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的心得體會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的心得體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3-12 01:46:27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的心得體會(活法如何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我們的人生意義)1

圖丨Pexels

Hello~各位朋友們好~

小餘老師又和大家見面啦。

又到了每周三《50本好書推薦》連載時間~

上周給大家推薦的是市場營銷經典著作《定位》,一本揭示現代企業經營的本質一争奪用戶,為企業闡明獲勝的要訣一赢得心智之戰,是商業人士的必讀之作。

今天小餘老師推薦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經典著作一活法。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的心得體會(活法如何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我們的人生意義)2

活法

這是一本告訴我們如何正确判斷,做出人生與經營的正确選擇和決策,如何在日益浮躁的生活中,找到生命的喜悅,享受幸福洋溢的充實人生。

季羨林、馬雲、樊登推薦,超銷量400萬。

稻盛和夫是何許人也?

稻盛和夫,世界兩大500強企業的創辦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

1932 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畢業于鹿兒島大學工學部。

1959 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

1984 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是僅次于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

這兩家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的心得體會(活法如何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我們的人生意義)3

稻盛和夫在講座中

2010 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社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産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并創造了日航曆史上罕見的高利潤。

稻盛和夫一生創辦兩個世界500強企業,讓無數獨生子女找到組織的關愛,讓無數孤獨的人體會到集體生活的幸福。(人格魅力太強大了)

讀了這本書之後,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對靈魂是一次潛心的修煉,對生活是一次真切的回答,感覺聆聽一位智者的諄諄教導,受益匪淺!

如果你對生活失去激情,對工作失去意義,強烈建議讀讀本書!

老規矩,小餘老師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一點讀書心得,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1.人活着為了什麼

稻盛和夫把人生分為3個階段:

如果壽命為80歲,

第一個階段20年,從誕生到獨立邁步人生這個時期。

第二個階段從20歲至60歲的40年,是悉心鑽研、奮發努力、為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從60歲開始的20年,應該是為死亡(靈魂新的旅程)做準備的時期,如同從出生到踏入社會要花20年的準備時期一樣。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處在第二階段,

20歲後,我們要步入社會開始奮鬥生存,這個階段也是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發生變化與确立的過程。

20歲-60歲,這40年是最人生最關鍵的階段!

大部分人進入社會後,在比較浮躁的環境中,被壓抑的氣氛籠罩,找不準人生的航向,不明白該幹什麼行業,高不成低不就。

許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人活着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這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

稻盛和夫給出的答案是:

提升心性,磨煉靈魂。

所謂“現世”,是上蒼賜予我們提升心性的一段時間,是上蒼賜予我們磨煉靈魂的一個場所。

人活着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煉靈魂。

而磨砺靈魂,提升心智的最佳途徑是通過工作和勞動。

雖然我們不能像喬布斯那樣,活着是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但我們也要在有生之年為我們的靈魂提升一個等級才行。

人生在世,都是在體驗各種各樣的苦和樂。

但現實很多人都沒有做到這些。

我們常常心高氣傲。以為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買房,為了權利地位。

這樣反而會使我們失去重心,靠捷徑來獲取收益。

相反,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話,就會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優勢。

職場之路自然就會越走越寬。

想想自己,剛開始幾年步入社會也是如此,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不是很清楚,什麼都先嘗試,導緻心态比較浮躁,對工作的價值感不是很高。

随着生活閱曆的增加和閱讀學習,讓我逐步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和職業定位越來越清晰。

最終确定自己的職業方向一互聯網&教育領域

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2.人生的6項精進

稻盛和夫提出“六項精進”作為磨煉心志,淨化靈魂的方法。

  •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 謙虛戒驕
  • 天天反省
  • 活着就要感謝
  • 積善行、思利他
  •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記得最早看到這6點精進是在一個互聯網教育平台的講座上,當時提到這6點是作為企業的價值觀。

當時還沒有特别注意,當有一天讀到《活法》這本書的時候,恍然大悟,原來是采用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

最近看了下這家企業發展勢頭,業務穩中有進,越來越好,看來這位負責人很有思想高度,活學活用,知行合一。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很多人覺得努力有什麼用啊?我已經很努力了,可是還是沒有成功。

而稻盛和夫有一個觀點“心不喚物,物不至”,他把這作為自己堅定的信念。

隻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喚到可能實現的射程之内。

一個人的一生,和他内心描繪的藍圖一樣。

願望就是種子,為了在人生這個庭院裡紮根、長莖、開花、結果,種子是一切的開始,是重要的因素。

願望要達到強烈的程度,稻盛和夫以一句話表達的我毛骨悚然,記憶深刻。

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時不斷的思考,透徹的思考。

從頭頂到腳底,全身充滿了這種願望,如果從身上的某處切開,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這種“願望”。

抱着這樣的願望,聚精會神地、一心一意地、強烈而透徹的進行思考,這就是事業成功的原動力。

眼睛可以眺望高空,雙腳必須踏在地上。

夢想、願望再大,現實卻是每天必須做好單純、甚至枯燥的工作。

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一毫米、一厘米都要揮灑汗水,把橫在面前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

以稻盛和夫的人生經曆來說,他所用的努力真的是不亞于任何人。

試問我自己有沒有這樣将願望達到這種程度,沒有,這接近“癡狂”的願望就是我所缺失的。

謙虛戒驕

“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話,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淨化靈魂。

人生在世,有時需要強調自我,堅持自己的主張。

确實,對于凡人而言,要始終保持謙虛絕不是容易的事。

當周圍的人稱贊他,吹捧他,聚會座上賓,去演講,這些事似乎天經地義。

他也常常告誡自己要虛心,但久而久之,有時仍不免自我陶醉,心底冒出一股自滿情緒。

那樣拼死努力的他,業績輝煌,接受這樣的禮遇不是理所當然嗎?

