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很熱,風很冷。
餐企老闆内參 張心笛 | 文
消亡與重組
“輕食一世”退出舞台
成立23年的Wagas(沃歌斯),正式易主。
昨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安宏資本宣布,已從Wagas創始人John Christensen手中收購 60% 的股權。
收購成功後,Wagas 創始人将繼續管理集團日常工作。
事實上,在本次交易塵埃落定之前,Wagas已經被多次傳出“賣身”消息。自去年10月,Wagas被爆出計劃出售後,百勝中國、快樂蜂、漢堡王母公司等都被傳對其表現出了收購意向。
1999年,丹麥小哥John Christensen發現在上海很難找到可口的三明治、沙拉,于是大膽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打算“教育一下市場”。
就這樣,Wagas第一家門店在上海開業。
成立23年至今,Wagas已經由最初的一家咖啡館逐漸發展成輕食簡餐連鎖,所售産品包括沙拉、意大利面、三明治、果汁和咖啡等。
與此同時,在後續發展中,Wagas集團還陸續推出了多個餐飲子品牌。比如上海武康路的“頭牌”網紅餐廳LOKAL,安福路網紅斑馬線連接的FUNK&KALE,以及被稱為“法國飽滿街頭感”的BAKER&SPICE。
上海之外,Wagas門店近兩年持續擴張,目前已經入駐北京、深圳、杭州等11個城市,根據官網信息顯示,Wagas品牌旗下門店現有160家,而根據相關媒體此前報道,Wagas全國門店已經達到250家。
随着Wagas變賣事件被正式敲定,同賽道中另一位“先驅”——新元素,也再次被拉到台前。
同樣作為出身于上海的網紅輕食鼻祖,20歲的新元素在擴張步伐上稍慢一些。2009年新元素才首次跨出上海,進軍北京,而後幾年陸續擴張至廣州、深圳、南京等地。
巅峰時期,新元素全國擁有約50家連鎖門店,年營業額超過2億元。
但相較于前者被收購的“善終”,破産清算的新元素遠沒有這麼輕松。
去年底的一封“破産清算”通知寫盡了新元素的心酸苦楚,其在通知中稱,自從2020年1月起,公司運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門店經營遭受嚴重影響。目前公司已經處在出現嚴重經營虧損和陷入資金鍊斷裂狀态,現在按照相關國家法律規定,進入破産清算流程。
而如今,2022年上半年還在逆勢擴張,開出30餘家門店的Wagas宣布被收購;已有20年沉澱持續盈利的新元素,在量年的疫情的打擊下最終走向破産...
兩個“一代品牌”的消亡與重組,不禁讓人對輕食賽道産生了新的思考。
“吃草經濟”被抛棄
網紅輕食店們何去何從?
在輕食賽道中,一直有不少業内人士認為,Wagas和新元素這兩個品牌,基本上承擔着對中國消費者的輕食簡餐賽道的教育作用,也為中國培育了第一批輕食簡餐的消費者。
中國的輕食經濟潮流自2013年席卷大衆消費市場,十年間,輕食賽道經曆了幾次浮沉,但仍然吸引着大批國内創業者及資本大佬入局。
輕食市場,入局門檻低,同時在消費主流經濟的遷移下,賽道可預見性地前景廣闊。根據内參此前整理,我國現存“輕食”相關企業超過1.3萬家,2021年新增相關企業超過6000家,同比增長75.87%。
疫情三年中,輕食賽道是為數不多依然維持增長的品類之一。
但今年以來,除了破産的新元素、被收購的Wagas外,還有更多輕食小店正面臨着“小破産”。
畢竟,随着“頭牌”的倒下,後續的品牌要在消費者心智占領和市場推廣上,也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内參君的減脂同事近幾天陷入了悲傷情緒無法自拔,了解情況後發現,他最愛的一家輕食小店在社群中宣布永久閉店,并解散了社群。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擁有同樣悲傷情緒的消費者還有很多,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身邊的輕食店變少了。
歸根結底,利潤率、複購率雙低導緻的回報周期短,市場認知不夠,消費者普遍認為花高價“吃草”性價比低,以及食品安全、同質化嚴重、營銷動作費用占比高等等問題,都是輕食品牌最終走向落寞的成因。
輕食還能往哪兒去?
市面上剩餘的主流輕食玩家,要麼是門店較小的純外賣店鋪,要麼試圖在“中式輕食”的領域尋求突破。
2016年起,輕資産加盟擴張的輕食沙拉類外賣開始崛起,相關訂單的同期增速高達16倍,是外賣大盤增速的5.3倍。而根據《美團輕食餐飲發展指南》調研結果顯示,對于輕食,93%的人群會選擇線上訂餐。
“中式輕食”也正在受到更多關注,選用中式食材、蒸、煮、炖、焖、拌,在中餐中尋找符合輕食的餐品。比起西式輕食産品,更适合中國人的胃,也更能激發購買欲。
不過争議依然存在,比如,輕食沙拉外賣是否真的能做到規模化,是否擁有統一并嚴格執行的模式和商品标準,以及強大穩定的供應鍊。中式輕食究竟是真需求,還是僞概念,是否能把好熱量關的同時,做到營養的适量、均衡。
對于國内市場而言,“吃草經濟”的道路依然艱辛,風口會持續熱,但并非吹到每個人身上都還是熱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