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時,造成的災難是十分嚴重的,對于我們住的樓房而言,有那麼一層是最不安全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識。
地震等級共分為9個等級,小于4.5級的地震,不用擔心,一般不會造成破壞;大于4.5級以上的地震往往會造成破壞,且震級越大,破壞力越大。
建築樓房是否能夠抗震,跟建築結構關系很大。按建築材料分,有磚木結構、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後兩種較前兩種抗震能力強;按承載結構分,有牆承重結構、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等,除了牆承重結構外,其他幾種結構抗震能力均較強。
現在的房屋建築設計結構多半是框架結構,甚至是剪力牆結構,抗震設防烈度大于等于8級以上,可以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程度。
現在的樓房設計抗震能力強,雖然說大震不倒,但是它會傾斜,要發生傾斜,那麼局部就會發生破壞,不然也不會傾斜。問題來了,從哪一層發生破壞?
根據研究成果表明,遇上大地震時,高層建築的破壞形式可以形象的形容為“拖把效應”。也就是說,發生大地震時,房屋建築要從二樓發生破壞,第二層是最不安全的,一樓和三樓以上相對安全一些。
你家位于第幾樓,是不是最不安全的那一層呢?
發生大地震時,正确做法如下:
第一,躲在牆角落或堅實牢固的家具下面,以防坍塌建築物的打擊。
第二,選擇空間更小的功能房躲避,空間小了穩定性更好,人身就更安全。
第三,如果埋在廢墟中,盡量保護好自己的頭和臉。
第四,如果被深埋,不要盲目大喊救命,先治傷,保存體力,有限範圍内尋找食物。
本文所說的安全,是指相對安全,而不是絕對安全。一方面要掌握地震的基礎知識,和應對方法;另一方面,樓層的選擇要慎重考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