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給年輕人的跨學科工具箱》,第三篇筆記,如果覺得不錯,可以去B站購買原課程。
上一篇為系統論--如何高效地解決問題, 我們學習了通過系統論快速地掌握事物全貌,避免一葉障目,通過歸因的方法來找到杠杆解,來解決當前困境,并引進了蓄水池的概念,來讓自己的能夠貫徹行動,持之以恒。感興趣的話,可以直接點擊文章名查看。
本文主要包括4個部分
1. 什麼是工程學
搬磚思維和風口思維的差别,多巴胺快樂和内啡肽快樂不同,如何建立健康愉悅的生活公式
2. 分解結構
分解與聚焦,理出看似無處下手的龐大項目的落腳點,讓你不再束手無策,比如,怎麼造一個火箭?
3. 如何量化
無需理科背景,從最簡單的變量着手,經過推演得出所有變量,再做四則運算即可
4. 列清單與取舍
如何列清單及工具推薦
學習系統論,可以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如果說藝術的核心是表達;科學的核心是發現;那麼工程的核心就是實現
工程學主要是能動手不動口。傾向于與确定性更高的東西打交道,而不是高不确定的東西打交道,更像是一種搬磚思維。
一般來說,對于普通人,搬磚思維的人會過得更好,因為他們一直在投入與産出,風控思維則容易陷入空想。
但是搬磚的重複勞動十分枯燥,能長期堅持下去的快感在哪裡?
從生物學上,人類快樂是分泌三種神經遞質的時候,分别是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
我們将快樂分為兩種:
内啡肽一般是身體遭受痛苦之後,身體分泌用來鎮定和平靜,相比多巴胺,持續時間更持久,而且促進内分泌系統和增強免疫力
所以一般人在長時間學習,機械運動,長跑之後,都會分泌内啡肽,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會對長跑上瘾,甚至請假坐飛機去另一座城市參加馬拉松。
所以信奉搬磚生活的人,其實也就是形成了一種對完成任務上瘾的生活循環。
在遠古時代,人不是經常能夠找到好的食物,所以即便對多巴胺型的快樂上瘾,想要滿足這個快樂,也要等很久的時間(抓到獵物時),而内啡肽型的快樂反而更容易得到,所以形成一種循環。
一連串的内啡肽型的小快樂會帶來一次多巴胺型的大快樂的良性循環。
但現代社會,物質唾手可得,可以輕松地獲得多巴胺型的快樂,而很少有内啡肽型的快樂。而沉迷于此,會導緻免疫力下降,亞健康,憤怒抑郁,從而去尋求更多的多巴胺型的快樂來緩解壓力。長此以往,形成以下負循環,落入非酋式的人生。
由此,我們得到了健康愉悅的真正公式
日常工作學習,通過搬磚獲得内啡肽愉悅感,當達到了一定成果,适當放空一下,享受身體分泌内啡肽帶來的平靜感,當獲得階段性的目标,就允許自己激發一些多巴胺型的快樂來獎勵自己。但是不完成目标,就刻意不讓自己去獲得多巴胺的快樂。
二、工程分解結構分解這個技能,是工程學的精髓所在,工程師都善于把任何複雜的事情拆分成易于操作的簡單模塊,然後一個一個搞定。這個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有承受不了的成本。
再難的任務,通過拆分,當分解到一個個小步驟的時候,理論上來說,就可以實現了。
如果,你現在要造一艘火箭,你打算怎麼做?
大部分人能想到的可能都是“我丢,太難了吧”。如果學過工程學的人會怎麼做呢?
第一步,先拆分
先把火箭拆開成若幹個系統,零部件。
第二步,找聚焦
即聚焦于當下做的事情,不再被其他事情分心
畢竟如果沒有分解,就無法聚焦。如果沒有聚焦,那分解也就沒有意義。
喬丹曾說過,focus like a laser, not a flashlight(像激光一樣專注,而不是手電筒那樣)
聚焦發動機後,再拆解,再聚焦,直到找到可以動手的地方,即可實現從想到做的轉變。
像道德經裡面所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王陽明也說,知易行難,那怎麼從知到行呢?
其實從知到行,分為五個階段
設定目标,分解聚焦,上文已經闡述,可是分解之後,還得知道怎麼做,做什麼,這就涉及到了量化。
三、量化量化關鍵在于應該計算什麼,而不是執着于計算結果
很多大公司如摩根,微軟,谷歌的面試題裡面,都會考到量化思維,比如
其實沒有标準答案,主要是看面試者是否能夠有條理地對現實生活進行量化模型思考
如果面試遇到此類問題,可以用工程分解結構來解答
1. 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架設
2. 推演所有變量(elaborate)
3. 簡單的四則運算
比如,如何知道開一家奶茶店是否賺錢?
1.列出首先想到的變量有這些:
成本:店租,員工,水電費
收益:奶茶售價
2. 推演,假設自己要開奶茶店,會怎麼做?将衍生的變量寫下來
那是自己開,還是加盟?店面要裝修,店面還要轉手費,做奶茶需要設備和原料。通過推演整個過程,就可以列出大部分變量
3. 定下門店大小,員工人數等量化之後,做簡單四則運算就可以得出是否賺錢了
所以,量化雖然聽起來高深,但沒什麼可怕的,建數學模型和對一件事情進行分解,不需要理科生,也不需要學過高等數學,都可以完成。
企業中常用的管理工具,OKR(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就是講工程分解結構和量化,在管理學上的應用。這個工具不僅可以用來管理公司,也可以用來管理我們的生活
将目标拆解為幾個關鍵結果,量化結果指标,再拆解成具體的行動計劃
比如,你的目标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如果你真的可以在面對人生任何重大的事情的時候,都能堅持用這種大目标拆分到小行動,一環扣一環的分解方式去做計劃,那麼你将比95%以上的人行動力都更強
四、列清單通過量化後,我們知道了需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然後通過列清單,即可以清晰無誤地執行。
列清單,可以展現優先級,讓人專注,利于推敲,節省腦資源。
各行各業都會傾向于列清單,比如巴菲特的投資檢查清單:
好用的清單管理工具除了列出to do list外,應該量化,即與時間結合,比如以下兩款:
飛書文檔 中的to do list(mac和windous都可以使用)
蘋果手機端的sorted3
除了對特定任務的清單外,生活中往往有許多靜态清單,即經常會使用,但很少改變的,如上面提到巴菲特的投資清單,出門時候的行李清單,通過提前列出高頻場景所需清單,在生活中就能減少很多窘态節省很多時間。
五、取舍在列清單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哪些需要列進去?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概念,取舍。即優先級。
現實中的不可能三角:在生活中,便宜,好,塊,通常隻能選擇其中兩樣。
工程思維比較強的人一般選擇便宜和塊,這樣容易形成規模化;藝術家則選擇好上下功夫。
比如馬斯克,工程師出生,在特斯拉上,就選擇了便宜和塊。激光雷達明明是更安全的選擇,但因為價格昂貴,特斯拉選擇了機器視覺一條道走到黑。其實馬斯克就是要把規模和叠代做到極緻,在工程師的眼中,當你把塊和便宜做到極緻是有可能産生奇迹的。
從這裡看,工程學有點反本能的。未來會在人類學和腦科學中得到答案。
當然,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工程學的思維固然重要,但其對立的其他學科也重要 。任何一個真理的對立面,不一定是謬論,也可能是真理
以上便是工程學的筆記,如果這篇系統論對您有幫助,不妨來個點贊,關注,轉發哦。下周六,我們一起學習《函數思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