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北京朝陽區發現1名新冠肺炎初篩陽性人員,為中國傳媒大學在校學生。據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01場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截至9月14日,中國傳媒大學聚集性疫情累計報告感染者44例。疫情之下,校園生活如何度過?隔離區學生的線上教學如何保障?9月14日,仍在一線忙碌的輔導員和學生們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采訪。
全體輔導員24小時在線服務、保障三餐和物資按時足量供應,學生自發組織文藝類、創作類活動……該校師生齊心協力,用積極的行動和樂觀的心态應對這次突如其來的挑戰。
搬物資到淩晨兩點 志願者教師深夜“火線上崗”
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01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李衆詳細介紹了該校疫情處置和校園疫情防控情況:持續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落細分級分區防控,全面開展線上教學,持續關心師生訴求是該校連日來最主要的工作。
“昨天淩晨兩點輔導員還在搬物資,今天一早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9月15日上午,記者聯系該校相關負責人時,對方一句話道出該校教師在抗疫工作中的辛苦與努力。
剛出現疫情時,該校連夜組織了一支由輔導員和教師組成的志願者隊伍,人文學院專職輔導員、駐集中隔離點老師徐藝銘用“即刻整隊、火線上崗”來形容當時的狀态。徐藝銘介紹,全體輔導員堅持24小時在線服務,溝通協調學生的實時需求,配送晚餐、物資,督促、組織學生做核酸……為确保全體學生的學習生活平穩有序,老師們可以說是“披星戴月”地在工作。
文化産業管理學院輔導員徐子喻被譽為“學生公寓裡的天使”,在一個半分鐘的快進視頻中,她站在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包裝箱中間,不斷地給志願者們遞送物資。
“這周學生們開始上課,作為宿舍樓樓長,我盡力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配送和核酸檢測。”徐子喻說道。她介紹,在這期間,老師們不僅引導學生們積極參加各類線上活動,還發動學生骨幹擔任層長,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同學們在親力親為中可以感受到師生一同努力抗疫的珍貴,可以說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課。”徐子喻感慨道。
制定線上教學方案 開展“學業規劃”主題講座
9月13日開始,中國傳媒大學全面啟動線上教育教學工作,同時還開設了“隔離區課堂”,确保有序開展線上教學。根據該校黨委副書記李衆在發布會上提供的數據,目前已有471門次課程正常開展線上授課,9月13日當日,便有2萬餘人次線上聽課。授課班級中如有無法在線聽課的學生,教師在直播過程中還會開啟會議錄制,提供學生後期補學。
教師在隔離期間為學生們上好線上課程。 受訪者供圖
班會、宿舍長會、班幹部會也在同期進行中,徐藝銘介紹,疫情期間,該校引導學生正确認識疫情,認真學習《校園應急封閉管理期間學生行為要求》,學習了解新冠病毒肺炎和預防、治療相關知識,用暖心話疏解學生緊張焦慮情緒,用鼓勵話引導學生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态。
為幫助隔離的學生順利上課,學校特别制定線上教學方案。各學院、班級組織以“學業規劃”為主題開展學業指導線上講座,對學生們的學業困惑、生活與心理問題一一予以回應。駐隔離點的輔導員老師們還充分調研每個學生的隔離房間WiFi情況、電子設備情況等線上上課條件,“一人一策”做好教學保障服務,并積極聯系教學部門、班主任、輔導員集思廣益、整理資源,第一時間為隔離學生提供電子書籍學習資源、音視頻學習資源,豐富隔離期間的學習生活。
戲劇影視學院輔導員來特告訴記者,由于學校本次疫情發生得較為突然,對于學院部分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而言,學生封控在寝室,無法及時湊齊課程所需的道具用品和硬件設施,的确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壓力,但各學院老師及時調整了教學方案,将原定的實踐教學改為線上研讀經典的讀書會,在現有條件下用最合适的形式組織同學們學習。
提供文具、流量包等 家校攜手疏導學生焦慮情緒
