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3:17:03

前段時間,董宇輝在直播間裡,罕見地談到了自己的父親:

“考上大學那會,我爸送我去學校。

他扛着大袋子,裡頭裝着被子和褥子。

送到校門口那會,他三步一回頭、五步一回頭地告别,直到消失在人群中。

看着我爸,我一扭頭,就忍不住了。

小時候讀不懂朱自清的《背影》,長大後才懂。

一番真情剖白,戳中了很多網友淚點。

很多人都在評論區裡留言,說自己也是在長大後的某個瞬間,讀懂了父母的不易。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1

作為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塑造了一個非常經典的父親形象。

他曆經滄桑,在被單位“開除”後,還要為養家糊口,四處奔波;

他思想老舊,因為不會說漂亮話,所以被兒子嫌棄“迂”;

但他也很愛兒子,那個艱難地翻過月台、又艱難地爬下來的背影,近百年來,不知觸動過多少人的内心。

季羨林曾說:

《背影》表現了三綱之一中父子這一綱的真精神。

在朱自清先生逝世74周年之際,我想和你再聊聊《背影》。

聊聊文章背後的鬥争與和解、靠近與逃離,聊聊這段讓無數中國式家庭照見自己的、擰巴又溫暖的父子情。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2

觀念不同,是親子矛盾的根源

很多人都不知道,《背影》裡的故事,朱自清足足推遲了8年,才寫下來。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此之前,朱自清和父親朱鴻均,一直有着不小的矛盾。

關于這點,朱自清在文章開頭,也有所提及: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我從北京到徐州……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彼時,朱家家道中落。

而造成這一切的源頭,正在于朱鴻均。

那是在1917年,朱鴻均不顧兒子朱自清反對,偷偷納了一名姨太太。

這事被另一房姨太太知道後,鬧得滿城風雨,連朱鴻均曾經挪用公款的事,都被抖了出來。

很快,朱鴻均就被單位革職了。

知道了朱鴻均的所作所為,朱家祖母氣不打一處來,沒多久,就含恨而終。

朱自清對父親的不滿,也就此埋下了種子。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3

3年後,朱自清大學畢業,來到揚州任教。

剛開始,他總會拿出一半的薪水,給父親養老。

沒想到朱鴻均并不滿足,他利用和校長的私交,把朱自清的薪水都拿走了。

這讓朱自清氣憤不已:自己本就有妻子兒女要養活,沒有薪水,日子還怎麼過?

為此,朱自清沒少和父親談判,希望他不要拿自己的錢。

可在朱鴻均看來,“父為子綱”,兒子把錢給父親,是天經地義的事。

幾次溝通無果,朱自清憤而離開了故地,也斷了和父親的聯系。

這也是《背影》裡,朱自清說自己兩年沒見父親的原因。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4

觀念不同的父子倆,就這麼因為金錢問題分道揚镳,讓人唏噓不已。

作為看客,我無意用現代的眼光,去評判孰是孰非。

畢竟,在那個新舊觀念激烈撞擊的年代,朱鴻均和朱自清,都是時代造就下,千萬父子的縮影。

父親信奉的“父為子綱”,在兒子看來,是舊社會的糟粕;

但兒子追求的“家庭民主”、“平等自由”,在父親看來,又何嘗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觀念不同,是造成代溝的根源。

就像《悲慘世界》裡說的:

“孩子和父母,如同樹木分叉,雖不離同一個樹幹,卻越長相距越遠。”

或許,對于每一個父母子女來說,在人生的某個岔路口上漸行漸遠,是時代更叠的必然,也是親子關系的宿命。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5

父母的求和,往往不動聲色

1925年,朱自清繼續北上,來到清華大學任教。

可他剛到清華不久,就收到了父親的一封信。

信裡隻有寥寥幾行字,大意是:

“我身體平安,隻有肩膀痛得厲害,無論拿筷子還是拿筆,都很不方便,估計我離死期不遠了。”

看完父親的話,朱自清心中一顫。

他很快猜到了父親在文字背後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在自己臨終前,回家去看看。

将死之人的請求,往往最令人心酸。

朱自清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了。

想起父親往日對自己的好,朱自清不禁淚滿眼眶。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6

他的思緒飄回剛上大學那天,父親為自己送行。

其實父親本可以不送他的,因為彼時父親正忙着找工作,還因為偷娶小妾的事,和朱自清鬧過不愉快。

可臨出發前,父親還是不放心,打算親自送兒子一程。

無論朱自清怎麼勸他,他都堅持着擺擺手說:“不要緊。”

于是,父子倆便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一起去了車站。

一路上,父親既要照看行李,又和腳夫講價錢。

可朱自清卻嫌父親說話不漂亮,總想着插嘴。

看到父親囑托茶房好好照應自己,朱自清心裡還嘀咕:

