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很少獨酌,他喜歡熱鬧,喜歡狂放不羁,要麼辭别兒女,“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别兒童入京》)
要麼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縱飲,來上一曲激揚澎湃的《将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偶爾獨酌,他也從不覺得寂寞,邀請明月,随影歌舞: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
暫伴月将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其一》
三者同舞,對酒當歌,豈不妙哉!他甚至以天地為友,傾訴衷腸: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月下獨酌·其二》
三杯不醉,一鬥自然,除了他李太白,誰能體味其中的樂趣呢?
詩聖杜甫寫“獨酌”的詩不多,不過我覺得他應該常常獨酌,雖有定居成都草堂時《江畔獨步尋花》的清新明麗: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
但更多是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困頓潦倒,憂國憂民。寓居成都草堂的一個春日,杜甫散步回到茅草屋,自斟自飲,寫了一首《獨酌》:
步履深林晚,開樽獨酌遲。
仰蜂粘落絮,行蟻上枯梨。
薄劣慚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無軒冕意,不是傲當時。
喝着小酒,發會小呆,仰頭看看蜜蜂,低頭逗逗螞蟻,幽居偏僻之處,過着隐士生活,自娛自樂,自在逍遙,這樣不是很好嗎?何必孜孜以求功名利祿、富貴顯赫呢。
詩魔白居易偶有心情,也獨飲幾回。他在小年夜品着小酒,有感而發:
獨酌無多興,閑吟有所思。
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
楊柳初黃日,髭須半白時。
蹉跎春氣味,彼此老心知。
——《小歲日對酒吟錢湖州所寄詩》
喝着喝着詩興來了,想着又是一年将盡,楊柳初萌時,詩人鬓須半白,歲月蹉跎,還會有英氣勃發的春心春情嗎?春天既然來了,還是要到山坡上種些花花草草的,草綠了,花開了,喝點酒兒豈不更妙:
時拂台上石,一舉風前杯。
花枝蔭我頭,花蕊落我懷。
獨酌複獨詠,不覺月平西。
巴俗不愛花,竟春無人來。
唯此醉太守,盡日不能回。
——《東坡種花二首》
款款春風吹拂着石台,把酌滿酒的杯子都吹得顫微微,坐在斑駁的花影裡,品着落滿花蕊的美酒更有韻味。不覺月兒升上來了,花美人醉,此境甚妙!巴蜀之地因為荒山秃嶺,到了春天,也少有人來,現在好了,有樹有花,還有酒,我都願意整天呆在這兒,不想回去了。
獨酌最妙的境界,莫過于盛唐的韋應物給其外甥盧陟寫的一首詩中,“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這一壺老酒,足以消泯漠漠清愁,撫慰漫漫風塵啊!而今網友們續之,更為火爆,排名前三的佳作亦有情味。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盡傾江海裡,贈飲天下人。
可謂胸襟之大!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醉裡經年少,乍醒華發生。
滄浪星野闊,月湧浮騷聲。
我恨鴻翼輕,難渡天下人。
渡不了天下人,還是留着獨酌,“渡”自己好了!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腳踏星漢履,漫步上昆侖。
望眼不見仙,低眉歎伊人。
卻見春枝裡,斜倚桃花君。
不“渡”自己,我踏星漢、上昆侖去尋仙,仙人尋不到,我還是“渡”佳人尋伊人吧,“桃花美人”似乎還在朦胧的醉夢中!
獨酌當如南宋抗金名将辛棄疾,他的獨醉是壯志未酬的無奈。不論是“小亭獨酌興悠哉,忽有清愁到酒杯”(《鶴鳴亭獨飲》),還是“一飲動連宵,一醉長千日”(《蔔算子·飲酒不寫書》),辛棄疾在酒的世界裡,聊解清愁,忘卻煩惱,換取片刻歡愉,理想難遂、夢幻破滅的苦痛更為悲切。
總把平生入醉鄉,大都三萬六千場。
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
——《浣溪沙·總把平生入醉鄉》
一場場千千萬萬次美夢幻滅,可曾讓他一遍遍懷想“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獨酌也有小女子情懷,南宋女詩人李清照自斟自飲自開懷,美了宋詞、醉了今人。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聲聲慢》
這樣的獨酌,這樣的獨醉,“怎一個愁字了得”啊!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這樣的獨酌,這樣的獨醉,分明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清婉風度!
獨酌頻次最高者,莫過于南宋大詩人陸遊。陸遊喜歡自斟獨醉,其詩詞以“獨酌”為題的即達20多首。
對着小窗,他要獨酌:“一樽濁酒西窗下,安得無功與共斟?”(《西窗獨酌》)
種着菜園,他要閑飲:“自笑迩來能用短,隻将獨醉作生涯。”(《小圃獨酌》
秋天的夜晚,他自己勸酒:“青燈寫孤影,相勸盡餘觞。”(《秋夜獨酌》)
冬天的子夜,他伴着雞鳴漫飲:“一樽濁酒有妙理,十裡荒雞非惡聲。”(《冬夜獨酌》)
下雪了,他舉杯感歎:“金尊玉瀣有何好?不堪生世忽忽老。”
雨晴了,他品咂有味:“老覺人間無一欣,強尋高處看歸雲。”(《雨後登西樓獨酌》)
得了柑橘,他也要佐酒唱詩:
放翁潦倒鬓成絲,也把花前酒一卮。
何限人間堪恨事,黃柑丹荔不同時。
——《南窗擘黃柑獨酌有感》
品着閑情逸緻,品着孤寂清愁,陸遊自己沉醉其中,也讓800餘年後的我們也醉意朦胧。
與其刻意設場聚飲,不如姑且獨酌自醉。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獨酌之妙有南朝鮑照“春風夕來,秋日晨映。獨酌南軒,擁琴孤聽”(《園葵賦》)的雅趣,有李太白“獨酌勸孤影,閑歌面芳林”(《獨酌》)的孤高,有明人劉基“獨酌梅花下,憐花與鬓同”(《題梅屏二絕其二》)的清逸。
清初學者陳夢雷說得極妙:“操一瓢兮獨酌,濯清泉兮汲明月。”(《木瘿瓢賦》)
對着一窗皎皎明月,守着一地寂寂雪影,且斟且飲且開懷,無欲無求無心霾,如此甚好!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