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聳峙,挺起綠色之脊;綠水流長,躍動綠色之脈。
長治之美,蘊于青山綠水間。
山水相依,城景相融。長治享有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美譽,入選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入選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獲批全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市、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
走進新時代,長治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生态保護、環境建設、生産制造、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用勤奮和汗水、實幹和擔當,在綠水青山間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綠意盎然。
轉變發展方式,守好“綠色家底”,讓生産方式綠起來。同步推進“兩個轉型”,數實融合、數智賦能,推動産業結構優化、産業形态重塑、産業素質提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提升發展質量,建好“生态銀行”,讓生态環境優起來。精準治污、持續增綠、一體保護,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踐行低碳理念,共享“綠色生活”,讓生活環境美起來。公交出行、綠色騎行、光盤行動、回收舊衣、節水節電、垃圾分類……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生活方式不斷呈現新亮點。
綠色是長治最靓麗的底色。
今日長治,從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到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從提升生态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到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亮眼提氣。
綠色生産
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産業轉型數字轉型,讓高質量發展底色更亮
處在資源型經濟波峰期、高質量發展機遇期、數字化轉型風口期,肩負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重任,綠色發展既是要求,更是出路。
産業轉型,數字轉型,長治将“兩個轉型”作為主攻方向。
破題,産業轉型強優勢。
邁過“生存線”、達到“發展線”,實現能耗總量、能耗強度“雙控”,這是傳統産業一道必答題。
一套核心技術,領跑煤炭行業。作為山西省煤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潞安化工集團高河能源公司與山西中礦充填科技有限公司攜手,上馬百萬噸級膏體充填開采項目,蹚出一條智能綠色煤炭開采、傳統優勢産業改造提升新路。項目的實施,解決了傳統采煤沉陷區道路斷裂、農田沉降等難題,填補了全省膏體充填開采技術空白。
每年,單個充填工作面可綜合利用煤矸石100萬噸、粉煤灰和礦渣固廢10萬噸,置換建築物下壓煤約100萬噸,實現綠色開采、綠色轉換、綠色利用。
提品質、增效益,傳統産業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煤炭先進産能占比達78%,高于全省水平。鋼鐵産業加快整合重組,打造千萬噸級綠色精品鋼焦基地。焦炭産業“上大關小”,産業集中度、企業裝備水平實現新提高。晉控電力2×100萬千瓦、潞光電廠2×66萬千瓦機組投産,運行參數、效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現代煤化工産業核心技術實現新突破,潞安集團30萬噸烯烴分離項目投産,山西拜奧埃森納新能源有限公司工業廢氣生産燃料乙醇進入試生産階段,為工業尾氣高值化利用提供新途徑。
潞安太陽能深挖綠色潛能,加速産業升級。
深耕傳統産業,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
今年1-8月,山西成功集團向巴西、緬甸兩個海外工廠出口汽車2000台,出口量持續保持逆勢增長。
從最初“走出去”賣産品,到“紮下根”在國外建工廠,成功汽車駛入出海“快軌”。深耕海外市場9年來,成功汽車已在23個國家和地區取得資質認證資格,在巴西和緬甸建有海外工廠,獲得尼日利亞政府頒發的年産1萬台生産資質,形成輻射亞洲、中東、北非、南美四大區域市場的海外業務格局。随着成功集團海外版電動貨車加快研發,長治新能源汽車産業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
抓創新、強驅動,新興産業上規模、延鍊條、成集群。長治把重點産業鍊打造成“兩個轉型”的主鍊條,培育龍頭骨幹“鍊主”企業、專精特新“鍊核”企業,引進上下遊配套企業,積蓄綠色發展新動能。
