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可能都從新聞上知道了,天天做核酸的深圳還是迎來了一波疫情反複,幾個核心區都在跟時間賽跑,以快治快。
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企業隻有配合,别說我們的課程要推遲,我自己在家裡也出不去了,所以,要對課程延期的同學們說聲抱歉,我們晚一點再見面。
當然,我們還有單仁行和每周四晚上視頻号直播,如果你們需要了解互聯網,這些都是可以交流的地方。
昨天,我就跟一位同小區的朋友在家裡喝酒聊天,暢談了許久。
這是一位幾十年的老朋友,我們在一起交流對疫情的看法,對經濟的看法,同時也相互對自己的業務做了一些切磋。
今天,我把一些交流的感想分享給大家參考。
這位朋友是一家做電子零配件的公司老闆,專門為電子産品廠家做配套,目前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手機廠商。
我們是老朋友,在一起交流過多次,喝過不少酒,他是一個特别擅長跟人打交道的人,有很多的朋友,跟手機頭部廠商的老闆們關系都非常好。
他的工廠從來都不缺訂單,所以他雖然知道我在做互聯網營銷培訓和服務,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想去了解過,我們也不提。
之所以昨天來找我,是因為大家都是做企業的,在這樣的行情之下,大家都很難,有點兒找我來借酒澆愁的滋味。
上半年他們有1700名員工,下半年的訂單減少了50%,所以目前員工人數已經削減到了1300名左右,産線也開始關閉。
根據他的介紹,他的上遊,下遊廠商幾乎跟他一樣,包括手機廠商今年削減的訂單量超過30%以上。
雖然他跟這些老闆的私交關系都很好,但整個行業都不太景氣,在生死面前,大家都在找活路。
他的公司今年上半年略有盈餘,但是從下半年開始,現在每個月大概虧1000萬左右。
最難的是,即使拿到訂單,賬期起碼三個月以上,而且還是商業承兌彙票,提前兌現還要不小的貼現率,也就是拿到手還要多打個折。
他還悄悄跟我說,他最近已經在和一家國企資本在談了,談判很艱難,但他說實在不行,他願意讓出控股權。
既然都聊到這了,我就跟他說:
你可以減少工人,但是你的廠房租金、設備折舊、管理人員的費用少不了,也就是固定成本就是每個月的沉沒成本。
而且有一天隻要疫情過去,訂單恢複的時候,你再去召工人,這個成本還可能會上升。
抛開這些不說,現在你覺得堅持不下去了,收縮、裁員、關廠,甚至轉手賣掉,但問題在于現在這個階段,你在一個快速貶值的區間裡,你原來幾千萬投資的生産線在談判桌上可能連原價10%都不值。
他喝了一口酒,悶悶的說我知道,但我沒辦法。
我想起了稻盛和夫老先生在他的《飛躍經濟蕭條期》的書裡面講過,面對經濟低迷或者是蕭條,公司應該做的是強化銷售,全員參與銷售,開發新産品。
于是,我問他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在不增加設備投資、不增加人工成本的情況下,經過技術改造,現在的産品能不能應用在除了手機以外的領域?
他說,可以做到,他們已經開始往這個方向去調整。
這說明他們在新産品的研發上有所嘗試和沉澱,對工廠來說,這樣的自救措施順其自然。
我繼續問他,研發新産品沒有錯,但是,即使有了新産品,誰知道你有這樣的産品?你如何把這些産品賣出去呢?
他沒說話,因為我和他都知道,他的企業沒有太多的銷售人員,過去是靠自己的關系和長期積累的老客戶在維持工廠的業務。
在現在的情況之下,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模式去做,那就等于在躺平,在等死。
我說,對企業經營來說,無論多難,業績治百病,沒業績,就等于百病纏身。
這個時候業績既是員工的希望,你堅持下去的動力,但要業績,必須在營銷上增加投入,特别要借助各種營銷手段,找到更多有訂單的客戶。
我繼續問他:诶,你有想過用互聯網去拓展業務嗎?
