功之後,1979年又提出新七種工具。舊QC七大手法偏重于統計分析,針對問題發生後的改善,而新QC七大手法則偏重于思考分析過程,主要是強調在問題發生前進行預防。本次推送先為大家介紹舊QC七大手法。
舊QC七大手法
01 檢查表
檢查表是按照系統工程分析方法,在對一個系統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找出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然後以提問的方式将這些風險因素列成的表格。可按團隊、設備、時期等類别,由風險管理專業人員、生産技術人員和工人共同參與編制。編制程序如下:
(1)将整個項目看作一個系統,再把系統分成若幹個子系統;
(2)找出各個子系統存在的風險因素;
(3)針對各個項目風險因素,查找有關控制标準或規範;
(4)根據項目風險因素的大小及重要程度依次列出問題清單。
04 直方圖
直方圖又稱質量分布圖,柱狀圖,它是表示資料變化情況的一種主要工具。用直方圖可以解析出資料的規則性,比較直觀地看出産品質量特性的分布狀态,對於資料分布狀況一目了然,便于判斷其總體質量分布情況。
在制作直方圖時,牽涉統計學的概念,首先要對資料進行分組,因此如何合理分組是其中的關鍵問題。按組距相等的原則進行的兩個關鍵數位是分組數和組距。是一種幾何形圖表,它是根據從生産過程中收集來的質量數據分布情況,畫成以組距為底邊、以頻數為高度的一系列連接起來的直方型矩形圖。
05 因果分析圖
所謂因果分析圖,就是将造成某項結果的衆多原因,以系統的方式圖解,即以圖來表達結果(特性)與原因(因素)之間的關系。其形狀像魚骨,又稱魚骨圖。
制作魚骨圖分兩個步驟:分析問題原因/結構、繪制魚骨圖。
1、分析問題原因/結構。
A、針對問題點,選擇層别方法(如人、機、料、法、環等)。
B、按頭腦風暴分别對各層别類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進行歸類、整理,明确其從屬關系。
D、分析選取重要因素。
E、檢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語法簡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點:
a、确定大要因(大骨)時,現場作業一般從“人、機、料、法、環”着手,管理類問題一般從“人、事、時、地、物”層别,應視具體情況決定;
b、大要因必須用中性詞描述(不說明好壞),中、小要因必須使用價值判斷(如……不良);
c、腦力激蕩時,應盡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執行的内容。對人的原因,宜從行動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間有直接的原因-問題關系,小要因應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對策;
e、如果某種原因可同時歸屬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因素,請以關聯性最強者為準(必要時考慮三現主義:即現時到現場看現物,通過相對條件的比較,找出相關性最強的要因歸類);
f、選取重要原因時,不要超過7項,且應标識在最末端原因。
2、魚骨圖繪圖過程
A、填寫魚頭(按為什麼不好的方式描述),畫出主骨;
B、畫出大骨,填寫大要因;
C、畫出中骨、小骨,填寫中小要因;
D、用特殊符号标識重要因素。
要點:繪圖時,應保證大骨與主骨成60度夾角,中骨與主骨平行。
06 散布圖
散布圖又叫相關圖,它是将兩個可能相關的變量數據用點畫在坐标圖上,用來表示一組成對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性。一般在進行詳細的定量分析之前,可利用相關圖對現象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的方向、形式和密切程度進行大緻的判斷。
它是以直角坐标系的橫軸代表變量X,縱軸代表變量Y,将兩個變量間相對應的變量值用坐标點的形式描繪出來,用來反映兩變量之間相關關系的圖形。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可以簡單分為四種表現形式,分别有:正線性相關、負線性相關、非線性相關和不相關,從圖形上各點的分散程度即可判斷兩變量間關系的密切程度。
07 控制圖
控制圖又稱為管制圖。由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管制圖使用後,就一直成為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特别在質量管理方面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種有控制界限的圖,用來區分引起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偶然的還是系統的,可以提供系統原因存在的信息,從而判斷生産過程是否處于受控狀态。
控制圖的縱軸代表産品質量特性值(或由質量特性值獲得的某種統計量);橫軸代表按時間順序(自左至右)抽取的各個樣本号;圖内有中心線(記為CL)、上控制界限(記為UCL)和下控制界限(記為LCL)三條線。
按其用途可将控制圖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圖,用控制圖分析生産過程中有關質量特性值的變化情況,看工序是否處于穩定受控狀;再一類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圖,主要用于發現生産過程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以預防産生不合格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