光伏産業以潞安太陽能和山西日盛達等企業為龍頭,打造上遊原材料制造-中遊光伏産品生産-下遊光伏發電應用的全産業鍊;半導體光電産業以中科潞安和高科華烨等企業為龍頭,引入華微半導體等配套企業,開工建設深紫外LED産業園,形成集襯底、外延、芯片、封裝、照明、顯示于一體的産業鍊;信創産業引進北京龍芯中科公司,建設信創産業園,以龍芯CPU為核心,同步落地清華同方等12家配套企業,構建起從芯片、硬盤、主闆生産到系統集成、整機制造的産業鍊……更多戰略性新興産業煥發新動能、闖出新天地。
結構更“優”,潛力更“大”,底色更“綠”。堅定不移做到“六個持續”,堅持樣闆牽引、對标發展,加快形成多點産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内在競争力充分的産業體系,重塑長治産業形态、激發發展内生動力。
破局,數字轉型赢未來。
數字化,為綠色發展提供全鍊條支撐。
一體推進,數實融合。點擊鼠标就可采煤,井上井下可視頻通話,巡檢有機器人,固定崗位是無人值守……潞安化工集團持續推動礦山智能化,由點上突破延展到面上推進。降本增效、綠色發展成為礦業未來使命,智能礦山為發展賦能。
從工業、農業到服務業,如今,這樣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在長治越來越廣泛。
共享數字經濟,擁抱綠色未來。聚焦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數字化,長治提高數字化産品和服務供給質量,下活高質量發展這盤棋。
下好基礎建設“先手棋”。架起“網絡高速路”,城鄉“數字鴻溝”大幅縮小,産業發展根基牢固。2021年,全市互聯網出口寬帶、光纜線路總長度、移動電話基站、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固定寬帶接入用戶均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建成開通5G基站5645個,5G終端用戶達177萬戶,各縣區主城區、鄉鎮駐地實現5G網絡連續覆蓋,高速公路、高鐵及部分景點實現5G網絡全覆蓋。
下好産業發展“關鍵棋”。因弗美訊、科迪、華騰等龍頭企業深化大數據應用,全市數據運營服務器擁有量達1000台以上,阿裡雲、騰訊、科大訊飛、山西雲時代等知名數字企業落地長治、深化合作,國信大數據、太行數據湖、冠域數據等一批大數據中心加快建設。
下好融合發展“制勝棋”。煤炭産業開展5G智慧礦山建設,競速數字經濟新賽道。潞安集團李村煤礦建成1306“智能控制”大采高智能工作面,全省領先;天脊煤化工被工信部命名為“工業産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全省唯一;全市76.54%的規模以上企業使用金蝶、用友或浪潮ERP系統,408家企業在工業産品交易平台“上雲”,數智賦能的優勢逐步顯現。
下好社會治理“全盤棋”。在“政務雲”,全市64個部門的350多個應用系統實現“雲上部署”,“互聯網 政務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市直單位政務信息系統“上雲”實現“應上盡上”和數據共享,消除市、縣部門“通信孤島”。
綠色發展,走向美好。
發展方式低碳了,綠色産業長大了。長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成果豐碩,綠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綠色生态
堅持生态優先,不斷提升生态碳彙能力,讓高質量發展底色更純
東依50平方公裡的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臨近60平方公裡的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中有20公裡城市生态水系環繞,構成了一幅“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太行勝景。
這就是長治,一座依偎在山水中的城市,一座掩映在綠色中的城市,一座澎湃着生命活力的城市,一座彰顯着現代氣息的城市。
借山水之靈氣,繪發展之勝景。
以建設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為城市定位,長治生态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認識之變,催生行動之變——
奮力建家園,生态是根基。明确底線紅線,守住綠水藍天。
長治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接續攻堅、久久為功,推動生态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為換回藍天常在,轉型、治企、減煤、控車、降塵“五管齊下”。
壓減傳統産業過剩産能,關閉退出12座煤礦;關停淘汰4.3米焦爐企業13家、清潔熱回收焦爐企業1家;23家焦化企業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5家焦化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10座工業爐窯完成深度治理,331家工業企業1137個點位完成無組織排放治理,累計淘汰燃煤鍋爐2500餘台……一條條生态“紅線”、環保“高壓線”,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生産方式說“不”。
為守護碧水長流,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工業廢水、城鎮污水、農村排水“五水同治”。
