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血壓患者,要定期監測血壓狀況,才能更好的控制病情。
目前在臨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診室血壓、動态血壓和家庭血壓三種方法,其中家庭血壓也就是自我血壓測量,适用于長期高血壓監測以及輔助降壓效果評價。
小編經常收到讀者問一些關于血壓計測量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解答一下大家問的比較多的幾個問題。
哪些人需要在家測血壓?
醫學上常見「白大褂高血壓」現象,是指患者在醫生面前緊張焦慮,測的血壓較高,而充分适應環境後又很正常。緊張可以使血壓比平時高 30 mmHg,因此僅僅一次測量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實情況。
對于檢查血壓偏高但尚未達到高血壓标準的,按規範應使用專門的動态血壓監測儀器,進行 24 小時監測才能确診。但普通人通過在家反複測血壓的方式粗略了解情況也是可以的。
已經有高血壓的人,大多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血壓,長期在家測血壓對指導治療有非常大的意義。
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哪個更準?雖然心内科醫生都使用水銀血壓計來測量血壓,但水銀血壓計單人難以操作,且需要長期訓練才能準确測量。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用經過校正的電子血壓計來替代水銀汞柱血壓計。
實際上,隻要校準的儀器,兩者的測量結果其實是一樣的,經過國際标準驗證的醫用自動電子血壓計可以自動提供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和測量時間,操作簡單,減少因為人的主觀因素造成的測量誤差。
電子血壓計的另外一個優點是能夠儲存數據供以後分析使用。
關于準确性,目前研究也未發現電子血壓計的準确性差于台式水銀血壓計。所以推薦高血壓患者,在家中監測血壓時,使用電子血壓計。
電子血壓計選擇上臂式還是手腕式?
現在市面上的電子血壓計種類繁多,主要常見的是上臂式和手腕式。
多數人使用腕式血壓計時,因不能将血壓計與心髒齊平,增大了誤差。而且,手臂比手腕離心髒的距離更近,有研究表明,即便規範使用,上臂式血壓計的可靠性也好于腕式。
所以,推薦首選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就是袖帶纏住胳膊上的那種電子血壓計來測量血壓。
當然,腕式血壓計也不是毫無優勢,其外觀小巧,更方便外出攜帶,而且衣服穿得多時不必脫去袖子也能測量,所以對于經常出行或者寒冷地區的人是不錯的選擇。
特别強調!不管您是購買手臂式血壓計還是手腕式血壓計都可以,但不要購買手指血壓計。手指血壓計完全不可靠,沒有醫學價值。
如何使用電子血壓計?每一款電子血壓計都配有說明書,除了按照說明書使用外,這裡強調幾個要注意的問題:
① 測量前準備:半小時不吸煙、飲酒或者喝咖啡,可以先去趟廁所,排空膀胱,然後靜坐休息 5 分鐘。
② 測量時注意:采取坐姿,雙腳平放,把要測量的那個手臂放到桌上,保持安靜,不要說話。
③ 選擇手臂:健康人兩上肢血壓可有 5~10 mmHg 的差異,推薦第一次檢查時應測量左、右兩側的上臂血壓,當左右上臂血壓不一緻時,采用數值較高側手臂測量的血壓值為準,之後也可以選擇血壓偏高的一側手臂去測量。
④ 袖帶位置:用手摸肘部,在肘窩偏内側一點可以感覺到一根跳動的血管,就是肱動脈,然後将袖帶充氣囊的中心位置放到肱動脈上,袖帶的高度要與心髒在同一水平線,否則會影響測量結果。
⑤ 松緊合适:最好裸臂測量,袖帶不要綁得過緊或過松,綁好後,松緊程度以袖帶和胳膊之間可以插進一到兩根手指頭最合适。
之後,再按血壓計的使用方法按下「開始」按鈕測量,讀取結果即可。在血壓計合格的情況下,隻要做好了以上提到的幾個注意點,那麼結果一般來說都是很精準的。
血壓結果怎麼看?
血壓值的讀數包括兩個數字,前面大的數字代表收縮壓,是心髒收縮時向血管充血時對管壁的壓力,正常範圍是 90~120 mmHg;後面小的數字代表舒張壓,是心髒舒張時動脈血管的壓力,正常範圍是 60~80 mmHg。
為了方便大家查看,我們做了個表格,可以對比下表,看看自己的血壓值是否正常哈~
降壓目标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來确定:
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對測量血壓都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最後,小編再提醒大家一點:
血壓都會出現波動情況,一般 6~10 點、16~20 點為血壓“高峰期”,如果您血壓已經控制得比較好了,定期測量這兩個時間段的血壓有一定的代表性。
如果您血壓控制的不穩定,可以每天測兩次或一次血壓,選擇清晨血壓測量和晚間測量(晚飯後到睡前)比較好。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本頭條号文章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出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因此,對文中陳述、觀點斷定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正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供給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