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自制蒲公英茶,最忌直接曬幹,牢記關鍵“3步”,茶香濃郁不苦澀!』
很多人都喜歡喝茶,一部分人愛喝“葉茶”,就是用葉子制作而成的茶,比如紅茶、綠茶、黑茶等。也有一部分人愛喝花茶,比如菊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相比傳統的葉茶,花茶的香味更濃,口感更好。
春季,有一種“随手可得”的花茶,大家知道嗎?就是蒲公英茶,不僅好喝,對身體還有很多好處呢。去野外郊遊時,順手挖一些蒲公英回來,制成蒲公英花茶,能省下不少錢呢。
蒲公英,也叫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它的花朵和菊花一樣是黃色,而性味也菊花相似,性味甘,微苦,寒,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的作用。
如果身體火氣大,經常上火,就很适合喝蒲公英茶。作為一種野花,蒲公英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比如維A、B族維生素、維C、鈣、鐵、磷、鉀、鎂等,它的主要元素是水,制作花茶之前要去除水分。
大多數人制作蒲公英茶,就是把生蒲公英放在太陽下曬幹,就以為是花茶,這是錯誤的,泡出來非常青澀,沒有一點花香,并不好喝。
不管葉茶還是花茶,制茶過程都是差不多的,除了幹燥,還有關鍵的一步,就是“殺青”。
隻有經過“殺青”的茶,喝起來才不苦,茶香濃郁,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減少茶多酚被氧化,并使鮮葉中的水分蒸發掉,茶葉就會變軟,便于揉撚成型,讓青澀味揮發掉,形成良好的茶香味。
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撚成形,同時散發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所以,自己在家做蒲公英茶時,也少不了“殺青”這一步,具體怎麼做呢?下面我把做法分享給大家,是外婆50年的經驗,非常好用,感興趣的朋友快收藏起來吧。
【自制蒲公英茶】
1、去野外挖一些新鮮的蒲公英回來,蒲公英全身都是寶,花、葉子、根部都能吃,而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所以最好保持全草狀态。
2、把蒲公英放進水裡沖洗幹淨,放在太陽下晾曬一天時間,會失去大量的水分,逐漸變蔫兒了,用雙手揉撚一下,把支棱的花莖揉斷。
3、蒸鍋加水燒開,把揉撚過的蒲公英均勻地鋪在蒸籠裡,蓋上蓋子蒸5分鐘,利用高溫蒸汽去除青澀味,并破壞氧化酶的活性,殺青就完成了。
4、把蒸好的蒲公英取出,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幹,倒進幹淨的炒鍋裡,開中大火快速翻炒,炒幹蒲公英茶的水分。
5、炒5分鐘後就用小火炒,用雙手不停地翻拌,讓蒲公英受熱均勻,水分全部蒸發掉,這個過程一定要用小火,不要着急。
6、随着水分的流失,蒲公英的顔色會逐漸變深,由青色變成黑褐色,說明基本上沒有水分,這時候聞起來就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
7、準備一個玻璃瓶,把炒好的蒲公英茶放進去,密封後放在陰涼通風處保存,喝的時候用開水沖泡即可,茶湯變黃後即可飲用。
【小貼士】
1、做蒲公英茶的過程,先曬、後蒸、再炒,完成殺青、幹燥的過程,去除青澀味,促進茶香味,味道更好。
2、炒茶時,先用大火把表面的水分炒幹,然後轉小火,讓内部的水分慢慢蒸發出來。但茶葉不可能完全沒有水分的,那樣會特别脆,很容易碎,當看上去比較幹但捏起來比較軟時就可以了。
3、蒲公英茶能清熱降火,但它是寒性的,體寒、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喝,而且一次不能喝太多,3~5克即可,而且不能喝冷涼茶,否則會引起腸胃不适。
歡迎大家留言讨論,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用,請給我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讓更多的人看到,讓大家一起學習,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