全面完成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标改造,推動完成6個縣城鎮污水處理擴容。全市城鎮污水實際處理能力提高到45.3萬噸/天,排名全省前列。去年以來,320公裡雨污合流制管網完成改造,4座大型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建成投運,9家省級及以上經開區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成投運;5家重點企業實施“零排放”改造;276個村莊完成農村污水治理……還人民群衆清水綠岸、魚翔淺底。
高科華烨集團以科技創新助力綠色發展。
為留住鳥語花香,強基礎、控源頭、防新增、重監管、保安全“五措并舉”。
農業生産實現化肥農藥減量增效。750個村莊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3個礦山生态恢複治理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完成。“綠盾”行動持續開展,生态環境持續改善。植樹造林力度加強,城市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位居全省第一。
天更藍。2021年,長治市優良天數289天,同比增加24天,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
水更清。2021年,全市國控斷面優良比例首次實現100%;24個國省控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22個,占比91.67%,均為全省第一。
家園更美。長治“氣質”趨好,“顔值”變靓,人民生活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往天上看,藍天白雲成了常态。往地上看,地淨水清、綠草如茵。
定位之變,催生發展之變——
堅持植綠增綠,共享綠色福祉。
長治既算眼前賬,更算長遠賬,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讓古城煥發新魅力。
高檔次打造。遷漳澤湖湖區周邊居民2417戶,搬散亂污企業130餘家,開通環湖馬拉松賽道43公裡,建園林式文旅服務中心11.8萬平方米,修多功能城市陽台6.2萬平方米,鋪濱湖景觀大道7公裡,架520米獨塔雙面斜拉索橋新地标,築24座景觀橋串聯73座島鍊。劃界126平方公裡濱湖生态示範區,160多種禽鳥詩意栖息,500餘種植物繁衍生長。守護生物多樣性,綠水青山帶笑顔。
高品質雕琢。建設城市遊園綠地,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閑置地等小區域,形成沿街開放空間,建設一批“口袋公園”。綠地遊園星羅棋布,扮美人們幸福生活。打造“15分鐘生活圈”,主城區形成以萬達廣場、八一廣場、體育公園、南廣場為中軸線,環狀水系兩側公園、遊園為核心圈的城市布局。
高标準建設。一條條透水路、一個個雨水花園、一塊塊下凹式綠地……作為全省唯一的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長治堅持源頭控制、過程轉輸、末端系統治理,将發展理念融入城市更新、生态修複、居民社區建設等各方面,在城内、城邊、地上、地下建起了一批能吸水、滲水的“海綿體”,讓長治在這個收獲的秋天迎來嶄新吐納。
高水平提升。以“家園美、田園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業”為方向,建設“四好農村路”、太行一号旅遊公路,打造人居環境示範村,美麗鄉村之花連點成線、織線成面,勾勒出一幅幅新畫卷。
高質量描繪。實施以城鎮綠化為中心,以水網、路網、田網綠化為骨架,以環城、環村、環企綠化為節點,以公園、遊園、庭院綠化為亮點的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拆舊建綠、見縫插綠、身邊增綠,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如今,長治城鄉園林化、通道林蔭化、水岸綠茵化、農田林網化、庭院花園化,人居環境美,日子比蜜甜。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一座會“呼吸吐納”的生态之城正在黃土地上躍然而出。
綠色生活
堅持低碳節約,綠色生活方式漸成時尚,讓高質量發展底色更濃
騎行愛好者用實際行動倡導低碳生活,家中舊衣服投入回收箱,逛菜市場、超市自備環保袋,垃圾分類投放……
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活引領風尚。長治不斷完善生活方式綠色化頂層設計,持續加大生态環保宣傳教育力度,廣泛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推動綠色低碳環保理念在各行各業生根發芽,全社會生态文明素養切實提升。
低碳婚禮引領風尚。
綠色出行蔚然成風。
沒有豪華婚車,沒有鞭炮齊鳴,隻用一隊系着紅綢的老式自行車便抱得美人歸。9月9日,一對青年教師舉辦了一場低碳不低調、拉風又環保的婚禮。
“騎單車辦婚禮既節儉又浪漫,低碳環保也很獨特,我們覺得非常有意義。”新郎笑容滿面。路人看到迎親的隊伍,也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留念、送上祝福。
