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裡蛙鳴 圖/源自網絡
相比現在小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有吃不完的零食,有充足的書籍可以閱讀,可以去各地旅遊增長見識……85後的童年在物質上可謂十分匮乏,但回憶童年仍舊嘴角上揚,因為在匮乏中,我們通過遊戲創造了快樂。在我們南方,常見的課間遊戲有以下幾種。
一、動不動
追跑遊戲,類似于“動不動”
遊戲規則:十幾個人,其中一個是“鬼”,負責抓人,被碰到的人要立即定住不動,直到有其他人來救,其實就是碰一下就能恢複正常。如果沒有人救又動了,這個人就違規,要成為新的“鬼”去抓人。
整個遊戲都是在跑,好在那時鄉村校園都是平房加大院子,院子是泥地,有充足而安全的遊戲空間。
二、跳皮筋
跳皮筋
分組的升級遊戲機,從腳踝到膝蓋、到腰、到胸,甚至高到頭頂,皮筋的高度越高,跳過去的難度越大,要求身體的柔韌性,還有遊戲的技術性。
跳皮筋有時還配有歌謠,比如“馬蘭開花”,邊跳邊唱,十分有趣。那時擁有一根長長的皮筋,是很多女孩子的夢想呢。
三、跳繩
跳繩
除了普通的正跳,還有反跳(繩子向後甩)、花跳(雙手交叉在胸前甩在胸前甩動繩子)、雙人跳等等。
除了單雙人跳,還有跳大繩,就是兩個人拉起長繩,可以多人同時跳。
四、抓石子
抓石子
一把大小均勻的石子,通常是10顆以上,依次抓起一、二、三、四,乃至更多的石子,并接起抛上去的石子,接住了就算成功!
五、跳房子
跳房子
在地上畫多個小方格,單腳踢石子,把石子按照一定路徑踢到格子中。
六、掼炮
紙炮大概長這樣
有點類似于北方的“扇啪叽”。是用紙張疊成方塊狀,玩的時候貼在牆上,誰落得遠,就有優先權,用自己的方塊紙去拍對方的,拍得翻過來,對方的方塊紙就歸自己所有。
類似掼炮的遊戲還有拍火柴盒皮,這兩種遊戲都是低年級孩子喜歡玩的。
課間遊戲還有踢毽毽子,有的地方還有丢沙包。這些遊戲是童年的一抹抹亮色,帶來了無數的歡聲笑語。童年的經曆證明,快樂和物質的富足往往沒有太大的關聯。
小時候的課間,你們還玩過什麼遊戲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