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熟下面這兩幅畫作麼?
你知道他們分别出自誰手麼?
左邊的蒙德裡安大家都知道,而右邊的是不是似曾相識,但又不敢确定?
沒關系,那你瞅瞅這個呢~
是的,你認識了,是吳冠中的《獅子林》(os:果然大家都認識這幅拍賣成交價高達1.15億的畫作)
- 那今天為什麼要把這兩個人的畫作放到一起呢?
- 因為他們的作品同屬抽象主義風格。
抽象主義是20世紀初産生于西方國家的美術流派。簡單來說就是與常規畫迥然不同的作品,他們特立獨行,包羅萬象,有強烈的視覺表現力。一般來說,它分為兩個體系:幾何抽象和抒情抽象。
出生于荷蘭的蒙德裡安受當時歐洲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響,風格轉變我們可以理解。
那吳冠中呢?他又是怎麼走上抽象主義這條路的呢?(os:怎麼看都不像啊)
這一切要從他在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說起了。當年,他憑借自己紮實的繪畫功底為自己赢得了一張赴法留學的船票。可以說,他不僅在國内系統的學習了中國畫和油畫,還有多年在法國學習西方繪畫的經驗。
事實上,當時留洋歐洲的中國才子們都在琢磨如何實現真正的中西結合。吳冠中在研習期間不斷的思考如何将中國山水的線條感帶入歐洲的風景畫,也就是他後來所推崇的“油畫民族化”。
我們可以看一下他早期的油畫作品。
吳冠中《山村晴雪I》1964
可以看出從筆觸和風格都比較的印象派。當時的吳冠中認為中國繪畫注重線條,可以将這種中國山水畫的精神面貌帶到西方的繪畫體系裡。
過程是困難的。他曾在日記中寫道:
“我在油畫中引進線條,煞費苦心,遭遇到無數次失敗,有一次特别難堪。大概是70年代末,我到廈門鼓浪嶼寫生,住在工藝美校招待所,師生們都想看我寫生,我總躲,一次用大塊油畫布在海濱畫大榕樹,目标明顯,被人發現,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我從早晨一直畫到下午,畫面徹底失敗……”(吳冠中日記中寫到)
是的,即使是這樣一幅畫,在他的眼中也是徹底失敗的。
在探索中西結合的這條路上,他做了很多的嘗試。對于他來講,走進抽象主義的轉折點是1980年的江南寫生。從這次的寫生開始,他開始逐漸有了抽象繪畫的意識。
“一間屋連接一間屋鋪展開來,最後畫面效果倒又往往失去了那密密層層、重重疊疊的豐富感,是衆多形象在争奪畫家的視線:橫、直、寬、窄、深、升、進、出……造成了非靜止感的複雜結構。”(吳冠中日記中寫到)
他已經開始關注房屋之間的關系,而不再是房屋本身了。
真正開始用國畫形式來進行繪畫,是從下面這幅作品開始的。⬇️
這是他在樂山大佛寫生的的時候所繪的一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作品的上半部分的佛像是非常寫實的,而佛像腳下的河流和船隻都使用了中國畫的形式,非常具有中國傳統繪畫的朦胧感。
寫生中的吳冠中
“數十年的油畫功底,都為國畫做了鋪墊。”
就這樣,他開始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寫生。當初想要将中國線條引入風景油畫的他,找到了更為适合的方式:用中國繪畫方式畫抽象風景。
他畫了很多的江南水鄉,源于那裡是他的家鄉。
吳冠中說:“中學時代,我最崇拜魯迅,雖然我不能寫出《故鄉》,但我可以畫下江南。”
吳冠中 《雙燕》
吳冠中 《橋》
吳冠中 《江南小巷》
他還很喜歡畫藤和柳樹。
吳冠中 《春柳》
吳冠中 《冬日》
吳冠中 《牆》
吳冠中 《野藤明珠》
等一下!
是不是會想到一個人——美國藝術家波洛克?
吳冠中被有一些人稱為中國的“波洛克”。
對,也不對。
波洛克 《秋韻:第30号》
波洛克潑濺藝術創作
雖然波洛克和吳冠中的畫看起來風格很像,好像不看介紹看不懂似的。但其來源卻是不同的。
所以說,大師的風格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看到這兒你可能又要問了:咋感覺跟印象裡的抽象主義不一樣捏?
吳冠中也想過這個問題并給出了答案:這是獨屬于中國特色的抽象主義。
這種抽象可以理解為一種詩意。就像是齊白石對中國畫的理解:“确在似與不似間,不似之似謂之似。”
吳冠中 《周莊》
蘇東坡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我們看到吳冠中的畫作時亦有此感。中國畫的詩意是靠着意象和留白來實現的。
吳冠中的畫作,可以算得上是東方和西方、抽象和具象之間的一座橋梁。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從藝以來,如獵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彎弓射大雕,搜盡奇峰打草稿。不獲獵物如喪家之犬,心魂失盡依托。在獲取中,亦即創作中,耗盡生命。”大師氣度,躍然紙上。
當然了,作為中國現代繪畫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吳冠中的畫作一直備受關注,從2007年的墨彩畫《交河故城》拍出4070萬高價,到2011年的墨彩畫《獅子林》拍出1.15億元天價,再到2016年的油畫《周莊》,更是拍出了2.36億的天價。不僅刷新了吳冠中本人作品的拍賣紀錄,更是刷新了中國當代油畫的拍賣紀錄。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