單車接親,愛不簡單。在長治,低碳婚禮已經成為新的都市潮流。日常生活中,健步走、騎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綠色出行方式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睐。
在市政務大廳的公共自行車站點,市民李先生正将公共自行車歸還。雖然家中有汽車,但考慮到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易堵等問題,他更喜歡騎單車或電動車出行。“騎公共自行車安全方便,低碳環保,我們上班族也可以借此機會鍛煉身體。”李先生說,周末還會和家人到公園等地跑步、騎行,惬意又健康。
“除了騎單車,公交車也是不錯的出行選擇。”家住潞州區潞才公寓的張晉芳,經常要去看望住在市區繁華路段的奶奶,單車、公交車是她最常選用的出行方式,“這樣更低碳,更環保。”
近年來,我市交通運輸部門按照推進新能源公交及綠色環保公交建設發展要求,大力推廣新能源公交車輛,努力為廣大乘客改善乘車環境,助力群衆綠色出行。與此同時,新能源出租車的投入使用,讓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邁出了堅實一步。
“光盤行動”人人踐行。
“光盤行動”杜絕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在潞城區各學校的食堂,随處可見“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的宣傳海報,每張餐桌上也都張貼了宣傳标語。
潞城四中學生王騰飛說:“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節約糧食,平常在家裡,我也會跟爸爸媽媽建議不要浪費糧食,購買适量的食物。”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長治積極推動“光盤行動”進機關、進家庭、進校園、進企業、進網絡,從餐飲企業到機關食堂,從普通市民到黨員幹部,從中小學生到中老年人,全社會掀起一股人人都是文明主體、處處都是文明舞台的“食尚新風”。
上黨區賓館的職工食堂推出“半份菜”制度,并提倡打包帶走,後廚配菜也按就餐人數需求準備,做到了科學備餐、精心搭配,讓浪費現象大大減少。“真不錯,這樣既能多點幾樣菜,又能吃得完,還不浪費,真是味美價廉。”前來就餐的客人們紛紛點贊。
如今,适量點餐,不剩菜、不剩飯已成為大部分長治人的自覺行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真正實現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垃圾分類彰顯文明。
走進龍港新城小區,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站令人耳目一新。每天都有居民拿着紙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和舊衣物等兌換積分。
“原來有點紙箱子、塑料瓶子啥的,都是攢上一堆,再讓收廢品的收走,很不方便。自從有了這個設備,随時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把廢紙箱、礦泉水瓶等分類放入回收箱或者送到垃圾回收屋裡,變成積分在超市裡換東西。”業主栗小蘭說道,積分攢夠一定量後再到周邊的供銷e家便利店或者指定兌換點換取價值相當的生活物品或現金,大家積極性高漲。
“‘綠’的不僅僅是環境、是設施,更是觀念和心态。”龍港新城小區物業負責人表示,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類,有利于幫助居民樹立綠色生活理念,在全社會層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家畜能吃的是可腐爛物,家畜不能吃的是不可腐爛物。”在沁源縣東陽城村,村民們随口便能背出這句垃圾分類口訣。家家戶戶門前都有綠色和灰色兩隻垃圾桶,分别用于收集可腐爛垃圾和不可腐爛垃圾。
此外,從源頭抓起,家家戶戶都知曉參與;黨員做好表率,獎罰并重;分揀員做好二次分揀,讓垃圾各歸其位……東陽城村由此成為沁源縣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典範。
“垃圾分類能增長生活知識,家裡蚊子蒼蠅也會少,環保、衛生、對身體好。”長子縣南漳鎮東王内村村民張偶慈說,這些年,通過看村裡的各種宣傳版面,聽喇叭傳出的宣傳語,再經過宣傳小分隊的上門宣傳,漸漸明白垃圾分類的好處,大家随手進行垃圾分類已成習慣。
不獨如此。一水多用、人走關燈、雙面用紙、舊衣回收等節約資源的好傳統成為流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避免過度包裝、自備購物袋等更是融入人們的點滴日常。綠色生活,猶如雨露沁人心脾,浸潤出美好圖景。
動能更足、生态更優、城鄉更美、 福祉更高。這張綠意盎然的答卷上,銘刻着長治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堅定決心和使命擔當。
太行山水,隻此青綠。
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長治逐“綠”前行!
綠色發展讓城市更美好。
記者丨王宏 常珍珍 徐姗
攝影丨本報攝影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