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麟囊》這出戲,是一出典型的戲保人的戲,不客氣地講,即使票友唱也能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原因就是這出戲劇情好,唱腔設計的好,身段表演都有精彩之處,所以,誰演都出彩。
既然誰演都出彩,那麼程派的資深藝人來演,雖然各有側重,那也絕對是一出好戲。
當然這出戲對個人的藝術修養素質要求很高,功底深厚的就是錦上添花,沒有幼功隻有唱的也能糊弄台下那些不懂的粉絲拼命喊好。
程派名劇《鎖麟囊》
文獻上記載這出戲,程硯秋先生在上海演出時的盛況,當時連演十幾場還是欲罷不能,觀衆不答應換戲,劇場内的熱烈程度到了台上唱台下跟着大合唱的地步,這得火爆到何種地步!那家夥,每次結賬以後,徒弟趙榮琛往銀行裡存的都是金條。
程先生逝世以後,最著名的一次合作戲,就是紀念程硯秋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的那場演出,程門弟子,也就是著名的“程派五老”合演的那次《鎖麟囊》。
他們分别是:李薔華的開場“選奁”,李世濟演接下來的“春秋亭”,趙榮琛演随後的“遇水”,王吟秋演後幾場到“三讓椅”,新豔秋演最後一場“團圓”。
程派五老
今天我們看當年的錄像還感慨良多,也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讓程派的這些二代傳人同台獻技。
我們先說李薔華老師。李老她是今天碩果僅存的程派大家,當然那時候她的歲數還不是很大,她在京城露面的機會并不多,那時候北方了解她的戲迷也不是太多,當時她的影響确實沒有其他幾個人大,所以她唱了開鑼戲,并且就一場,這種分配也蠻有意思的,但是李薔華老師卻從那場演出以後,被北方的程派戲迷記住了,對于她來說雖然在幾位傳人中名聲墊底,但她長壽并且低調,所以,直到今天,人們對她的負面評價并不多。
李薔華
那麼随後上場的就是李世濟,說實話,李世濟好像是這些人裡最年輕的吧,她在北方當時的名聲很旺,但是在南方就差點事,一是南方新豔秋的影響還在,二是當時上海有一幫子老程迷,比如同濟大學教授鄭大同先生,他們表面上和李世濟唐在忻關系還算融洽,但骨子裡完全不承認李世濟他們弄出來的那些新玩意兒,所以李世濟基本不去上海演出,演了好像也是反響很差,不被承認。
這場演出,最紅火的“春秋亭”也被她拿到手,據說她在這次紀念演出中好幾次的鬧騰,不讓新豔秋進京居然鬧到果老太出來喝止事情才算平息,可想當時李霸道到什麼程度!
據說那次李世濟還感冒了,但我們今天看當時的視頻,她還是特别追求現場的火爆,演得激情澎湃,這就是性格和對人物的理解不同,李世濟那樣确實“醒脾”台下很高興,但是程派它就不是那種東西,當然,李世濟人家有人家自己的理解,所以有人說她不是程派是“新程派”就是這個原因。
李世濟
随後上場的是趙榮琛,據說他是組織者之一,自己就演一小節是讓台,不過他後來也和俞振飛單演了一出《春閨夢》也算補齊了這場演得少的缺憾。
王吟秋是這出《鎖麟囊》場次演得最多了,他也很賣力氣,中規中矩,他這一輩子做人和演戲都“小心翼翼”不越矩。
王吟秋對程派是一種敬重,他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師父的天分,能夠把師父的藝術不走樣地傳承下去,就是他這一生的最大任務。有一位老觀衆說過這樣的話:“他(王吟秋)不追求火爆,隻是刻意規矩。是否心裡想,程師當年就是這樣的。他似乎是誠心誠意演給當年師父的老觀衆看,他追求的就是一個“像”,這應該也視為一種美學的境界,可惜昔日我們隻重視“創”,而或多或少鄙視了“像”。
其實我說何止是昔日,今天不是更嚴重嗎?
王吟秋和師父程硯秋
那麼這出《鎖麟囊》的最後一場就是新豔秋的薛湘靈。從她出場就掌聲不斷,看得出她的台緣是真好!
她四九年以後,雖然在南方,但是因為她過去在北京也演過不少戲,老觀衆們對她的印象還很深。她的身段是真有範兒,姿勢如風擺楊柳,婀娜又端莊,唱得也很規矩,完全就是正宗程先生留下的東西。但是在她這女性身上,又添幾分妩媚和端莊。
雖然由于歲數原因,扮相不似當年,但是眉眼之間的那種靈氣,台風既穩又含蓄,确實是其他程派傳人難以比拟的。
晚年的新豔秋老人
其實,藝術這種東西它是騙不了人的,好與不好,不是誰說好就好,誰說不好就不好的,它是有條件限制的,也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今天除了李薔華高齡健在,其他幾老已經魂歸道山,程派藝術雖然表面紅火,但卻暗藏危機,原因就是傳人的不守規矩,胡來胡作。
如今的演員,别說達到程硯秋那樣的水平,就這五老的水平能達到幾層呢?就這樣還在叫喊着要如何的改(比如遲小秋把醜角的那些過場插科打诨都給删除了)你們有這本事嗎?如果沒有,那你們的改不就是胡改嗎?改要往好了改,改來改去改的還不如以前,那你們這哪是改呀,就是破壞。
歡迎關注荷露團珠談戲說戲聊戲
(聲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團珠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