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豬油,可能中老年朋友并不陌生,小的時候,家家條件艱苦,沒有錢買肉,肚子裡沒有油水,就會買一些便宜的豬肥肉來煉豬油。
豬油,為豬科動物豬的脂肪油,在西方被稱為豬脂肪。豬油色澤白或黃白,具有豬油的特殊香味,深受人們歡迎。很多人都認為炒菜若不用豬油菜就不香。豬油的熔點較羊油、牛油為低,一般低于人的體溫,容易被人體吸收。它是飲食業使用最普遍的食用油。
記得小時候,媽媽給我下面條的時候加一勺豬油,真的是特别的香。
現代人們家家條件都好了,豬油也就很少吃了,肥肉有時就直接扔了,這是極大的浪費。
其實豬油不僅僅是一種動物油,它在中醫的眼中還是一味良藥,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毛病都可以用豬油來治療。
中醫認為,冬季要“養藏”,就是要保住人體的陽氣。寒冬臘月,人體陽氣為避免耗散外洩而向内收,應進補有營養之物,此時髒腑尤其是脾胃的陽氣旺盛,也有能力消化吸收豬油。
肺陰不足
陰主靜,陽主動,陰陽平衡,髒腑才能正常工作。如果陰虛,陽氣就會相對旺盛,肺陰虛的主要表現是發熱,不僅肺部有熱,且熱氣向上蒸騰,使人顴骨紅熱;熱氣烘幹了體内津液,表現為幹咳無痰,或者是痰很少,患者長時間幹咳,咽喉癢痛難忍。
這種情況,最簡便的家庭療法就是多吃豬油。豬油味甘,可入肺經,能滋陰潤燥,其性涼,清熱好。配蜂蜜服用,不僅滋補肺陰,還能緩急止咳。
形體消瘦
甘甜食物使人發胖是生活常識。從中醫角度講,食物具有“偏性”,不同味道的食物,在人體循行路線不一,“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鹹走骨,甘走肉”,甘味走肉,是吃得太甜或太油膩容易發胖的原因。營養不良,形體消瘦的人,應多補充甘味食品,豬油營養豐富,還能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吸收,是增肥首選。
豬油配以主食,如豬油拌飯和餅卷豬脂,極具特色。民間有冬天用餅卷豬油吃的習慣。《瑣碎錄》說:“臘月晨起以蒸餅卷豬脂食之,終歲不生疥瘡,久服肌體光澤。”冬季要“養藏”,要保住人體的陽氣。寒冬臘月,人體陽氣為避免耗散外洩而向内收,應進補有營養之物,此時髒腑尤其是脾胃的陽氣旺盛,也有能力消化吸收豬油。
腹瀉患者忌食豬油。豬油具有“滑”的性質,能潤腸通便,食入後加重病情,危害腸胃健康。
豬油養生保健方
蜂油膏,滋陰補肺有奇效
取生豬油,蜂蜜,米粉。将生豬油切塊,與蜂蜜、米粉同時入鍋,煎熬成膏,收貯備用。每天數次,每次服1匙,放在口中含化。此方出自明代龔廷賢的《壽世保元》,具有養陰潤燥,補肺止咳的功效。
用蜂油膏治肺病,實質就是“補脾益肺法”,是基于五行相生理論的一種治療方法。五行相生,脾屬土,肺屬金,土可生金,脾土的強健,能增強肺的功能,也把這種方法稱作“培土生金”。當人體肺出了問題,如肺陰不足,就可從補脾着手。蜂蜜和豬油都是典型的甘味食品,甘入脾經,且豬油甘膩,有養陰、潤滑肌膚功效;蜂蜜緩急、潤腸通便,二者合用,調理、補強脾胃,促進消化,補充後天給養,還能滋補肺金,平喘鎮咳。米粉性平味甘,有補益中氣,健胃和脾作用,張仲景常用米粉,取其和胃補脾之意。但肥胖者和脾虛腹瀉者慎食此方。
豬膏酒,标本兼治抗虛勞
此方記載于《醫方集解》。取豬油和姜汁各,米酒,将鮮生姜搗碎榨汁,再将豬油用文火化開,倒入姜汁、米酒,攪拌均勻煎透,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20~30毫升,可有效滋陰降燥,養筋壯骨,适用過度勞累,四肢無力,筋、爪、甲疼痛,不能長時間站立的患者。
“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五髒中,腎主骨,屬水,肝主筋,屬木,腎水生肝木,腎的強壯可增強肝功能,中醫也有“肝腎同源”之說,二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身體長時間勞動而得不到充足休息,既損肝,又傷腎。而且“爪為筋之餘”,人的指甲是筋的延伸,就像枝葉之于樹幹,樹幹枯竭,枝葉也就掉落了。所以勞累過度,損傷肝腎的人,常會指甲疼痛。豬膏酒标本兼治,堪稱絕妙。
人體筋骨需水液滋潤,就像車的引擎需潤滑油一樣。過度勞累,肝腎水液會耗幹,筋骨會失養,應及時補充水液。《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水不足,應急辦法就是吃辛辣食物,因辛味發散,能“緻水液,通氣也”,辛味将氣驅趕走,周圍髒腑的水就被導引過來,即中醫所講的“氣至水亦至”,所以用姜汁辛味發散,能滋潤肝腎,及時保護筋骨,這就是“治标”。如何“治本”?豬油正好擔當此任,通過脾的運化,能生血以滋補肝腎,補充人體營養。體虛之人飲用豬膏酒,養筋骨,補肝腎,确是上佳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