但是偶爾志得意滿的稻盛,在某種情況下又會猛然醒悟。

立即檢點反省自己。

他覺得他所具備的能力,所發揮的作用,并沒有非他不可的必然性。

至今所做的一切,别人也可取而代之,才能和功勞不應由個人獨占,而應該用來為世人為社會謀利,這就是謙虛這一美德的本質所在。

長期在受到贊揚和崇拜的環境下,驕傲是被陶冶出來的,要想壓下這股被湧上的驕傲,勢必要做到輕描淡寫,不能自滿。

隻有自己沉下心來了,才能更好的進步。

天天反省

孔子說:吾每日三省吾身。

每個人都不是聖人,都會有缺點。

我們可以通過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

通過不斷反省,每天都認識下自己,與自己的心對話,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活着就要感謝

現在這個時代物質富裕,可是人心貧乏、精神空虛。

矛盾越來越突出。進入物質時代,對“知足心”、“感謝心”需要重新審視。

對人生對工作,盡可能做到誠實。

不馬虎,不偷懶,拼命地工作,認真地生活。

感恩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感謝公司、同事和家人。不僅僅僅是選取的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個展現自我潛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

在生活中,得到相同的東西,有人不滿足,有人卻很滿足。

有人所得不多卻很知足,有人無論得到多少,永不知足。

有人老是忿忿不平,有人卻總心滿意足。

這是個精神層面問題,是一個心态問題。

做人懷着一顆感謝的心,适當知足一點,率真一點。

克制自己的“貪欲”之念,這樣你的幸福感才會越來越強烈。

積善行、思利他

當初稻盛和夫參與通信事業,與NTT競争像是螞蟻與巨象之戰,京瓷處于劣勢。

通信于他而言完全是未知領域,然而一想到國民降低費用的要求隻能止于畫餅充饑。在明知道自己如堂吉诃德,也要一試身手。

然而,在這也沒有,那也缺乏的逆境之中,他的DDI通信公司在三家新介入企業中,卻能業績一路領先。

這是為什麼?

他隻有一個答案,就是因為他們具備了為國民盡力的、毫無私心的動機。

他将這種精神激勵員工,讓這個心願成為全體團隊的心願。

都知道一個人做一件事很難,一群人做一件事那就力量無窮了。

大家從内心渴望成功,拼命投入工作。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的心得體會(活法如何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我們的人生意義)4

這種精神感動了代理商和客戶,獲得了廣泛的成功。

記得阿裡記錄片中講到,馬雲爸爸創立阿裡巴巴的時候,初心是為了中國互聯網高速公路的發展,想把中國的産品賣給國外,一個非常遠大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期間碰到各種不理解和困難,但是一直堅守的初心。

最終帶領一群阿裡人一步步前行,克服各種困難,才取得今天阿裡巴巴這麼偉大的企業。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

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地投入工作,以免事後懊悔。

這一點我覺得是最難去把握的了,稻盛和夫也沒有具體去說明。

他一心鑽研事業的心達到癡狂,所做的事非成功不可。

他知道怎樣去腳踏實地,努力奮進。

感性的煩惱沒有大到超越他工作的熱情,工作中的他需要全神貫注,心無旁骛。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的心得體會(活法如何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我們的人生意義)5

稻盛和夫

他即使有感性的煩惱,也不會讓它帶到自己的工作之中。這也是人家事業成功的厲害之處。

對于普通人來說,工作中被情感困擾是常有的事情,因為我們常常把情感看的很重要。

感情使人快樂使人憂愁,它會牽絆你的心你的思緒,使你無法專注。

再者,與工作的性質也有關,假如是身處每時每刻都忙碌奔走的情況下,自然也是會少情緒的幹擾。

說到底,不要讓自己有空虛的時間、空閑的時間。

即使有空閑的時間,也要想好怎樣完善自己的工作,怎樣讓自己有所成長,有所進步。

在某些方面,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敬業和匠人精神。

後記

人生六項精進說完了,有多少人能做到這六條。

字面上看來平凡之極,但必須一點一滴去實踐,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這些道理當成擺設,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貫徹落實。

他沒有說成功的方法,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教我們腳踏實地,努力前進,做到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成功沒有方法,隻有每一天的努力勞動,努力朝夢想更近一步。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

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紮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

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稻盛和夫還講了一些關于佛學與宇宙的哲學,我是沒有參悟那麼透的,總之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最後,《活法》這本書真的很有哲理,值得一看!

大家對日本企業有什麼看法?

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