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3歲的重慶小夥張鵬很郁悶——自己莫名其妙被客戶投訴,理由是對顧客太傲嬌。這讓張鵬覺得很委屈,在後續溝通中,他得知,原來是一個表情惹的禍。
就是下圖中第一排第一個——“微笑”。
網絡溝通中配上表情,原本是為了讓文字溝通更生動有趣。但為啥會變味兒了呢?
微信溝通發微笑表情,被指陰陽怪氣
據都市熱報報道,張鵬目前在重慶五裡店一家裝飾公司做客戶對接工作,最近,他接待了一位女顧客小陳,雙方在店裡溝通得挺愉快,彼此加了微信。随後,小陳常通過微信咨詢他相關問題,張鵬也一一給予回複。
沒想到兩天前,他突然被主管告知,自己被小陳投訴了,主管讓他趕快跟客戶溝通處理,還告誡他對待客戶要有耐心,不要陰陽怪氣。這讓張鵬覺得很奇怪,回憶這段時間自己跟小陳的溝通,彼此之間并沒有爆發任何矛盾。他正準備在微信上問問小陳什麼情況,沒想到已經被對方拉黑了。随後,他隻能打電話跟小陳溝通,對方告知他,投訴的原因是張鵬在每條回複後面都會加一個微笑的表情。
他委屈:用微笑.jpg怎麼了?
随後,記者聯系上了小陳,她表示自己聊微信最讨厭收到的就是微笑這個表情。
“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表情挺内涵的,表達不滿又不想撕破臉的時候就會用這個表情。”小陳說,張鵬作為客服,給顧客發這個表情實在太陰陽怪氣了。
小陳的說法讓張鵬覺得很郁悶。雖然他還是給小陳道了歉,但這件事讓他越想越覺得委屈。張鵬表示,發微笑表情是他的習慣,而且此前也從來沒有接到過這樣的投訴。
都市熱報還報道稱,25歲的陳芳,同樣因為這個令人尴尬的“微笑”而惹毛了客戶。陳芳在跟客戶聯系時,發了幾次微笑表情,沒想到就接到了客戶的來電,對方在電話裡很生氣,表示如果有情緒可以說出來,不要這麼陰陽怪氣。陳芳也費了很多精力跟對方解釋,“從那之後我就不會再給對方發微笑表情了,怕引起誤會。”陳芳說。
微笑表情是什麼時候被“玩壞”的?
其實,微笑.jpg在許多網友的認知當中,不表示“微笑”已經很久了。
據中國新聞網此前報道,1948年5月8日,世界精神衛生組織将紅十字會創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定為“世界微笑日”。
這也是唯一一個慶祝人類行為表情的節日。人們慶祝微笑這一行為,用愉悅的表情促進人際與社會的和諧。
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微笑”好像開始被玩壞了?如今的“微笑”表情你早已無法直視——
作為領導、老師和長輩的愛用表情第一名,每當它出現聊天界面時,你的内心總有一陣陣寒意掠過:
想想背後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發自内心的笑容往往都是從眼睛開始,整個面部都有相應的弧度變化。
而這個表情仔細一看:嘴角瘋狂上揚,但是眼睛卻是向下的方向,透着一絲絲鄙夷,用網友的話說,就是皮笑肉不笑的感覺。
與其糾結發什麼表情,不如珍惜“面交”場合
光明日報評論稱,表情創立之初是針對每一種情緒,都有一個獨立的表情。理論上講,表情的選擇和應用非常簡單。然而,現實生活中某些特定的表情符号卻因為用法的多樣和神情的模棱兩可而傳達着不同的意思,有些甚至是負面的。
比如一個再見的表情背後有着“友盡”、“我不想繼續說下了去”的意思。一個微笑的表情背後也有着“呵呵”、“無語”的意思。這些負面的含義有的時候甚至超過了其本來含義,而成為約定俗成的表達内涵。
在這則新聞中,張鵬使用微笑的表情本身也許沒有惡意,但是表情背後的負面意思卻引發了顧客理解上的偏差,進而遭到投訴。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其實,對于互聯網社交已經習以為常的我們,逐漸意識到“網絡社交禮儀”的重要性。表情的選用,文字的斟酌都是我們對網絡社交關系小心翼翼的維護。
所以,表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文化上的焦慮。過度依賴網絡社交的生活方式讓使用表情變得負擔滿滿。
一個簡單的傳詞達意可能要因為結尾選擇什麼表情好而思考過度;一句簡單的“多喝熱水”也許會因為沒有表情而讓人感受不到“誠意”;一個“微笑”表情的錯用也許就會被“炒鱿魚”……我們遵守着“社交禮儀”,同時又為其所累。
其實,表情的背後也許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多含義,也許就是長輩對你的問候,領導對你的肯定,朋友對你的祝福。
因此,與其花半小時的時間糾結“我究竟是發‘捂臉’的表情好呢,還是發‘愉快’的表情好“,不如珍惜面前的社交場域。面對面的溝通才能得到對方言語上的回複和肢體語言的回饋。這樣的回饋不僅高效,還真實。
畢竟,和一個表情比起來,我們更加渴望看到你真正的表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