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E圖表述 轉自:excel教程
編按:
哈喽,大家好!在excel中有很多的圖表類型,可供小夥伴們選擇。大多數小夥伴在制作圖表時,都是直接選中數據源,再插入圖表,就完工了。而真正的高手,往往會在原本的數據中挖掘出一些新的、有意義的數據,并将其制作為新的圖表,方便決策者更好地分析數據,這或許就是我們與高手之間的距離吧!今天,作者E圖表述就帶着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圖表設計”的思路過程,一起來看看吧!
【前言】
很多同學對于圖表,都是即喜歡又不知如何下手。說起圖表其實就那麼幾個類型,柱形圖、條形圖、折線圖、餅圖、環圖、雷達圖等等,這些就是圖表的基礎圖形,随着EXCEL版本的提高,在“圖表類型”中,又增加了幾種高級用法,如樹狀圖、旭日圖、直方圖、箱型圖、瀑布圖等等,如今BI這個重量級的軟件面世之後,數據的可視化,更是上了一個很大的台階。
但是即便學會了基礎的作圖方法,有時在工作中依然感覺“束手無策”,每每看到别人做出的漂亮的圖表時,有沒有一點失落或者幹脆不以為然呢!雖然不斷地想追趕,但圖表是一個有着太多“個人思維”的模塊,當你學會了一個新的創意圖表時,又會發現另一個“新奇特”的圖表。所以同學你是追不上的,今天作者E圖表述就帶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圖表設計”的思路過程!
【正文】
《制圖常規篇》
我們還是從實際工作出發,如果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數據源,如下:
這個内容對于從事财務工作的同學們,應該不算陌生,這就是“财務三大表”中的《利潤表》。我們将它的主要内容提取出來,删掉了計算的部分和沒有金額的部分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模拟數據,隻為制作圖表使用,不做他用。)
這樣的一份數據源,其特點是:在一定的運營周期中,不僅可以反映最終的某項指标數據,還可以顯示出為了計算此指标,所涉及的各個組成因素的數據。這樣的數據源如果用“圖表”來做可視化,作者給出的“圖表類型”是“瀑布圖”。以EXCEL2016版為例,制作“瀑布圖”是相當方便的,制作流程如下:
選中A1:B15單元格區域,在工具欄中選擇“插入”——圖表——瀑布圖,
選擇“瀑布圖”後,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圖表:
但是因為财務金額數值一般都比較大,如果用這樣默認的效果,看上去是相當“淩亂”的,我們需要處理一下數據源的數值,如下:
步驟1:
在C2單元格輸入函數:
=--TEXT(B2%%,"#.0")
B2%%是B2的值除以10000的意思,%是除以100,兩個百分号就是10000了,這樣可以幫我們縮減錄入函數的字符,便于檢查修改。再以“--”做減負運算,将TEXT函數返回的文本值轉換成能被圖表識别的數值。
步驟2:
然後,按住CTRL鍵,複選A1:A15和C1:C15兩個區域作為圖表的數據源,插入“瀑布圖”,得到下圖效果:
這樣數值是不是就“清爽”了許多,起碼我們能“看清”數值了。這裡要說一點,“瀑布圖”的數據标簽是自動添加的,如果不做特殊處理的話,永遠保持“正數在上方表示、負數在下方表示”的效果。
步驟3:
《利潤表》最終要展示的是“未分配利潤”,所以最後一個圖形我們需要額外“處理”一下,如下圖操作:
步驟4:
更改數據源A列中各項目名稱的不規則錄入,去掉空格或者縮進,再将圖表X軸的标簽字号縮小,以便全部顯示出來。
最終的結果就是這樣的了,沒有複雜的配色過程,也沒有特殊的排版方式,但效果還是可以的。
《思路發散篇》
既然明白了“瀑布圖”的效果是展示“增加、減少、彙總”關系,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這種思路用在其他的效果展示上呢?以“今年每月銷售額”為例。
你的圖表是下面的哪一種呢?
如果要對這麼“簡單的數據源”再進行“數據可視化”方面的“深挖”,作者E圖表述認為,應該要從數據源中考慮問題,圖表是數據的表現,如果從一份數據中可以衍生出新的、有意義的數據,那麼就可以對新的内容做出新的數據展示。
比如:我們想看到每個月的銷售額增長情況,可以給數據源加一列輔助列:
C2單元格輸入函數=B2-N(B1),并下拉填充,得到每個月銷售額相對于上個月的增長情況。用N函數确定單元格是否為數值,如果是數值,則返回數值;如果不是數值,返回0。因為這個新的數據也是“有增、有減”的情況,那我們還是用“瀑布圖”來套一下這個數據,看看是什麼效果。(有的時候,圖表的創意就是試驗出來的)
按住CTRL鍵,複選A1:A13和C1:C13單元格區域,插入“瀑布圖”,如下:
這樣是不是就可以看出來每個月的銷售額,相對于前一個月的增長情況,決策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這個圖表,清楚知道哪個月的業績上漲,哪個月的業績下降,再通過其他因素分析造成業績下滑的原因,來調整後期的經營方向。
《思路升華篇》
如果用上面的方法添加輔助數據,就可以利用“瀑布圖”得到一個新的展示,那我們可以繼續發散思維,來做一個“直角折線”的走勢圖。
步驟1:
在C列中按上圖輸入“序号”,一會兒我們來解釋這個“序号”的原理。
在D2單元格輸入函數:
=IFERROR(IF(C2<>C3,OFFSET($B$1,C3,0,1,1) D1,D1),NA())
函數解析:判斷對應C列的序号是否和下一行的C列序号相同;如果不相同,利用OFFSET函數确定B1單元格下移的位置,引用對應月份的銷售額;如果相同,則返回上一個D列單元格的值。再以IFERROR容錯為NA(),NA()返回#N/A,在圖表中,這個值将不會被顯示。
步驟2:
選中C2:D26單元格區域,工具欄——插入——圖表——“帶直線和數據标記的散點圖”。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圖表,為什麼我們要加一個這樣的序号,是因為我們用了“散點圖”,這個序号,既可以代表月份,也可以作為X軸的坐标值。
步驟3:
選中X軸坐标,設置格式,參數如下:
再選中散點的标記點,設置格式,參數如下:
步驟4:
在E2單元格輸入函數=IF(C2<>C3,D2,""),沒有太多的解釋,因為我們需要将這個值作為數據标簽的顯示内容,所以規避了重複内容。
點擊标記點(雖然沒有标記點的圖形,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選中它),添加“數據标簽”;選中“數據标簽”,按下面的參數設置格式:
再去掉X軸網格線,改變一下字體,得到下圖:
及此,完成。
【編後語】
對于一份數據,我們如果要做“數據可視化”,就一定要深挖數據背後的意義,什麼是“數據分析”,不是單純的加加減減,彙總出來就可以的,“數據是可以說話的”。今天的圖表重要想說思路,所以沒有配色,那麼最後就用“沒有配色的圖表”,給大家一個展示作為今天的結束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