“他們隻認得錢,托他們隻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

少年的心氣兒,一覽無餘。

或許每個初出茅廬的孩子,都有過和少年朱自清一樣的時刻吧。

嫌棄父母的笨拙,嘲笑他們的土氣,覺得他們沒事總愛瞎操心。

我們太過着急地,想向世界證明自己,卻忘了琢磨,父母每個舉動後的良苦用心。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7

作家劉娜曾說:

“渴望擺脫父親限制和窠臼的孩子,總想竭力證明與父親的不同。

到頭來卻發現,走再遠的路,也無法逃出父親的注目。”

父親替孩子打點好生活的瑣碎,是為了保護孩子,少為雞毛蒜皮的事磨平了棱角;

父親不顧與孩子的嫌隙,放低姿态、表達關心,是他們想跨過代溝,離孩子更近一點。

年少不知嚴父意,長大才懂情深重。

原來,那些浸潤細枝末節中的柔軟,都是父母最深沉的愛。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8

讀懂父母的時候,我們就長大了

《背影》的高光時刻,莫過于父親替朱自清買橘子的橋段。

老邁的父親,吃力地攀上栅欄、翻過月台,小心翼翼地把買到的橘子,抱在懷裡。

看着父親的背影,朱自清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或許在這時候,他才真正感受到,父親在艱難的生活裡,輾轉騰挪的真相。

在朱自清印象中,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

而在教育子女方面,他更是盡自己所能,供他們上最好的私塾,請最好的老師。

可随着家境的衰落,父親的晚景,也“逐漸頹唐”。

即使如此,他仍想着為兒子做點什麼,盡盡心意。

如此舐犢情深,讓人心酸又感動。

看過一句話:“有人一生都在原地等你,你可以不費力氣地從他身上獲取愛,這些人,就是父母。”

無論年歲如何變遷,父母給過的溫暖,總能滋養我們漫長的餘生。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9

自車站一别後,朱自清上學、畢業、工作。

因為和父親的矛盾越來越大,朱自清工作的地方,也離家鄉越來越遠。

可當他自己有了兒女,才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時,也同樣手足無措。

兒子兩歲半的樣子,朱自清被他的哭聲吵得心煩意亂,把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頓”;

女兒才過了周歲,因為老纏着母親的緣故,朱自清也把她緊緊地按在牆角,把孩子吓到生了幾天的病。

朱自清曾自責,自己“是一個不成材的父親”。

少年的棱角,漸漸被生活的柴米油鹽,磨得粗鈍。

直到把父母走過的路重走一遍,他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不易。

所以,在收到父親那封告病的信後,朱自清百感交集,寫下了《背影》。

家鄉的老父,逐字逐句看完這篇文章,也涕淚縱橫。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10

有人說,幾代人的輪回,如同一根隐藏的線,草灰蛇線,伏脈千裡。

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帶着父母曾經的樣子。

那些和父母的龃龉與傷害,嫌棄和逃離,在一去經年的某個瞬間想起,突然就多了一份理解,一份觸動。

這世上,從來沒有完美的父母。

很多觀念的分歧,也是時代烙印的暗傷。

學會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其實也是在原諒不那麼完美的自己。

就像《原生家庭》說的:

“當你真正地放棄鬥争時,會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會順利起來。”

子女最大的成熟,就是在讀懂父母後,與他們的平凡,達成和解。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11

《背影》完成後,朱自清與父親的關系,逐漸破冰。

朱鴻鈞晚年還曾寫信給朱自清,讓他努力工作,不要太牽挂老家。

而朱自清對兒女的态度,也有所緩和。

他不再要求孩子成為所謂的“乖孩子”,也不會用自己的經驗,去指導兒女的人生。

在一篇文章裡,他寫道:

“孩子們還是孩子們,自然說不上高的遠的,慢慢從近處、小處下手,便是了。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輝也罷,倒黴也罷,平凡也罷,讓他們各盡各的力去。

我隻希望如我所想的,從此好好地做一回父親,便自稱心滿意。”

言語之中,已是洞明後的釋然。

多年以後才讀懂朱自清的背影(讀懂朱自清的背影)12

羅大佑曾經在歌中唱道:

我的家庭,有我童年時期最美的時光,

那是後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或許,隻有當我們見過更廣闊的天地,擁有更強大的能量,才能設身處地,去理解父母的過去,原諒他們的局限。

其實,父母和子女之間,所有的沖突與和解,都是因為愛。

隻願回過頭來,我們還有時間,去讀懂他們蒼老的背影,讀懂他們沉默的牽挂;

也願漫漫餘生,我們能帶着父母給予的溫暖和力量,珍惜有家、有愛的每一天。

點個【在看】,與君共勉!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