他一聽,馬上把頭搖成了撥郎鼓,說:“不行,不行,我們的産品都需要定制的,我們要給客戶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我說,我做了16年的互聯網營銷,我們服務了十幾萬的企業,他們95%以上都跟你的生意差不多,都是屬于大額訂單、定制化、個性化解決方案這類的業務。
他馬上反應說:“那也沒有标準報價呀,我們給每家客戶的産品結構不一樣,價格相差很大的”。
我說我同意,你的這些業務,跟在網上一般零售産品不一樣。
但問題在于互聯網幫我們完成的事兒,不是像一個百貨商店幫我們把東西賣掉,而是像你的業務員去找有需求的客戶一樣。
隻不過我們去找客戶,不知道别人在哪裡,也不知道别人有什麼需求,更不知道客人什麼時候有需求。
在網上做營銷,是把我們制造的優勢,我們能給予的解決方案,包括所針對的特定應用場景,在網絡上去發布,讓有需求的企業主動找我們來聯系,提出需求。
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客戶來詢盤,我們按照自己的要求提出條件。
如果雙方有意願符合對方的要求,我們就約到工廠跟他們一起深度交流,達成交易。
今天誰有現金,誰是王者,如果網絡上有更多人來找你的時候,你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去報價,去提支付條件,去挑選客戶。
而且隻有在網絡上,才有可能放到全國範圍去找客戶,才有可能在各個行業裡面找應用場景,而不是在身邊有限的社交範圍和場景裡去找。
對工廠來說,我們特别适合于在某些垂直細分的應用場景裡面找機會,在身邊這樣的機會其實比較有限。
他若有所思,好像是聽懂了,馬上問了我一個問題:我有一個投資的項目是做手機殼,是一種特殊钛合金材料,可以代替玻璃或者塑料材質,這樣的産品是不是更合适在網上賣呢?
我問他,你投資的是一家工廠嗎?是自己生産這款産品嗎?
他點了點頭,我就好奇他打算怎麼用互聯網去做?
結果,他的想法是,“把手機殼放到網上去,直接賣呀!”
我問“是直接零售嗎?比如在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上去賣嗎?”
他回答很快:“對啊,網上不都這麼去賣的嗎?我們材料更好,售價可以賣到70到100塊錢”。
我就告訴他,“如果在網絡上,你找到一個買手機殼的客戶,需要200塊錢,買一個手機殼的價格是100塊錢,這生意你說能做嗎?”
他吓一跳說,“找一個客戶要200塊?”
我說“肯定,對一個新的産品來說,獲客成本隻會高,不會低。”
對工廠來說,手機殼隻是一個産品比較單一,沒有後續産品銷售的低頻業務,如果在網上自己去向C端做零售,等于丢掉了工廠的優勢,工廠需要大規模的生産,規模化的出貨,這樣才能形成效率和成本優勢。
這就是很多做制造的企業,走上互聯網最大的坑。
如果你們不明白互聯網的狀況,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式去做,一定會在這坑裡面摔得鼻青臉腫,進而得出“我們不适合做互聯網”這樣錯誤的結論。
不知道是喝酒的原因,還是聽我講這番話的原因,我看他出了一身冷汗。
跟他聊完,我有很多的感悟。
今天中國大部分的商務服務業、制造型企業往往以定制方案,以大宗交易為主,這些生意在小區域範圍,潛在客戶數量會比較有限,生存空間其實是有限制的,天花闆擡頭就能看到。
這一類生意其實更加适合利用互聯網去做。
但可惜的是,這類企業老闆對互聯網有很深的誤解:互聯網能幫他們做什麼?他們應當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做?應當如何有效地去做?
這些對他們來說真的非常陌生,即使互聯網今天已經發展到非常深入,他們對互聯網的認知仍然停留在獲取信息,零售和線上娛樂這些方面。
互聯網隻是年輕人玩的東西,隻是搶了實體生意嗎?
我從來都不這麼認為,今天把實體經營隻當作是線下門店的人,還活在上個世紀。
互聯網有它獨到的地方,每一個企業都有獨特的應用和價值,關鍵我們如何去理解和掌握?
當然,寫下來不僅是讓單仁行的朋友們理解,我想,這更是我們這個團隊的責任所在。
我們要讓更多中國的專精特新企業,包括制造業、商務服務業的老闆們對互聯網有更多的了解,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好地幫助他們。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