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個很戳心的留守兒童紀錄片《加一》,裡面的主人公加一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她還不到一歲時父母就外出打工,把她留給爺爺奶奶生活。對于加一來說,爸爸媽媽隻是一個模糊的名字;對于加一的父母來說,明明是生活所迫,卻覺得對孩子虧欠太多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網上的一句話“孩子對不起,放下工作媽媽養不起你,拿起了工作媽媽陪不了你。為了給你更好的生活,我隻能在外奔波。”我們都不是完美父母,但孩子一定是我們的軟肋,都會讓我們因各種原因陷入自責内疚中。
不僅是孩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會讓我們在不經意間感到内疚,面對内疚如何進行自救?最近在看的《内疚清理練習》給我帶來了一些啟發。
這本書是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所著,她在書中提供了15種内疚清理練習的工具,這些練習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會後能幫助減輕内疚,與自己緊張焦慮的狀态和解。
作者伊爾斯·桑德現為丹麥心理治療學會會員,專注于心理咨詢督導、講師培訓與心理咨詢工作。出版的《高敏感是種天賦》系列引起了全球高敏感人群的共鳴,幫助無數人走出心理困境,先後被翻譯成美、英、韓、中等19種語言的版本,位列各種心理自助類書籍榜前列。
根據心理咨詢師的從業經驗,造成一個人内疚、自責的根源,多來自“童年經曆”,不論是父母的不當管教、批評和控制,還是語言bao力、情緒bao力、nve待等,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如果創傷沒有療愈了留在心裡,長大後就會經常自我批判,感到自責 、内疚。
在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内疚隻有理性與非理性兩種區别。當我們做了某件事會帶來負面影響時,就會産生良心不安的感覺。因此,感到内疚,是成為某件壞事發生的原因。而之所以會良心不安,是因為你做了某件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或是這件事與你或他人的價值觀相矛盾,讓你感到苦惱。
良心不安,可以引導你,也可能誤導你。若你的良心不安與你已做或是沒做的事情有關,它就是理性内疚。理性的良心不安——你感到内疚的程度,會和你對當下的狀況有多大的影響力,以及因此造成多大的傷害相對應。非理性的良心不安——以當下的狀況而言,内疚的程度太誇張了。
懂得分辨這兩種良心不安十分重要,因為它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處理。我們必須清楚,非理性的内疚感是不恰當的,同時承認理性的内疚并覺察到良心不安也很困難,需要我們采取積極的策略來幫助自己解決情緒問題,與自己和解。
如果當你意識到某些不好的事情是自己的錯時,可以開展自我批評來拯救自己。要知道道歉是沒有失效日期的,永遠不嫌晚。即使會很痛苦,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并接納自己的情緒,因為所有痛苦都蘊含着成長的潛力。
如果你不曾與自己和解過,那你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和語氣,或許跟小時候父母對你說話的方式如出一轍。父母的态度是充滿愛,還是帶有批判,都會反射到你與自己的相處上,因此能意識到你正在攻擊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你已經覺察到對自己的自我批評,卻又造成了更多的情緒問題,這時又要怎麼自救呢?你可以把讓你情緒低落的原因,通通寫下來。如果你發現這些原因,是一些通過具體行動就能彌補的,建立立刻就去做;如果原因是你的壞習慣,就要想辦法去改變,比如把批評自己改成鼓勵自己。
人的自卑和不安,很多都源于内疚感。正如作者在書中說:“正常的内疚感是良知的核心,但過度的内疚感則會讓人情緒内耗,不堪負荷。”成年人難免遇見各種情緒問題,面對自己做錯的事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彌補過錯,道歉沒有任何限制。
在《内疚清理練習》這本書的最後,作者附錄了書中所提到的15種内疚清理練習,幫助我們從更深的心理層面檢視自己的情緒,學習放下内疚感,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共處,學會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讓自己擁有不被情緒支配的人生!
告别情緒焦慮,實現與自我和解,你可以跟着伊爾斯·桑德在《内疚清理練習》中所傳授的方法,直面自己的内疚感,停止精神内耗,讓自己變得強大自信,給孩子做好榜樣也帶去力量,讓自己在了解自我、探究關系的旅途中,一切順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