9月13日的疫情防控發布會上介紹,根據流調情況,為避免1例确診後勤維修服務人員可能帶來的傳播風險,中傳所有在校後勤保障人員全體靜默,這給防控工作帶來巨大挑戰。艱難時刻,朝陽區、三間房鄉靠前一步主動服務,支援機關幹部、醫護及疾控等衛健工作人員、公安幹警、志願者等1000餘人,協助學校做好校内外服務保障、核酸采樣、人員轉運、安保等。另調配1500餘人參與風險人員排查工作,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學生在社交平台曬出的每日餐食。 受訪者供圖
餐飲和物資保障方面,記者從中國傳媒大學獲悉,朝陽區給該校提供了強大的餐飲保障,截至9月12日,已經配送了12萬份餐食。中傳學生在社交媒體發布的照片和視頻顯示,提供的物資包括文具筆記本、衛生紙、消毒液、小零食、水果、月餅等。據介紹,該校圖書館、信息化處、學生工作部(處)等部門全力協同,及時彙集了電子教材及開放性數字教學資源,并為學生辦理免費30G流量套餐。
心理關懷也在同步進行。來特介紹,為解決學生在封控期間産生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學校第一時間劃區成立工作組,選派具有豐富學生工作經驗的教師和輔導員進駐學生寝室,和學生同吃同住,及時了解同學們的訴求和心理狀态,做好情緒疏導,引導同學們自覺遵守防疫要求,同心抗疫。對于因長時間封控而産生負面情緒的同學,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會第一時間溝通交流,疏導同學情緒,鼓勵同學堅持。
徐藝銘介紹,學校還與學生家長保持緊密聯系,輔導員與家長一對一溝通,疏導家長壓力情緒,形成家校攜手共同守護學生身心健康的良好機制。
秀音樂技能、編短視頻記錄生活 學生開啟别樣生活
在中國傳媒大學老師發送給記者的文件夾裡,幾十幅圓月圖片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中秋節當晚學生們拍攝的作品。疫情下,雖然在封控中,中傳的學生們用拍攝月亮、上傳照片來紀念這特殊的節日。
學生們自發組織宿舍文藝演奏,并将視頻發布在社交平台上。 視頻截圖
“相信隻要我們保持從容、堅定、樂觀的心态,再大的風雨都終将過去,我們一定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2020級廣播電視藝術學(廣播電視文藝方向)學生鄭雪如告訴記者。她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在學校、各學院的組織下,大家通過線上的方式開展了“雲伴讀”“雲班會”“雲晚會”“雲話會”“雲祝福”等一系列活動,讓師生線上相聚。同時,學校也在中傳APP上發起了“小白楊宿舍藝能圖鑒”“寓見精彩”等話題,号召同學們雲端分享宿舍生活。活動中,有的同學曬出了在宿舍健身的視頻,有的分享了書籍、電影,還有同學通過書法、音樂、手工、表演等方式陶冶情操、加油打氣。
2020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秦琪書在中秋節和舍友們一起制作了月餅,買到材料後,舍友想了各種辦法制作:用行李箱和切水果的小砧闆當作和面的案闆,用小碗作為餡料攪拌的容器,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制作出了冰皮月餅;中國傳媒大學2022級錄音藝術(錄音工程)專業的鄭皓文同學是“宿舍合奏”的主要制片人,他們演奏了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五重奏版本。鄭皓文透露,目前大家正在用“新手法”制作第二版的演奏。“每次演奏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管怎樣,和朋友們一起磨合作品的感覺非常不錯。”他介紹,舍友還計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和其他學院的同學共同演奏《鋼鐵洪流》,慶祝即将到來的國慶節。
“隔離日記”“志願者的一天”“誰在宿舍過中秋”“取餐定格動畫”……該校學生們發揮了媒體、視聽專業的特長,編輯了一部部小短片,記錄自己的生活,為彼此打氣。一個個網絡視頻裡,拉二胡、拉小提琴、彈電子琴……就連水池裡的水都被用來做音樂配音。在手的攪動下,“嘩啦嘩啦”的水聲夾雜在音樂中,網友在評論區直呼“被秀到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就在兩個多月前的6月23日,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廖祥忠在2022屆畢業典禮上,帶着同學們一同吟誦這首蘇轼的《定風波》,現場視頻一時間成為網絡“爆款”,他借此鼓勵學生們無論遇到何種人情事變,都要保持自在從容的狀态。如今,對鄭雪如而言,這一畫面仍曆曆在目,“就像廖書記在畢業典禮上分享的那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相信隻要我們保持從容、堅定、樂觀的心态,再大的風雨都終将過去,我們一定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楊許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